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也是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零距離接軌的關鍵。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多年來始終本著多元化建設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緊密聯系行業企業,廠校合作,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積
極探索校企合作教學的新模式。
一、加強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1.以現代技術為手段,融“教、學、做”于一體,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
學院在專業建設上始終以旅游管理為龍頭,在突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同時,加強了現代應用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使用。2006年學院建設了3D數字旅游中心,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3D環幕虛擬實訓系統,模擬演練導游的實際工作情境,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師的“傳授”與學生的“探索”緊密結合。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可以帶領學生自由地游歷于虛擬場景中,極大地發揮了互動教學的優勢。
2.開發真實職業環境,建設高水平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酒店管理專業,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已建立了“在真實企業環境和工作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使所培養的人才真正為社會和行業所需,酒店專業借助行業協會(省飯店行業協會、省烹飪協會)力量,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以“工學結合、校企融合,塑造學生職業靈魂、培育精英、健全人格”為特色的專業建設思想。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學結合,融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為一體的課程體系。教學采取從教室到仿真酒店,從仿真酒店到對外營業酒店的培養過程,通過各學期設置的2~4周的崗位實訓,學生實行交替上崗,保證了人才培養與實際工作環境的有效接軌。
為了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軌,他們首先在學校開辦了高仿真的“星光酒店”,該酒店具有現代全套功能和裝備,配有前廳部、客房部、酒吧和商務中心。這樣,學生在校內即可進行酒店各崗位技能綜合訓練。
學院還建立了對外經營的“世紀金旅游商務酒店”作為酒店管理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讓學生在該酒店接受有針對性的崗前培訓和在崗指導。實現了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世紀金旅游商務酒店”除總經理由培訓中心主任擔任外,其余所有崗位均由學生擔任。這有效地彌補了學生到校外基地實習的局限性,實現了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的零距離接軌。
3.引廠入校,實現教室車間化
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數控專業堅持“重德學會做人,重能學會做事,實用學會生存,創新學會競爭”的專業建設方針,做到把企業引入校園,把課堂搬進車間,以專業定位與人才需求為根本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專業特色。
二、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1.增加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數量,為實踐教學提供物質保障
我們以共贏為原則,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確保教學對有關設施、設備和校外兼職教師的需要。近年來,我們先后與省內外相關的行業企業進行了廣泛的聯系和密切的合作,已建立了近二百家校外實訓基地。
2.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習、實訓;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使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實驗。
三、加強校企合作,打造特色品牌
1.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校企合作辦學是實行人才培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堅持走校企合作的專業改革發展道路,樹立以行業、企業為依托的工學結合的專業建設理念,是學院近年來一直堅持的方向。學院與有關企業合作,共同開發了多門校企合作課程與教材,在專業設置、培養方案設計、教學改革、理論和實踐課教學、課程與教材開發、實踐基地建設、頂崗實習、技術咨詢、人才培訓等方面與企業一線廣泛開展互惠雙贏的合作,使實踐教學基地成為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項目開發、科技開發、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院內外實踐教學資源共享的平臺。
在開發校企合作課程中,要通過崗位技能分析,確定崗位群和技能要求,課程開發和設計要體現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使之真正達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要求。
我們與北京智聯中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開發了軟件《中央大街旅游全景》和《冰雪大世界旅游全景》。我們還多次與合作企業研討共同開發校企合作課程與教材,現已經與哈爾濱鐵道國際旅行社共同開發了課程《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與哈爾濱藍太陽旅行社共同開發了課程《導游實務》,與北京安華城共同開發了校企合作課程《餐飲服務與管理》。2007年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與北京七劍空間數字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由校企雙方共同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的開發、職業能力培訓、質量考核標準等進行設置,共同完成了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明確課程體系目標,整合課程內容,突出我院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實用性,時刻跟隨企業需求方向,跟蹤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時將研究成果及新技術、新規范、新工藝、新材料引入課堂,校企雙方共同構建專業系列課程,這實現了一年校內培養,二年企業培訓,三年企業實踐的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
2.借鑒“雙元制”,實行“行動導向”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借鑒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以“行動導向”教學法作為教學設計的指導原則,打破傳統學科教育常規,把汽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分解、整合,建立和創新了14個“學習領域”,65個“學習情景”;并以“學習情景”為載體,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和健全學院的企業實習實訓基地,突出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通過課程的目標描述和內容實施,實現角色的轉變,實現了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式教學,構建了具有我院“雙元制”特色的教育模式。
學院在特色專業建設上總體目標一致,各專業特色鮮明,發展齊頭并進,為社會發展和建設培養了一批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除此之外,還利用學院資源創建融教學、科研、經營、服務于一體的校辦實體,既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基地,又為學生勤工儉學、工學交替創造了條件,有效地提高了職業教育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總之,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要因地制異,企業作為甲方單位,經常派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來學校講學;學校提供實訓的場所,在國家鼓勵下建設資源共享的大規模實訓基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益。實訓基地將在建設方式、運行機制、管理體制和“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成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教育培訓中心。
(作者單位: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樂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