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賴天生局長在廣東惠州進行調研時提出了質監工作要落實“五個轉變”的要求,明確了質監部門要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長期以來的工作經驗教訓,創新質監工作理念,轉變質監工作方式,破解影響質監工作的難題,實現從管微觀向管宏觀轉變,從管產品向管企業轉變,從面面俱到向突出重點轉變,從事后應對向事前預防轉變,技術機構能力從低水平向高水平轉變。
“五個轉變”的提出是質監部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廣東省質監“三服務”工作方針的深化發展,標志著廣東省質監工作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全面開展“質量和安全年”的同時,深刻認識“五個轉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理解“五個轉變”的內涵和實質,深刻把握實現“五個轉變”的途徑和措施,把工作的重心由“服務”向“監管”轉變,以加強落實各方責任制為突破點,以“五個著力”改變質監系統工作存在的五個現狀,將“五個轉變”融入“質量和安全年”的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著力加強宏觀質量工作,
改變宏觀管理薄弱的現狀
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根據之前質量興市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的現狀,以推動地方政府落實《珠三角改革發展綱要》為抓手,逐步實現從管微觀向抓宏觀轉變。
“著眼于提高全市產品質量水平,建立和完善我市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開展質量狀況分析等措施,積極取得地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把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擺上政府宏觀管理的重要位置!”蔡珠民局長告訴記者,“將質量興市、質量興業、質量興企等專題宣貫培訓活動延伸到鎮、街道辦一級基層政府,是我們局率先從管微觀向抓宏觀轉變的重要抓手!”
截至日前,全市三區四市已全面開展質量興市活動,由市局負責兼顧的蓬江、江海兩區共14個鎮、街道辦已全部完成了“抓質量創名牌”的宣貫與培訓工作,共有416家企業434名負責人參加了培訓。在抓宏觀轉變中,該局在加強名牌后續監管方式上進行了創新,建立了名牌、重點企業約談制度,對企業產品質量控制、原材料把關、出廠檢驗等問題與企業約談,督促企業建立質量把關制度,受到企業與政府的一致好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據悉,江門市質監局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工作獲得了較大成功:現江門共有13家企業的13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47 家企業的57 個產品(工業類為37 家企業的44個產品)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08年江門市中國名牌數位于全省第8位,名牌企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約為20%;以名牌產品企業為龍頭,帶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在創建區域名牌、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帶動作用和在行業、產業中發揮的示范作用日益顯現。
在技術標準工作中,今年也取得了不少“零的突破”,建立了江門豬肉大豆蛋白腸企業聯盟標準、江門蟲草子實體企業聯盟標準,承擔了全國手扶拖拉機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業分會(SC)。同時對6家企業的12個產品進行了采標確認,為該市企業在搶奪標準“話語權”的競爭中贏得先機。
目前,全市已有47家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77項,行業標準50項;207家企業的340個產品確認取得了采標認可和采標標志。
著力加強企業責任意識,
改變工作拘泥監管產品的現狀
在采訪中,蔡珠民局長指出:“企業是第一責任人!我們要培養合格的企業公民,實現由管產品到管企業的監管方式的轉變?!?/p>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江門禮樂臘味整治和摘帽治理中,該局轉變監管方式,以加強企業責任意識為突破點,在幫助禮樂臘味順利摘帽的同時不斷鞏固摘帽成果,保證禮樂臘味產品質量穩步提升。今年5月,共抽查禮樂61家企業的61批次產品,合格率為90.16%,7月份抽樣檢驗合格率為95.83%。
據介紹,該局的主要做法是督促企業進行原材料統一進貨,建立和完善臺賬登記、原材料進廠檢驗和產品出廠檢驗制度。同時就如何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對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多次培訓,統一在園區建立了中心檢驗室,由檢驗室對園區內企業的產品出廠進行檢驗把關,將“駐廠監管、批批檢驗”的責任還給企業。
“質監部門只需對協會檢驗室進行監管,就能夠快速準確地了解到行業目前的產品質量狀況和添加劑的使用情況,大大提升了監管的效率!”蔡珠民局長對這一監管方式的轉變頗有心得,“通過幫助企業增強保障產品質量的能力,使企業有能力、有信心承擔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不但全面提升了企業自身競爭力,還從源頭從根本上抓好了產品質量問題。”
著力加強重點企業監管,
改變工作主次混淆的現狀
針對過去面對種類繁多的產品,全面監管反而會變成樣樣都管不好的現狀,蔡珠民局長表示,“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開展以來,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緊緊圍繞“質量”和“安全”兩個主題,采用各種方法狠抓工作落實,在堅持全面管理的同時,以質量安全監管為重點,保證不出重大質量安全事故。
針對近年來該市荷塘燈具產品質量波動較大的問題,全面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由市政府迅速組織成立了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并深入基層調研。迅速聯合荷塘鎮政府、荷塘商會等成立了3個專職排查小組對荷塘鎮所有燈飾企業進行了3個星期的摸底排查,對546家燈飾企業完成了摸底。
6月上旬,廣東省質監局郭馳副局長專程參加了江門市政府在荷塘鎮召開的荷塘燈飾行業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動員大會。
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齊抓共管,切實提高荷塘燈具產品質量,解決荷塘燈具的產品質量問題。
為此,該局隨即專門組織學習組到國家燈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山)參觀學習,并與中山質監部門在荷塘鎮舉辦了“江門、中山燈具產品質量整治工作交流會”,就如何加強監管、加強合作、形成區域共贏等問題進行了工作交流和研討。
著力加強分析預警,
改變被動監管的現狀
過去質監部門就是質量的“救火隊”,哪里質量出問題就去救哪里,到頭來造成的損失無法挽回,在社會中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從“事后應對”轉向“事前監管”,就是要增強監管的前瞻性,把事后處罰變為事前防范。特種設備安全工作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江門市現有特種設備118796臺(套),氣瓶180萬只,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當前特種設備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做好分析預警,及時排除設備故障,保證了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管。
定期召開特種設備安全形勢分析會、健全預測預警機制是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落實“質量和安全年”的長效機制。該局每季度對全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進行匯總分析,對隱蔽性、苗頭性、普遍性問題做好分析研判,并從中發現新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提高事前預防能力。對發現的問題,該局主動邀請問題企業召開專項整治會議,與企業代表一起分析問題原因,共同探討解決方案,使安全責任制得到落實。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特種設備提前做好風險評估,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同時組織好人員培訓工作。在6月22日和23日主動組織燃氣公司和大型游樂場開展了兩場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明確各類事故的處置措施,提高應對重特大事故的應急能力。
自2008年以來,江門市沒有發生列入統計范圍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著力抓好技術檢測機構建設,
為地方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科技興檢”是一個時代的命題。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國家摩托車質檢中心的建設中,以人才興檢、設備興檢全面提升技術機構檢測能力。江門局主動聘任多名摩托車檢測方面的專家做技術指導,并與本地大學合作申報多個科研項目,培養本專業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和關鍵技術人才。
在國家摩托車及配件質檢中心即將投入使用的同時,該局還高瞻遠矚根據江門產業機構發展需要,主動申請半導體光源產品、制漿造紙產品、電聲產品三個省級質檢站,已獲得江門市政府資金支持,并爭取將其中兩至三個升級為國家質檢中心,將檢驗機構的技術優勢輻射到江門市大部分行業中,提升全市行業產品質量競爭力。
今年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質量和安全年。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實踐中,以貫徹落實“五個轉變”為契機,創新質監工作理念,不斷破解工作新難題,使得“質量和安全年”成為名副其實的質量宣傳年、質量提升年、質量服務年、質量整治年和質量建設年,讓江門質監工作以新的面貌投入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為推動江門轉型升級,“爭先進位”,實現“彎道超車”再做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