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江南,總是那般令人神往:風兒一天比一天溫馨,花兒一天比一天嬌艷,河水的笑容一天比一天舒展,鳥兒的啾唧一天比一天動聽……正是在這樣一個“春日載陽、有鳴倉庚”的午后,我來到了地處南京最東端的上壩鎮。
這兒,是本文主人公的故鄉。
這兒,是周德福勵精圖治、走向世界的舞臺。
周德福剛從北京歸來。他像往常出差回來一樣,首先去辦公室喝了口水,然后準備去車間和各個科室轉一圈,不巧這一次,他在門口被我一下子“逮”住了?;蛟S一貫講究實干的緣故,他為人十分低調,不大擅長與記者打交道。一番解釋后,他總算接受了我的采訪。
我們的話題,是從他的經歷展開的。
1955年,周德福出生在上壩鎮大年村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1974年,高中畢業回鄉務農一年后,他有幸被推薦到一所小學當代課教師。第二年,一個機遇再次意外地降臨到他身上:由于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他被應征入伍去了浙江。
那是1976年的冬天,天氣格外寒冷。年僅21歲的周德福,在命運的安排下,在家人和鄉親們的叮嚀與祝福中,第一次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故土?!霸趬糁?,我有一雙翅膀,我要飛遍全中國!”正值風華正茂的周德福,第一次在當天的日記中,悄然寫下了這樣的詩行。這不是豪言壯語,而是一位農家子弟在心海深處最初所樹起的理想風帆,它飽含著世事的艱難和對美好明天的無限憧憬。只是周德福從那時起,就開始領悟到這樣一個樸素的真理: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始終橫隔一條湍急的河流。只有用心血與汗水,才能在其間架設一道暢通無阻的橋梁。通曉此理的周德福,很快將自己的整個身心融入軍營,并在這所特殊的學校接受錘煉摔打。入伍當年,他就當上了副班長,次年升為班長,并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在部隊,他當過文化教員,還參加過由師部組織的文學學習班。他對文學的最初向往,正是從那時起悄然萌生的。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1980年年底,周德福從部隊轉業又回到了大年村。他的人生之旅,似乎兜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圓圈。他開始正視腳下的路,正視這片祖輩們辛辛苦苦開懇出來的土地。好在當時,農村的高中生不是很多,而像他這樣在外見過世面的青年黨員更是稀罕。因而,從部隊轉業當年,他就被地方上視為難得的人才重用了。他先后擔任過大隊民兵營長、團支部書記。是年,他年僅26歲,一種無限美好的前程,似乎正在向他招手??墒钦l都沒有料到,第二年,他主動使自己的人生忽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不想當官,而是想進工廠當一名普通工人。對于他的這一選擇,家人不解,朋友疑惑。他在無數雙不解的目光中,終于走進了鎮上的一家鄉辦企業。
那家企業名叫長江木器廠,原先是生產骨灰盒的。由于市場不景氣,當時正朝著電器儀器、電爐、干燥設備方向轉產。周德福進廠后,在漫長的18年時間里,先后當過工人、車間主任、質檢科長、生產科長、技術科長、副廠長直到廠長。不同崗位的鍛煉,使他不僅對每一種產品的每一個環節了如指掌,而且還積累了一套企業管理的寶貴經驗。1998年2月,剛剛出任廠長的周德福,正準備甩開膀子大干一場,卻不料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奇特的玩笑:當他正在外面不辭勞苦地跑著訂單時,忽然得知當地政府要調他去鄉里擔任工業公司經理。周德福得知這一消息,怎么也難以相信,因為他從擔任廠長到現在,只有短短4個月時間。于是,他帶著滿腹的不解與郁悶,找到了鄉里的領導進行說理。他說,如果自己犯了什么錯誤,他會心甘情愿地從位置上退下來;如果沒有犯錯誤,請給他一段時間,兩年不行,一年也成。到那時,企業如果沒有起色,他會主動讓出廠長的位置。他深知,自己介意的并不是廠長這一職務,而是因為在這家企業干了18年,與企業結下了深深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堅信自己有能力更有信心使企業早日走上騰飛之路。但他的一切解釋,都被“要服從組織安排”這一借口輕輕擋了回去。
公元1998年6月28日,對周德福來說,無疑是個終生難忘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他不得不離開這家企業的交接日,同時也是一些訂單陸續回籠的收獲日。他在痛苦與不解中,默默離開了心愛的企業。
那天,天空一直淋淋瀝瀝地飄著細雨。
老天似乎在為他流淚。
而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43歲的中年漢子周德福的眼窩里,不時閃出一串串淚花,它們和天上的雨水默默交織在一起。
那是一腔熱血付諸東流的辛酸淚水!
那是壯心不已卻難酬蹈海的委屈淚水!
同時,那更是不甘平庸、試圖超越自我的堅強淚水!
行文至此,我的腦海里忽然冒出了先哲孟子的一番話語:“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這番堪稱精典的告誡說起來容易,但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在中國歷史上,司馬遷算是做到了,他慘遭宮刑的不幸后,居然還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史記》;屈原也算是做到了,但他后來卻選擇用投江這一方式過早地結束了生命。對于蕓蕓眾生來說,人們所遵循的處事哲學,不過是“識時務者為俊杰”,抑或是“隨遇而安”之類的古訓。由于遵循了這樣的古訓,他們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往往能夠游刃有余地應付著一切,并且時有“收獲”。但周德福的秉性,使他難以做到這一點,他陷入了極其痛苦的矛盾中。那時,他是多么希望能有一位高人來為他指點迷津。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倒是說過:“如果我們過于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發現不了我們已經非常接近成功?!边@位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據說是赫赫有名的量子基金管理人索羅斯的哲學導師,索羅斯的許多金融思路,正是來自這位卓越導師的點撥。可波普爾遠在地球的另一邊,他怎么可能知道地圖上根本找不到標記的上壩鎮,會有一位志存高遠的農家子弟的煩惱?周德福只好讓所有的煩惱自己去消解,他理清思路后,忽然產生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便是辭去公職,遠赴廣東佛山進行創業,因為此時他已與佛山一家電爐廠的老板取得了聯系。這一決定剛一作出,他的內心不禁涌起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感慨。可他沒有料到,臨行前的那個晚上,當他回家取衣物時,被家人發現了。家人先是竭力勸阻。見勸阻無效,便找來了他的朋友。朋友們一邊規勸,一邊為他辦了一桌酒宴。那晚,他醉得不省人事。第二天醒來時,他終于打消了遠走他鄉的念頭。
畢竟是親情難割、故土難離??!
他決定自己創業。說干就干,他帶領幾個工人,租了大棚行政村的幾間廠房,很快創建了南京長興電爐廠。消息剛一傳開,原來那家企業的職工紛紛投奔過來,這使得長興電爐廠的員工很快發展到了40多人。他只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就使產值從原來的幾萬元,一下子突破了800萬。
時光到了2000年。這時,鄉鎮開始合并,成立了街道。有一天,新來的街道一把手特意打電話將周德福叫到辦公室,說有要事相商。見面后,他才得知,原來那家企業正面臨改制,政府希望他能夠回去。他聽后,當即搖了搖頭。后來,街道又派人專門去做他的思想工作,談了半天,他還是不愿回去。臨走時,那位街道官員有點無奈地說:“你不愿回去,我們完全可以理解。要知道,那家企業已經負債累累了?!敝艿赂B犕赀@番話后,內心不覺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因為他畢竟在那家企業整整干了18年,他有點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它一天天地垮下去。于是,他很快召集幾名助手開會,想聽聽他們的意思。助手們分析:那家企業雖然目前陷入了困境,但畢竟是家老企業,如果經營得當,還是大有希望的。在助手們的一致鼓動下,周德福不禁怦然心動。
2000年5月28日,對周德福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終于進駐這家企業。當時,企業只有180萬的訂單,根本無法養活職工。更令人揪心的是,這家企業欠集資款已近80萬,欠工人工資和加班費50多萬,同時還欠國稅50多萬……為了擺脫困境,他首先從長興電爐廠一下子帶來了400萬元的訂單,開始了他極其艱難的二次創業。
那是一段汗水與喜悅交織的難忘歲月,其間的酸甜苦辣,是一本厚厚的大書,有待后人去慢慢書寫。我只是從一份比較權威的材料上,偶然發現了以下這段文字:
“看上去,他像一位文質彬彬的學者,實際上,卻是一個敢于弄潮的企業家和實干家。2000年,他所在的長江電爐廠已資不抵債,面臨倒閉。當年5月,他看準企業改制的時機,通過東拼西湊、銀行借款等不同手段,終于湊齊124萬元,買斷了該企業。改制后,他使企業產品不斷服務于我國衛星制造、火箭制造、導彈艦艇制造等尖端領域,為國防裝備作出了貢獻。時隔兩年,該企業扭虧為盈,年產值從800萬元增至6000萬元,職工由98人增加到300人,資產也從10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如今,企業產值已達1.2億。
“他在研制開發保護氣氛釬焊爐生產線時,通過DX氣氛對不銹鋼發黑、發藍、發綠研究,其成果躍居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可與國外產品相媲美,并先后獲得企業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等七項專利。
“近年來,他所領導的企業又研制開發了鋼瓶熱處理生產線和鋁合金熱處理生產線。此兩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其性能高于國際同類產品。
“他熱心公益事業,個人出資創辦‘周德福教育獎勵基金會’,并每年從利潤中提取2%,用于發展地方教育事業和獎勵貧困學生,受到了職工和社會各界的交口稱譽。
“鑒于他的特殊貢獻,他不僅被評為‘南京市優秀企業家’,被中國熱處理協會授予‘熱處理行業優秀企業家’,還先后榮獲‘南京市勞動模范’、‘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創業之星’、‘全國創業之星’等多項榮譽稱號。”
他終于成功了!
而在成功的道路上,他時刻注重“以人為本”。他知道,自己沒有三頭六臂,一個企業要發展,離不開技術、銷售等多方面人才。為此,他不惜代價,一方面從外面主動聘請人才,同時又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屬于企業自己的人才。他曾讓企業出資派人前往西安交大帶薪讀書;他曾拆巨資在南京市區為企業內中層以上的干部購買了30多套房子。2006年,他使企業職工的工資最少增長了15%,最多增長了75%。如今,企業的一名車間組長,年薪就能拿到近5萬。如果說,這些做法是企業內部的一種和諧,那么,他很快將這種和諧又悄然延伸到了社會。為了減輕政府和社會的就業壓力,2006年,他又創辦了“南京特鋼有限公司”、“江蘆春大酒店”和“南京長江工業爐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實體,實實在在地解決了180多人的勞動就業問題。為了支持教育事業,從2004年開始,他每年都要拿出3—4萬元來獎勵地方學校品學兼優的師生。類似這樣的好事,在周德福身上隨時都會發生:他曾自己掏錢在老家大年村的路上修建了一座橋梁;工廠附近的長江村鋪水泥路時,他一下子支持了5萬;廠里有位職工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為了籌集資金動手術,竟把房子都給賣掉了,一家人只得住在租來的房子里。他得知后,悄悄送去2萬元……對于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總是充滿著一份令人感佩的關愛。近年來,他親自過問解決了4名殘疾人和6名特困人員進企業上班。有位名叫季艷的村民身患重病不能上班,為了協助政府幫助對方擺脫困境,他號召全廠職工積極捐款,并主動為對方辦理了醫療保險,以緩解該同志無錢看病的困難……
或許由于在軍營生活過的緣故,他始終沒有忘記部隊建設和擁軍優屬這一傳統。他把武警南京市第一大隊第三中隊作為企業雙擁共建單位,每逢建軍節、春節以及雷鋒紀念日來臨時,他都親自帶著慰問品和慰問金到部隊恭賀節日,以加深軍民魚水之情。幾年來,他為擁軍優屬提供贊助費高達10多萬元。與此同時,他每年還要招收愿意來企業工作的復員軍人。如今,他還在企業內部,建立了一個擁軍獎勵基金。每年,三中隊的干部、戰士立功、受獎的獎金,都由企業來頒發。
天地有真情,人間有大愛!周德福以他的實際行動,為“優秀企業家”這一稱號,作了一個極好的詮釋。
如今,南京長江電爐廠的產品不僅占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而且已經走出國門,開始輻射日本、印尼、英國、法國、德國、泰國、美國等國際市場。更令人驚喜的是,英國的摩根公司和德國的奇瑪公司也將該企業作為中國的一個生產基地。
從小鎮走向世界。周德福創業的腳步沒有停歇,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搶奪市場制高點,剛從北京科技大學歸來的他,正在更高層面和更廣領域尋求新的合作項目。目前,該企業已和江蘇科技大學建立了產、學、研基地,為企業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不久的將來,他還將成立南京長江風機有限公司,并著手組建南京長爐集團。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愿周德福和他的長江爐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能夠一路前行、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