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小學SPARK課程的學年教學計劃中,有一項名為“個人最好的一天”健康測試活動,無論是測試的組織方式,器材的選取,還是成績的管理,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本文先對這一案例進行詳細的介紹,之后對照我國當前正在推行與實施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以期從這樣的差異對比中為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與困難尋找一點啟示和借鑒。
一、案例介紹
在上一篇《美國SPARK體育教學中的“二味藥”》文章中我們已經介紹,美國SPARK課程推行的健康測試要求學生在每一個學年中,根據自身體能狀況,選擇狀態最佳的5周,然后分別在這5周中選擇自認為體能最好的一天進行課堂體能測試,這一天被稱為“個人最好的一天”。其目的在于通過這種自我安排的連續測試,讓學生自我評定心血管耐力、腹部力量以及上肢力量等體能指標,并通過對不同時間段測試結果的分析,學會如何設計和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
SPARK課程的健康測試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一種形式,類似于我們平時的課時計劃,要求學生在30分鐘內完成所有的內容。這30分鐘雖是測試課,卻和我們所熟悉的測試截然不同。為了便于更好地了解差異所在,我們以圖表的形式來介紹相關的內容與組織方法(見表1)。
我國的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主要是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主要依據和內容予以開展的。我國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在《勞衛制》、《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大、中、小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等一系列經驗嘗試的基礎上,于2002年9月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共同組織研制、修訂和完善后予以頒布的。表2將美國SPARK課程的健康測試以及我國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進行了比較,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美兩國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測試雖然在表面上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但在一些具體的理念和操作中,還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二、帶給我們的啟示
通過將SPARK課程的健康測試與我國的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進行對比分析,我們足以認識到,不同的理念指導下所產生的結果可能截然不同。相互比較的目的是尋找差距以求借鑒和啟示。在SPARK課程的健康測試中,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理念和思路,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從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嘗試呢?
1.測試融于學習,競爭從我開始
在“個人最好的一天”里,三個健康指標的測試被安排在一堂完整的課堂教學中完成,成為學生體育學習的一部分。在這堂課中,每個學生既完成了測試,也經歷了一節大負荷、高強度的體育課。在這堂課中,沒有人停下來等待測試,每個人都是積極忙碌的,不會有太多的等待時間。由此,這種健康測試還成為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記得表1中提到:“開始你‘個人最好的一天’,與你自己競爭而不是其他人”。學習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學生的每一寸進步都是與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相聯系的。SPARK課程的“個人最好的一天”立足于學生自己的前后對比,通過多次測試讓學生不斷地體驗到學習過程中所發生的不同變化,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一個連續且不斷調整的學習過程。因此,轉變測試理念,將測試融于教與學之中,調整對體質測試的態度,使學生成為測試的主體,不僅是受試者,而且還是施測者;增加測試的頻率,讓學生能夠隨時監測自己體能狀況等等,應是我國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努力方向之一。
2.個人管理學習,自我促進健康
在SPARK課程的健康測試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我選擇測試日期和時間,個人管理測試成績、自主構建健康。通過對前后測試的結果進行比較,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體能變化情況以及健康水平,并主動地、及時地找出原因,調整學習與鍛煉的內容,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與鍛煉的欲望,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而且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將關注的焦點由結果轉變為過程,激發學生的“投資和管理個人健康”的興趣與行為。這種從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的健康測試,于無形之中讓學生將體育學習融入生活之中,既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SPARK課程的“個人最好的一天”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野,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啟發,也許只是一些簡單的形式上的變革,但不僅讓學生由被動的測試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參與,而且還有利于引發學生學習行為的變化,其功效是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