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說出投擲中蹬地轉體的作用。了解游戲打雪仗的方法、規則。
2.能連貫地做蹬地、轉體、揮臂投擲動作。能夠相互配合好,爭取勝利。
3.對練習感興趣,能刻苦學習、敢于自我表現。培養學生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意志及競爭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站位正確,投擲臂后伸,右腿微曲。
難點:蹬地轉體,揮臂過肩將沙包投出。
課堂教學程序:
一、開始部分(精簡)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利用示范講解導入。示范“甩鞭子”,對比示范與正面投擲動作的區別。
2.老師示范原地側向投擲動作:面對投擲方向,兩腳前后開立,左腳在前,右手持壘球狀。從體前經側擺到體后,右臂伸直約與肩齊平,同時身體右轉,左肩對準投擲方向,右腿彎屈,重心落在右腿上,然后右腳用力蹬地,右腿充分伸直,向左轉體,挺胸,重心前移,右臂從背后過肩,肘關節向前,用力揮臂把投擲物投出。
3.出示口訣,組織學生徒手練習。
投擲方向左肩對,右臂后引腳開立,蹬地轉體肩上投,出手快速又有力。
組織學生進行分解動作和完整動作的練習。正對投擲方向,兩腳左右開立,肩上屈肘,做徒手動作。老師語言提醒:蹬地轉體、快速揮臂。
4.組織學生持羽毛球練習。要求:男生一排,女生一排,各在標志線后開始投擲,目標墻上的灰色線以上部位,主要是體驗快速有力的揮臂,教師巡視指導糾正。
5.找優生展示并講評,組織學生設置標志再練習。要求學生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根據給出的建議進行改正。
6.兩人一組進行面對面投擲,并拓展進行游戲“打雷仗”。開始練習要求出手快速、有力,有一定遠度。游戲時,全班分成2組,每組有6個墊子做盾牌,盾牌須放在規定的線上。隊員可站起來向對方投雪球。
三、結束部分(精簡)
體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練”——“迎面接力跑”課堂教學案倒
衛 紅
主題
“迎面接力跑”要求學生掌握的技能重點是迎面傳接棒的技術動作。根據這一教學重點,我將技術動作分成三個小知識點:①傳接棒時應該握棒的哪個部位?②什么時間傳棒?什么時間接棒?③交接棒后是右錯肩跑進,還是左錯肩跑進?通過提問將學生引入到本課需要解決問題的情景之中。同時為啟發學生思維,激起學生探求感和學習的興趣,我對每個知識點都設計了不同的學練程序:①圖例啟發(思維引導)——自我練習(體會動作)——組內探討(協作學習),②嘗試性學練(自我體會)——組內探討(協作學習)——全班交流(鞏固動作);③正誤圖對比(自我分析)——分析討論(比較方法)——分組練習(正確動作體驗);最后進行比賽交流、檢驗學練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自身的多向反饋結構,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教師的作用在于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主動探究,與同學合作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案例描述
一、圖例啟發式學練
師:傳接棒時應該握棒的哪個部位?
[首先讓學生看掛圖,圖上有三種握棒的方法,一是握棒的上半部,二是握棒的中部,三是握棒的下半部,然后讓學生根據圖的三種不同的方法自我練習(每人一根紙棒),體會每一種握法所產生的后果,再讓學生相互探討,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握棒的下半部。
生:也可以握棒的上半部。
師:那么應該在什么情況下握棒的下半部,在什么情況下握棒的上半部呢?大家再去練一練,體驗體驗。
[通過親J臨體驗,大家都一致達成了共識,紛紛搶著回答。]
生:如果傳棒人握棒的下半部,接棒人就去握棒的上半部,如果傳棒人握棒的上半部,接棒人就去握棒的下半部。
師:說一說有什么好處?
生:這樣途中跑時不需要調整握棒的部位。
生:可以節省時間,加快跑速。
生:也避免掉棒。
師:能不能握棒的中部呢?
生:不行,傳棒人如果握棒的中部,接棒人在接棒時就會猶豫,不知所措。
生:容易耽誤時間,也容易掉棒。
[通過圖例啟發式學練,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養成了學生勤于動腦的良好習慣,又加深了對正確動作的掌握。]
二、嘗試性學練
師:在迎面接力時,什么時間開始傳棒?什么時間開始接棒?
[教學不僅僅是告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悟,因此,在解決迎面接力跑第二個知識點時,我先提出問題:什么時間傳棒?什么時間接棒?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嘗試性學練,感知、體會交接棒的時機,然后組內協作、探討問題的答案,教師巡視指導,適時提示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向全班匯報達成共識,形成較完整的動作過程。]
生:當傳棒人跑到離接棒人2米左右地方時,開始將持棒手向前伸直,棒必須豎直向接棒人手中傳去。
生:接棒人看到傳棒人向自己跑近時,再將右手伸平舉起,大拇指和食指分開準備接棒。
[最后分組練習、交流,鞏固動作,把握交接棒時機。]
三、正誤對比式學練
師:交接棒后是右錯肩跑進,還是左錯肩跑進?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在做出正確的示范和講解之后,還適當把一些常見易犯的錯誤動作展示出來,進行正誤對比。在這里我首先讓學生看圖回答哪幅圖動作方法正確:一幅圖是交接棒后從右側面跑進——很順利的情景;一幅圖是交接棒后從左側面跑進——兩人相撞的情景。接著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練小組分析、比較兩種方法是不是會出現圖中所表現的情景,哪種方法正確。]
生:交接棒后應該從右錯肩跑進。
生:我覺得交接棒后也可以從左側面跑進。
[當時課中有一個學生提出可以從左側面跑進,這時我立刻請幾個學生和提出問題的學生一起做左側面跑進的示范,結果出現了圖中的兩人相撞的情景。通過正誤對比練習,加深了對正確動作的認識理解,同時也能很快領悟從左側面跑進容易相撞的原因所在。]
結果
最后分組進行比賽交流,檢驗學習效果。通過現場效果評價數據測試,90%以上的學生掌握了握棒方法,95%以上的學生能把握交接棒的時機,100%的學生在比賽中能掌握交接棒后右錯肩跑進的方法。其中有一個女生開始跑時就舉著接力棒向前跑,跑出幾步后似乎感覺沒到交接棒時機,即收回接力棒,兩臂快速擺動向前跑去,由此看出知識點已深深扎在學生的腦海中。
評析與反思
自主學練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某一項技能過程中,教師不直接、簡單地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提出掌握技能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參考意見與練習方法,讓學生帶著對解決問題的探究去獨立或小組協作進行探索、試練。教師適時提示、啟發引導,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機會。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的協作討論,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練的形式,可以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人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比單純講解、示范、反復操練,教學效果好得多,從而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目標,使學生生理、心理均衡發展與全面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