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孩童時代,身體和手的動作發展是有規律的,每個孩子學會各種動作的順序一般相同,時間雖然有早有晚,但大致相近。具體來說,孩子動作發展的規律是:
1)從整體動作到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動作,即孩子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漸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動作。
2)從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即孩子最先學會抬頭,然后俯撐、翻身、坐、爬、站,最后學會走路。
3)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即孩子先出現的是軀體的大肌肉動作,如頭部動作、軀體動作、雙臂動作、腿部動作,以后才是手部的小肌肉動作。
4)從無意動作到有意動作,即孩子的動作起初都是無意的。他做出各種動作時,既無目的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后才逐漸出現有目的的動作。較晚些時候,才能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動作。
一、小學各水平階段立定跳遠的教材概況
水平一: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師用書——體育(一-二年級)中,立定跳遠的教材是在書本的第68頁,以單獨的一個教學內容(立定跳遠)形式第一次出現。書中詳細講解了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教學重點、教學提示、教法建議、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和評價要點。它是緊隨“各種形式的單雙腳跳”和“雙腳跳上跳下20cm高的物體”兩個教材之后出現的。
水平二: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師用書——體育(三-四年級)中,立定跳遠的教材是在書本的第62頁,在“發展跳躍能力的游戲”教材的第二個教學內容中出現了立定跳遠練習,而且是把立定跳遠作為一個發展雙腳跳躍能力的游戲來進行教學。在書中用了一兩句話語簡單介紹了一下立定跳遠的功能價值。
水平三: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師用書——體育(五-六年級)中,立定跳遠的教材是在書本的第46頁,跳躍教材的第二個內容——跳遠中出現。立定跳遠作為一個輔助跳遠的練習出現在課本中,書中對立定跳遠的技術要求更高了,要求學生的力量、高度和姿勢要有所提高,目的是為了提高跳遠的遠度。
二、從動作發展的視角看小學各水平階段學習立定跳遠教材出現的問題
從動作發展的規律上看,人學習一個新的技術動作是從整體動作到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動作;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從無意動作到有意動作。現在,針對上面小學各水平階段學生學習立定跳遠教材出現的問題,從動作發展的角度以及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來分析這些問題。
水平一:
技術動作概念不清晰,沒有技術動作的概念
·對立定跳遠有興趣,也僅僅是停留在興趣層面上
·學習立定跳遠全憑個人理解能力,基本不會去考慮技術動作
·學習時,易做出犯規和違犯常規的動作(如:踩線、跳出向前摔倒等)
·動作很不穩定,時好時壞,成績發揮有一定的偶然性
·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技術動作的學習掌握上
·成績的評價比較難做到全面準確
水平一階段的小學生是入學不久的學生,對體育的概念還停留在游戲和自由嬉戲的形式中,對于這些學生要他們掌握一些精細準確的立定跳遠動作幾乎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出于興趣的出發點,學生也是對跳躍游戲更感興趣,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到立定跳遠的技術學習上來。而且學生的體育意識還很淡薄,對于這些精細的技術動作,他們思想上都還不能接受,只是出于自身的反應,而做出的跳躍動作。有時技術動作剛好運用到位,可能他這次成績很好,下次卻可能會因為技術動作不規范摔倒。
水平二:興趣已經轉移到游戲上,不愿進行立定跳遠練習
·技術動作還是憑自己的理解和記憶,動作不規范
·已經有了一定的體育基礎,能正確判定哪些是犯規和錯誤動作
·對成績有了一定認識和正確對待,穩定性比水平一階段要強
·學生之間的成績攀比,促使學生對技術動作有了一定的需求
·技術動作較水平一階段有了明顯的進步
·在同等價值的跳躍練習中,學生更喜歡游戲性的教材
水平二階段的學生已經對體育技術動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而正當他們需要正確的技術動作學習鞏固時,卻沒了技術教學,而是把立定跳遠放進游戲進行練習。雖然學生在游戲中可以加強立定跳遠的學習和掌握,但需要技術動作時卻始終沒有正確的技術動作教學,使他們在迷茫摸索中自我前進。
水平三:立定跳遠動作基本定型,較前兩個水平階段有明顯改善
·學生基本對立定跳遠教材不感興趣
·學生需要更進一步的跳躍練習來刺激他們的興趣
·技術動作完全因人而異,好壞之間相距甚遠
·對成績的渴望有了更迫切的需要,但還是不愿練習技術動作
·用立定跳遠教材來提高他們的跳躍能力基本行不通了
·男女動作、成績有了明顯的差距,女生明顯不愿參與這樣的練習
·評價測驗時都努力通過改善技術動作來提高自己的成績
水平三階段的學生身體已經開始發育,運動能力也進一步增強。他們已經對立定跳遠技術動作不再感興趣了,他們需要的是更深一步的學習。正是他們身體上的變化,使得他們的立定跳遠技術動作也進一步完善和基本定型,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巨大差距,男女之間的技術差距也顯現出來了。他們對立定跳遠教材的需求僅僅是考試成績的好壞而已,這時候就需要更多能刺激他們心理和身體的新鮮跳躍練習了。
綜觀上面的分析,從動作發展的角度看,學習一個新的技術動作應該遵循從整體的、大肌肉的、無意識的動作開始,再逐步細化深入學習的規律。我們接下來再來分析小學階段的立定跳遠教材。首先教材的安排就不應該在水平一階段出現技術動作的學習,這時候的學生基本都是無體育基礎的,一上來要求他們學習正確的技術動作,根本沒考慮到學生動作發展的規律。這明顯違背了動作發展的規律,最后還是適得其反。這個階段的學習還是應該建立在興趣和一個大跳躍練習的范疇中,建立一個跳躍動作的概念和輪廓。到了水平二階段,當學生身體和意識都對體育有一定需求時,需要一定的技術動作學習鞏固時,卻得不到及時的學習。身體上的發展使他們有條件進行精致細化的技術動作學習,而且他們對游戲還保留興趣,正好可以通過游戲來鞏固他們的技術動作。在課本上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和滿足。到了水平三階段,學生開始進入發育期,身體條件對立定跳遠的技術要求已經可以達到很大程度上的滿足,這不僅僅是對技術動作的進一步要求和完善,更是對一些新鮮項目練習的渴望和需求。而且這個階段的男女已經開始分化,應該考慮性別差異對練習內容的需求。他們已經是有意識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技術動作,有意識地改進自己的技術動作。他們可以在立定跳遠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更深一步更精一些的技術動作練習。
三、對小學階段立定跳遠教材安排的建議
綜上所述,筆者對小學階段的立定跳遠教材的安排進行了以下幾個階段的設置:
興趣引導→技術鋪墊→學習技術→游戲鞏固→運用技術→深化延伸。
水平一:興趣引導→技術鋪墊
水平一階段主要還是通過學生對跳躍練習的興趣來進行跳躍教學,讓學生建立一些跳躍的概念和意識。等學生對跳躍有了一定的基礎,再進行跳躍方面的專項練習鋪墊。例如:首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走、跑、跳、跨、投等體育技術動作概念,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簡單跳躍練習,讓他們感受體驗跳躍練習。再通過一些專項的跳躍練習做立定跳遠教學的鋪墊,像單、雙腳跳等練習都可以。
水平二:學習技術→游戲鞏固
水平二階段主要是立定跳遠技術動作的掌握和鞏固。當學生對技術動作有了需求時,及時給予教學和練習,再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加強鞏固他們的技術動作。例如:首先教授正確的技術動作給學生,讓他們明確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等學生的技術動作有了一定的掌握,再通過游戲練習加強鞏固立定跳遠技術。跳躍練習的游戲有很多,大家可以盡量開發適合學生練習的跳躍游戲。
水平三:運用技術→深化延伸
水平三階段主要是利用已經掌握好的立定跳遠技術來運用到其他跳躍練習中去,起到輔助練習的作用。當學生有更進一步的需求時,把跳躍練習進一步深化延伸,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用已經掌握好的立定跳遠技術進行跳遠、跳高和跳躍能力的練習,使立定跳遠能真正做到學其所用。當學生有進一步的需求時,可以教授一些新的立定跳遠的拓展延伸練習,像二級蛙跳、立定跳高等內容都是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師用書一體育(一~六年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2001,
2,胡濱,“人類動作發展學研討班”在北京舉行[J]中國學校體育,2007(11),
3,董奇,陶沙,動作與心理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