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體育游戲的綜合性特點,決定了體育游戲的組織方法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有序的教學組織工作是順利完成游戲教學的關鍵環節,游戲的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因此游戲教學組織是否嚴密,步驟是否合理,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是否正確、得當,是完成游戲教學任務的保障,教師應在游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情況,游戲的目的、內容、特點,采用符合教學實際的組織教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游戲教學前的準備
1,教師的準備
體育教師充分做好游戲教學前的準備,是進行游戲教學的前提條件。首先,教師要了解教學的實際情況,對任教的班級,應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情況,學生的人數、男女生的比例、健康狀況、體育基礎、體育水平、興趣愛好、學習體育的態度、班干部的組織能力和威信、體育骨干的情況等,從而在課前根據選擇的游戲,事先設計好如何分組、引導人的確定及選擇方法等。另外,對所需場地的大小和器材的數量,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教師要認真鉆研游戲的目的、方法、規則等內容,運用運動生理學、體育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知識分析游戲,了解它對人體的哪些部位有影響,鍛煉哪些器官系統的機能,發展哪些身體素質,以及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作風、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深入理解和掌握游戲所蘊涵的鍛煉身體的意義、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才能把握游戲的實質,確定游戲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
最后,教師在游戲教學前,要研究游戲的結構,分析游戲的構成要素,熟練掌握游戲的結構和所包含的可變因素,從場地器材、參加人數、游戲路線、活動方式、游戲規則等幾個方面的可變因素進行思考,使一個游戲可以演變成一套系列的體育游戲,以便在教學中根據場地器材情況,學生完成的情況等進行變化。總之,游戲教學是一項復雜有趣的工作,教師只有認真對待,深入鉆研,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順利完成游戲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場地器材的準備
進行體育游戲教學,要做好充分的場地器材準備,首先根據學校的場地條件、游戲的內容、參加的人數,確定場地的大小,畫出游戲進行需要的區域和標志線,一般的游戲場地應利用現有的場地和線條,力求避免干擾、方便教學。如:“迎面接力跑”,可以利用跑道,只需畫出兩端的起跑線即可;其次,游戲進行的場地區域線、標志物以及道具色彩要鮮艷明亮,便于小學生識別,又能激發小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如“跳四方”中的橡皮筋可用色彩鮮艷的紙進行纏繞裝飾,小旗的顏色要明快、熱烈。再次,場地要保持清潔平坦,課前檢查場地,對磚石和碎玻璃等雜物及時清理,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做奔跑類游戲時,要檢查場地有無磚石,碎玻璃,場地是否高低不平。做跳躍類游戲時,要檢查沙坑是否平坦、松軟,如在平地上進行跳躍,應擺放好適宜的墊子,以利于落地緩沖,防止扭傷關節。做投擲類游戲時,應設計出足夠的場地空間,充分考慮到安全性和對其他教學班的影響。在做攀爬類游戲時,要檢查肋木,繩索、單杠、雙杠等器械是否牢固、結實,下面必須有沙坑或墊子等保護器材,以防止摔傷。總之,場地器材是體育游戲教學的物質條件,場地器材準備得是否充分合理,是游戲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證。
二,體育游戲的組織教法
1,體育游戲的分組
體育游戲的分組形式,應根據游戲活動的內容、形式、學生的人數、場地器材的情況進行分組,可分為兩組或多組,學生人數在20人以內時,可分為兩組,便于裁判的觀察和評判,更能體現游戲的緊張激烈場面;學生在40人左右,場地器材比較充沛的情況下可以將學生分為4-5組,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次數和密度,達到一定的運動負荷。如學生多,場地小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分組輪換練習。
1)固定分組
按照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隊列站位進行分組,如四列橫隊就是四個小組,這種方法組織簡便易行,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但是這種分組方法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需要和意愿,學生是被動的,沒有主動選擇的權利。同時,固定分組,不能全面考慮學生體能和技能等方面的情況,極易出現各組實力不夠均衡的現象,不利于游戲的公平競爭,經常使用,還容易挫傷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體育興趣的培養。
2)隨機分組
按照某種特定的方法或標志,將學生隨機分為若干組,如采用報數的方法,把學生分為游戲教學所需的組數,分成兩組時,按自然數1、2報數,報1的為一組,報2的為另一組,若分成三組或三組以上,可按1、2、3或所需組數報數,報同樣數的學生為一組。隨機分組方法簡單快速,具有一定的公平性,適用于學生人數多、技術性不太強的游戲。缺點在于沒有考慮學生的愛好和能力的差異,配合不易默契,實力方面有時不均。
3)同質分組
同質分組是指分組后同一小組內的學生在體能和運動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質分組的優點在于能增強活動的競爭性,符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需求,從而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在“角力”游戲中,適宜采用同質分組的形式,兩名學生要力量相當,才能體現游戲的對抗性,使游戲更加激烈精彩,勝負的懸念增加。若兩名學生的力量懸殊過大,則沒有可比性,游戲也就會索然無味,甚至無法進行。
4)異質分組
是指將體能、運動技能方面存在差異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使各組間的整體實力差距不大,有利于游戲的公平競爭,在一些合作類的游戲中,組內成員可以相互幫助、相互糾正,能力強的學生幫助能力差的學生,激發能力稍弱的學生參與練習的熱情和積極努力的上進心,發展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異質分組不同于隨機分組,它是人為地將不同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的學生分為一組,或根據某種特殊的需要進行“異質”分組,縮小各組之間的差異,適用于競賽性的體育游戲。
5)合作分組
一些體育游戲,是讓學生通過合作來進行練習,發展身體素質和身體協調性,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如:“接力”、“運輸忙”等分組時,可以采取自主結合和“點將”式分組,自主結合,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自愿結合組成小組,學生之間相互了解,配合默契,更有利于發揮小組的團結合作精神。但是往往能力強的學生愿意組合在一起,能力差的學生被忽略和冷落,產生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情緒,降低了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總之,教師應根據游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和采用不同的分組形式和方法。以利于體現游戲的作用與功能,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2體育游戲的教學方法
1)講解法
在進行游戲練習前,首先要給學生說明游戲的名稱、游戲的方法、游戲主要動作的要求、游戲的規則以及游戲的目的,使學生了解游戲的過程,激發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游戲方法的講解要通俗易懂、條理清晰、精練扼要,不能占用太多的時間,在對低年級學生講解時,要注意語氣、節奏、表情、聲調以及用詞,符合兒童的特點,又具有一定的親和力,使小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易于接受。對游戲的難點和易出現的問題要重點強調,引起學生的重視,對游戲所蘊含的教育意義,教師應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和實踐,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游戲活動中。
2)示范法
動作示范是游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法,適用于技術性較強和動作路線較復雜的游戲,單純用講解法很難使學生明確,因此,要以具體的游戲演練讓學_生了解游戲的動作方法、路線,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提高學生對游戲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講,模仿能力較強,示范比用煩瑣的語言講解效果更好。游戲的示范一般以教師為主,演示關鍵的動作環節,并結合講述游戲的完整過程和現則要求,但對復雜的和多人的游戲,教師可選擇學生和自己一起演示,或選取一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試做一遍,使學生熟悉游戲的方法和路線。
三、游戲的結果與評價
在進行體育游戲教學時,必須按照規定和要求進行,教師應根據教學的時間、參加游戲的人數以及游戲的內容等,規定游戲重復的次數。對于沒有一定結尾的游戲,應該規定時間,按時結束。游戲結束的最佳時機應是當學生感到比較滿足,又不太累,處于興奮保留的狀態時。游戲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使學生的神經系統和身體機能過于緊張和疲勞,產生情緒低沉,甚至厭倦的心理,而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及其他內容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對游戲的時間和次數要有嚴格的控制。同時,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還應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對學生要求重復游戲的次數和延長游戲的時間,一般不應允許。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和教學活動的要求,對游戲的時間進行調整,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游戲結束后,在學生的生理指標和情緒稍微平靜后,教師要對游戲的結果、游戲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出現的問題以及將來應該改進的地方進行總結和評價。總結和評價的內容一般包括:
1)教師應對游戲的結果做出公正、明確的判定,宣布勝者或比賽的名次,獎勵和懲罰的措施。
2)對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作出評價。
3)對游戲中發展的某項身體基本活動能力或身體素質,學生是否有所提高,進行評價。
4)在游戲活動中,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情緒是否高漲等進行總結。
5)在游戲中,學生是否發揚了團結合作、勇敢頑強、拼搏競爭的精神,是否表現出公平競爭,勝不驕、敗不餒的體育道德風尚和遵守紀律的良好規則意識。
教師在評價時,要做到公平合理,還應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指出不足和需要努力提高,改進的地方,對在遵守紀律、執行規則方面,在技術戰術運用方面,在團結合作、發揮集體智慧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要提出表揚,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可以采用發小紅花或小紅旗的形式給予鼓勵,樹立正確的行為榜樣,以激勵其他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對于游戲中的失敗者或落后者,教師主要應從正面進行積極鼓勵,總結經驗教訓,督促課外活動認真鍛煉,持之以恒,爭取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績。
【簡介】:馬凌,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體育室主任,主要從事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目前擔任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工作部副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首都體育學院客座教授、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