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法教學模式是指在學習復雜運動技能過程中通過降低技術難度等方式來簡化運動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通過降低技術要求的方式獲得,也可以通過改變器材以及提供外界保護等方式,以便學生有效地完成動作技能。塑造法包括下列過程:1)簡要示范和講解要學的整個技能過程;2)用簡化或包含完整技能中最重要的動作和學生能很好完成的形式進行教學;3)讓學生練習簡單化的技能,4)逐漸改變任務要求,以通過練習使整個技能形成近似成熟的形式,5)鼓勵遇到困難的學生并用其它更簡單的方法進行練習。
由于跨欄項目的運動技能要求和初學者對碰欄的恐懼,通常把跨欄跑技術視為復雜的運動技能。在跨欄跑中,重要的是節奏快跑,因此在塑造跨欄運動技能時應首先進行快節奏跑訓練,去掉恐懼因素并且逐漸加入運動技能內容。
一、跨欄跑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學習運動技能就是組合已學過的動作建立新的動力定型,并形成一系列完成新動作的指令。運動技能學習是一個無形的過程,要通過觀察技能完成情況及其變化來評價運動技能學習的效果。盡管我們可以通過運動成績的提高看到技能學習的效果,但學習過程是內在的。學習活動需要神經系統、大腦以及記憶的參與。每當練習一項運動技能時,對前一次練習的記憶被用來再次完成動作。隨著反復不斷地練習,就形成了對一項技能動作清晰準確的記憶,需要時可以回憶起來。
塑造法教學模式把跑欄作為跨欄跑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重點放在發展速度和提高難度相互適應并舉發展,形成良好的節奏。將完整技術作為學習內容和練習手段,注重跨欄技術的內在結構特征與各技術環節的有機聯系,尤其是跨欄步與欄間跑的聯系及跨欄的周期性運動規律。在運動技術教學設計方面,從粗線條和框架式學習開始,構成形式輪廊——改進細節——提高完整技術的教學模式。傳統跨欄技術教學采用的鏈接法教學模式以局部技術的規范化學習與練習為主體,并采用鏈接的方式將各技術環節組合起來,直到最后將全部技術環節組合完畢成為完整技術。
跨欄跑塑造法教學模式以“跑欄”為主線,注重跨欄技術’的外部形態特征,如動作外形、路線、局部動作的幅度及技術細節。在此教學模式中,引導性練習、專門性練習和完整的跨欄練習強調以多個欄練習為主,重視完成技術動作的速度和技術的整體性。在心理意識誘導、主要教學手段、教學要求、具體措施、反饋標準等方面,要進行針對性、適應性教學。
二、跨欄跑技術塑造法教學模式的教學步驟
1.讓學生從一條線開始快速跑過擺在跑道上的5-10根小棍。小棍是平放在跑道上,并與分道線垂直。或劃出1.5m空間,間隔5-7m,每三步跑過上述空間。要求高重心、快節奏、跑直線,不要跳躍。
3.降低至最低高度,并且沒有或很小阻力的欄架代替低障礙。劃出1.5m空間,間隔6-7m。在空間放置小的障礙(盒子和球),每隔3步跑過上述空間。要求高重心、快節奏、跑直線,不要跳躍。
4.欄間節奏跑結合跨欄步模仿,逐漸將欄架升至比賽高度,欄間距離也逐漸加標準距離。在劃有小、大、中三步步長及跨欄步步長標志的跑道上,進行節奏跑結合跨欄步模仿練習。要求第三步積極起跨做跨欄步,上體、臂與兩腿剪絞動作協調做補償動作,維持其身體平衡,高重心結合跨欄步。變換形式:跨欄節奏跑。無障礙欄間節奏跑,要求上體正直,高重心。
三、跨欄跑技術塑造法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范例(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