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銅山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環抱徐州市區。古有“五省通衢”之譽,所以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就是在這里打響,為新中國的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現有“五通匯流”之便,而今它又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居江蘇省“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市都市圈核心,具有典型的城郊型經濟特點,經濟發達,社會穩定,具有淮北“領頭羊”之稱。于是,從地理位置上來講,銅山是個好地方。
銅山古稱“大彭氏國”,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悠久歷史,境內歷史積淀沉雄,文化底蘊豐富,文物古跡眾多。具有“漢代三絕”之稱的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彰顯兩漢文化的精髓,特別是漢畫像石堪稱古代藝術瑰寶,與南京六朝石刻、蘇州明清園林齊名,并稱“江蘇三寶”。所以,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銅山還是個好地方。
正是這樣四通八達的要地,與中華文明比齊的歷史文化沉淀,才有可能造就了銅山今天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健康思想。“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這里上升到一種生活理念;“陽光體育活動”在這里的科學開展,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科學經營的思想。就說在這里帶有著古稱謂的大彭小學校園里,幾個并沒有多少專業基礎的教師引領孩子們展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精髓。透過有限的場地設施,穿過麥熟稻香的清新氣息,孩子們的一招一式,舉手投足,想找到一個“眼鏡”都是那么地難。
棠張中學簡陋的訓練館里,看到了一堂普通的訓練課,完全感受著一種具有中國女排特色的排球魅力。場上訓練隊員的投入認真乃至專業自不必多說,即便場外助威的同學們,似乎都享受著一場國際比賽的熱度。銅山縣是排球特色縣,全縣學生基本上人人會打排球,班班、校校有球隊。每年都舉行中小學生百隊千人排球競賽,由學校申辦、社會贊助,縣長、局長常常親臨現場,其場面之熱烈,規模之恢宏,儼然成了師生們的盛大節日。棠張中學女排成為市隊校辦、教體結合的典范,也通過排球運動促進了各項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
銅山縣轄20余鎮和區,每個區鎮的每個中小學里都開展著豐富多彩的學校體育活動,而且各具特色。柳新實小的呼啦圈操、呼啦圈系列游戲,銅山職教中心的軍體操、功夫扇,張集職中、鄭集中學在一種音樂下做三種特色操及四季特色操等,促使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內容更加異彩紛呈。不僅學生的運動技能有了提高,體質狀況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在江蘇省教育廳2008年對高校新生進行的體質測試中,銅山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名列前茅。就連教師每天的體育鍛煉在這些學校里都成為一種必修課,正是這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認識,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文化知識的傳承在這里呈現出一種雙贏的局面。
銅山的地理人情、物產文化,告訴我們這里是一個好地方,值得一去。作為學校體育開展比較好的地方,這里還是個好地方,值得學習。盜用一下銅山籍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詩句:莫道銅山小.為霞尚滿天.以此來借喻銅山學校體育作為銅山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經驗可以推廣,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