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銀行業比美國穩固
去年整個中國建設銀行網絡的贏利猛增10%達到119億美元。而在同一時期,美國同行贏利卻只有40億美元,贏幅同比2007年下滑73%。中國建行和它的同道們實際上將會并且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數據表明,相關的金融力量無疑給他們提供了選擇的自由。
工作到精疲力竭
退休問題已被做得過火。最初的想法是人們在工作了一輩子之后應該享受一些休閑時光,但是出人意料這一些休閑時光幾乎長達25年。一些國家已經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齡;另外的國家則對某一退休年齡是否合理展開了爭論。讓人們一天全負荷工作并且接下來的一天無所事事似乎并不是個好主意。
中國消費者趕上美國尚需時日
中國消費者終于與揮霍的美國消費者站到了一起,開始充當拯救世界經濟的角色?銷售數字似乎給出了肯定回答。但實際上,在中國變為發達的出口強國之前,其經濟“幼芽”大多仍是政府助長的,在中國政府總能花更多的錢。所以中國消費者要匹敵美國消費者,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中國企業領導力國際化
金融危機重創全球金融體系,世界經濟面臨拐點:從依賴金融資本向依賴人力資本轉變。許多公司意識到,組織對人才的需求比對資金的需求更強烈,而在更多的公司看來,培養領導力的良好聲譽可以幫助他們吸引更優秀的人才。的確,沒有一家卓越的公司敢對領導力發展掉以輕心,但這顯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大學怎么辦
近半年來,頂替門、弒師案、高校排名榜黑幕……無一不是飽受非議的公共事件。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校長們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們的作為空間到底有多大?他們的內心也許同樣羨慕中國20世紀30年代大學的相對獨立性。但今天的改革,或者想更透明一點,或者想更公平一點,更像是一場局部的戰斗。
中國人的悍馬心理學
悍馬還是病馬,這取決于財富積累程度與國民進化程度。對部分有錢人來說,它是財富與奢華的終極象征;對批評家來說,它是油價飛漲和房產泡沫破滅之前美國無節制消費的縮影。中國人的悍馬情結,早已超出新貴階層的消費需求,象征中國人渴望改變國際地位的焦慮,渴望被國際主流社會認可的焦慮。
出版變局
一個被稱作“中國出版業春天”的改革已經啟動。這個敏感話題一時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被視為出版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在這場變革中,國有出版社與民營出版工作室的利益關系有何轉變?又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閱讀格局?
毛澤東家三代女性
毛澤東作為一個革命者和領導者,是陽剛的、浪漫的、壯懷激烈的。作為毛澤東家的女性,她們注定要承擔起雙重角色:既是溫柔的女子,又是堅毅的巾幗英雄。賀子珍、李敏、孔東梅走出了風采各異的人生路:從一生癡情的女戰士,到平淡是真的普通人,再到前衛時尚的儒商。她們譜寫了三代女性的百年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