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用擔保對于貸款安全性具有重要的風險保障作用。相對于商業化和政策性的信用擔保而言,互助信用擔保更加適合縣域經濟及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特點,理應成為發展信用擔保的主流模式。
關鍵詞:信用擔保;互助擔保;差異分析
Abstract:Credit guarantee is an important risk barrier to keep loan security. Comparing with the commercial and policy guarantee, mutual guarantee is more suitable to the financial demands of country-area economy and small-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t should be the main pattern to develop credit guarantee.
Key Words:credit guarantee,mutual guarantee,defferenc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09)09-0037-04
一、引言
最近幾年,各種形式的信用擔保得到迅速發展,對于緩解銀行與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弱化抵押不足和增加信貸安全保障等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說來,在實踐層面上主要有三類不同性質的信用擔保:一類是以信用擔保機構資本金為基礎信用,實行有償服務的商業化信用擔保(以下簡稱為商業擔保);一類是由政府出面組織、以財政補貼為背景的政策性信用擔保(以下簡稱為政策擔保);還有一類是以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所主導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互助性信用擔保(以下簡稱為互助擔保)。鑒于上述三類擔保模式所依托的經濟條件、定價方式和作用機制的不同,其實際運作效率和發展狀況也存在較大差異。山東省青州市經過調查論證后認為,在三種信用擔保模式中,互助擔保呈現出良好的發展狀態和較強的適用性,盡管目前還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地方,但仍是縣域信用擔保的主流模式。
二、青州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發展狀況
青州市現有3900多家呈現“金字塔型”構造的中小企業(不包括14000多戶個體工商戶)。其中3400多家為年銷售收入不足500萬元的小企業或微小企業,主要行業集中為機械加工、電子、紡織、商貿流通、化工、農副產品加工、飲食服務等。小、微企業占整個中小企業數量的87%,位于“金字塔型”的底部;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500多家,占總數的13%,位于“金字塔型”的頂端。少數的規模以上企業經過資本原始積累已基本完成了由創業期到發展期的過渡,處于規模實力、內部治理、資信狀況和抗風險能力都較為發達的高層級,比較容易獲得銀行貸款的支持,象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山東起重機有限公司、濰坊弘潤石化助劑有限公司等知名中型企業融資條件好,內地和外地股份制銀行爭相為其貸款。而占大多數的低層小微企業大都處于初創期或向發展期過渡的階段,抗風險能力較弱,信息透明度較差,財務管理水平較低,銀行和擔保機構難以把握其信用情況,融資條件差,是縣域層面上“融資難”的真正群體,信用擔保需求很大。

(一)青州市三類信用擔保組織
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青州市鼓勵發展各種形式的信用擔保。目前,大致有互助擔保、商業擔保和政策擔保三大類11家。其中,商業擔保和政策擔保各1家,互助擔保9家。
1. 商業擔保。2007年5月,山東萬佳投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濰坊分公司在青州注冊并與工行、農行合作,辦理企業貸款擔保、個人按揭貸款擔保等。
2. 政策擔保。2008年12月成立的青州市東方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是由企業和青州市政府共同出資5000萬元(政府出資200萬元,占4%)的政策性擔保機構,與農業銀行合作對單個中小企業或企業經濟合作組織下轄企業開展擔保業務,政府清償擔保損失。擔保參考市場定價,由于有財政風險補償和補貼在其中,擔保定價參考在擔保額的2%左右。
3.互助擔保。有兩種不同類型:一類是會員制的互助擔保;另一類是行業協會組織的互助擔保。
2006年,青州市先后成立了聯企、益都、開源擔保有限公司等三家會員制互助擔保公司,注冊資金分別為1020萬元、500萬元和500萬元。三家會員制擔保公司以企業協會為基礎,會員企業共同出資組成擔保公司,擔保體內采用聯保互助的形式,與濰坊商業銀行青州市支行合作,為會員企業辦理貸款擔保業務;其注冊資金全額存入合作銀行作保證金,發生風險,銀行可從保證金中直接扣收,然后由擔保公司處置反擔保,補齊繳存銀行保證金。銀行發放擔保貸款放大倍數控制在5倍以內。會員制互助擔保公司以服務為主,收取少量擔保費用,用于擔保公司日常開支。
2008年9月,青州市農村信用聯社牽頭、通過行業協會推薦、企業自愿參加,組建互助聯保的“中小企業信用聯盟”。先后成立了青州市金德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萬元)、王母宮開發區企業促進會(注冊資本50萬元)、東夏中小企業聯盟(注冊資本3萬元)、口埠中小企業聯盟(尚未注冊)、化肥市場商戶聯盟、鋼材市場商戶聯盟等6個中小企業信用互助擔保聯盟。聯盟成立理事會,負責起草聯盟章程、共同宣言,明確聯盟與會員的權利及義務。聯盟會員原則上不少于15戶,要求會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熟悉彼此情況。會員根據約定繳納貸款風險互助保證金,一般為授信或用信額度的5%,互助保證金專戶存放于信用社,用于聯盟會員歸還貸款的臨時使用,聯盟記賬計息。聯盟會員可采用聯戶聯保、大聯保、一抵通、房地產抵押等多種方式貸款。為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及擔保責任追究上“法不責眾”等問題,每個聯保體成員不超過15戶,但不少于3戶;同一個聯盟內按照規模大小和資質條件可組建多個聯保體小組。聯盟成員之間擔保不需要付費。
(二)青州市三類信用擔保發展的差異性
截至2009年6月,青州市由三類信用擔保獲得的貸款13.17億元,全部由互助擔保所提供。互助擔保貸款占全部中小企業貸款的比例由2005年的38.05%提高到2009年6月的59.83%。其中,3家會員制互助擔保公司2006-2008年擔保貸款余額分別為7895萬元、9925萬元、15700萬元,三年多來累計為中小企業發放貸款75580萬元,會員企業客戶也分別由最初的46戶發展到2008年94戶,2009年的109戶。其間,沒有出現逾期和不良貸款,也沒有發生過代償擔保貸款的情況。6家“中小企業信用聯盟”發展到253家中小企業和商戶,擔保貸款余額達31249萬元。到2009年6月,中小企業和商戶又發展到283家,擔保貸款余額36125萬元;自成立以來運行平穩,沒有出現逾期和不良貸款。互助擔保在青州市得到快速健康發展。

反觀商業擔保和政策擔保,情況則大不同于互助擔保。山東萬佳投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濰坊分公司是一家商業擔保,與青州市農行、工行簽訂合作協議,自成立以來共開展了2筆企業貸款擔保業務,分別為青州中聯水泥和中文機械2家較大規模企業擔保貸款2184萬元,一年期貸款擔保費率在3%-4%。此后,由于無法擺脫“價高無需求、價低不能覆蓋風險”的經營困境而停止辦理了企業信用擔保業務,目前正試圖向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擔保業務轉向。政策擔保性質的青州市東方投資擔保有限公司雖在2008年12月宣布成立,但受合作銀行上級行尚未認定批復、與
政府協調等多方因素限制,至今仍未展業,尚處于有名無實的醞釀、論證階段。
三、青州市三類信用擔保差異性發展的成因分析
從理論層面上分析,信用擔保的安全性,對弱化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有效性,信用擔保成本高低及監督效率,以及風險與收益能否在各相關主體之間合理分割,這五項因素共同決定了不同信用擔保模式的擔保效率。盡管青州市三類信用擔保組織在數量上存在一些差異,成立時間上也有早有晚,但總的發展趨勢表明,互助擔保要比商業擔保、政策擔保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一)安全性
所謂安全性,是指信用擔保對銀行貸款安全的保障程度。這是信用擔保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獲得銀行、信用社認可及其決定信用擔保發展規模的總閘門。就商業擔保、政策擔保而言,它們所提供的安全性,來自擔保公司(或政府)的資本金。但這兩類擔保公司的發展規模卻往往受到資本金或政府出資規模的嚴格限制,普遍存在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例如:商業擔保機構山東萬佳投資擔保濰坊分公司2008年在青州為兩家企業擔保貸款2184萬元,按3%收取擔保費65.52萬元,按30%繳納銀行保證金655.2萬元,擔保貸款放大倍數為3.33倍。收費和繳存銀行比例為1:10,該商業擔保機構感到保證金繳存比例太高,資本金不足,影響業務擴展。政策性擔保機構青州東方擔保有限公司,企業和政府出資5000萬元,其中政府出資200萬元占4%,政府拿200萬元清償擔保損失顯然太少。商業擔保和政策性擔保發展都受資本金不足的困擾和限制。互助擔保則不同,它的安全性,來自聯盟成員具有連帶責任的財產,基本不受資本金不足的困擾和限制。雖然互助擔保公司和企業信用聯盟組織也要求繳存銀行一定保證金,但繳存比例小。青州三家互助擔保公司開始三年在銀行擔保貸款放大倍數為5倍,隨著時間對互助擔保公司安全性的檢驗,2009年在商業銀行的擔保貸款放大倍數提高到6-7倍。“中小企業信用聯盟”在信用社的保證金繳存比例為貸款額的5%。對銀行和信用社而言,在控制好信用擔保放大系數的前提下,這三類信用擔保的安全性和保障性是無差別的。青州三家互助擔保公司三年累計擔保貸款75580萬元沒有出現逾期和不良。6家“中小企業信用聯盟”10個月累計擔保貸款60366萬元沒有出現逾期和不良。
(二)信息不對稱問題
銀行(信用社)是專門從事金融風險管理的組織,其風險主要來自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信用擔保則是銀行(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的再分工,信用擔保組織利用自身風險管理優勢獲取由專業分工所帶來的分成或回報。因此,任何形式的信用擔保都要和銀行(信用社)一樣,需要面對信息不對稱問題。由于商業擔保和政策擔保是以市場定價為基礎交易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因此,它們都要象銀行一樣對企業進行信貸調查,從外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事實上商業擔保和政策擔保機構的信貸信息調查技術和手段遠不及銀行,因為他們缺少征信系統查詢使用的技術支撐,對企業情況心里確實“沒底”,他們的信貸調查基本靠銀行來完成。銀行原來不想貸和不敢貸的客戶,由于由擔保公司承擔全部風險而推薦給擔保公司,擔保公司如果不接受,銀行可能就會不給業務了。與銀行相比,擔保公司的弱勢地位加劇了與企業信息的不對稱。而互助擔保則不同,由于互助擔保成員都是內部人,相互之間是知根知底,內部信息相互透明,信息不對稱問題被內部化了,從而回避了這一問題的困擾。與商業擔保和政策性擔保相比,互助擔保模式在這方面的比較優勢更加突出,青州市的銀行(信用社)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充分認可了互助擔保的市場地位,積極推動會員互助擔保和“中小企業信用聯盟”信用互助擔保信貸業務的發展。
(三)監督效率
商業擔保、政策擔保都需要從外部對企業開展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就象銀行考察貸款一樣進行擔保調查,要對企業信用評定、資產評估等,要付出人工費用、評估費用等成本,監督環節多,效率也較低。例如:青州商業擔保機構反擔保要求抵押登記,企業須到工商局認定的資產評估公司辦理評估,評估費一般為0.5%。政策性擔保的監督對象和內容多,銀行、合作的擔保機構、企業協會都成為政府政策擔保清償的調查監督對象,要預防合謀等道德風險,往往會設立較高的準入門檻,政府的外部監督效率一般很低。而互助擔保是潛在的、無形的、自發的監督,不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進行信用評定和資產評估,是內部監督,監督效率要比外部監督高。
(四)運作成本
商業擔保、政策擔保不僅需要有償定價,還需要企業以土地房屋等最終清償資產,企業需要與擔保公司簽訂反擔保合同,繳納擔保費、資產評估費等費用,總體交易成本是很高的。例如青州商業擔保業務中企業要支付擔保費3%-4%、資產評估費0.5%以及銀行利息。一年期貸款成本(銀行利息6.9%和擔保費、評估費)合計約為10.5%,企業融資成本高,市場需求有限。但互助擔保手續簡單,由成員所提供的擔保基本是無償的,總體交易費用要明顯低于商業擔保和政策擔保。企業一年期貸款成本僅需支付銀行利息6.9%,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企業的融資擔保需求,為互助擔保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五)風險與收益能否在各相關主體之間合理分割
商業擔保公司、政策擔保公司替代貸款銀行承擔全部風險(貸款的100%),但擔保收益比例相對很小和沒有收益,銀保風險與收益背離,分割不合理。例如青州商業擔保機構一年期擔保收益率是貸款的3%-4%,承擔擔保貸款全額損失。擔保機構的收益與承擔的風險不相稱,以致商業擔保機構“收益不能覆蓋風險”。政策擔保體內風險與收益不對稱,政府承擔風險但沒有直接收益,與政府合作的擔保公司收取完全擔保收益但不承擔風險,合作雙方風險與收益分擔不合理,收益分成是個難題。而互助擔保體承擔的全部風險都分解落實到聯保企業個體上,聯保的個體基本都有貸款需求,因此,聯保個體之間短期風險與收益的不合理狀況可以通過一定措施加以矯正。例如:青州“中小企業信用聯盟”內部對繳存銀行保證金利息記賬,企業利用保證金歸還貸款要收取利息,兩項利息收入返還聯盟會員,對暫時不使用貸款的聯盟成員予以回報。互助擔保能夠解決承擔風險與回報收益不合理的問題,使風險與收益在各相關主體之間實現較合理的分割。
四、簡要結論
從青州三種信用擔保模式的發展差異來看,在縣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市場層面上,商業擔保、政策擔保都因諸多方面的原因而無法擴展其市場,只有企業自發形成或由行業協會組織的互助擔保因為兼具安全性、信息對稱、高效監督和低成本優勢而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具備大面積推廣的基礎和條件。因此,相對于商業擔保和政策擔保,各類互助擔保模應該成為縣域信用擔保模式發展的主流,這對解決縣域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具有廣泛的實踐意義。
當然,在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下,一大批中小企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進而對互助擔保和銀行信貸構成了系統性風險。這種系統性風險,與信用擔保的具體模式無直接的關聯性。作為一種較為適合縣域經濟的信用擔保模式,互助擔保仍然具有必然的生存、發展空間。建議在實踐層面上,要根據其組織松散的弱點不斷完善其內部組織形式,尋求內部擔保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增強其穩定性,推廣計價擔保制度;建議對各類互助擔保組織進行升級改造,完成機構注冊登記,向專業化、規范化信用擔保組織過渡和發展。同時,地方政府應加大對互助擔保的支持力度,給予采納互助擔保的信貸業務以利息補貼等優惠政策,鞏固和放大互助擔保的實際融資效率。
參考文獻:
[1]彭江波.以互助聯保為基礎構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J].金融研究,2008,(5).
[2]段貴昌.農戶聯保貸款的利弊分析[J]. 金融發展研究,2008,(10).
[3]張海清.內部優化與外部聯接: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發展核心問題[J]. 金融發展研究,2008,(5).
(責任編輯 劉西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