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改變了傳統體制下財政資金收繳和撥付方式,有效規范了財政收支行為,提高了財政資金的運用效率和透明度,為實施財政政策提供了可靠的資金運行保障。但財政國庫改革使審計面臨新的挑戰,審計人員要從改革角度出發,更好地履行職責,促進改革實現預期的目標,應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審查改革基礎,促進改革實現目標
審計人員應重點審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是否按有關文件規定建立,包括財政部門在人民銀行開設國庫單一賬戶、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開設的用于直接支付的財政零余額賬戶、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開設的用于預算外資金日常收支清算的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財政部門為預算單位開設的用于授權支出的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同時還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預算單位是否按照改革方案清理和取消了原有的基本賬戶。二是預算單位由于歷年撥款結余以及其他資金保留了基本賬戶的,是否存在通過基本賬戶將資金從體系之內轉到體系之外,逃避支付系統監控預算執行的現象。三是財政零余額賬戶和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在每天清算結束后余額是否為零,財政資金的日常結余是否都保留在國庫單一賬戶和預算外資金專戶中。
二、審查改革配套辦法,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實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項十分龐大和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切實做好配套工作,才能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審計人員應重點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審計部門預算編制情況。部門預算決定著預算單位的財務活動范圍和方向,也是國庫集中收付的依據。部門預算編制是否合理、客觀,即部門預算的可行性如何,直接決定預算法案的立法質量,也決定著國庫集中收付的效果。預算執行始于各部門、單位的預算編制,結束于各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審計人員直接對預算編制過程中的編制依據進行審計,能夠更全面完整地認識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并能發現問題是出在哪個環節,有針對性地向財政部門和各預算執行部門提出規范各個環節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運用效益的意見和建議,真正提高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層次和水平。
第二,審計財政支付信息系統和現代化清算系統建立和運行情況。財政支付信息系統運用現代化計算機連接財政部門、人民銀行、預算單位、代理銀行,向有關各方提供實時的預算指標信息、用款計劃信息、支付指令信息?,F代化清算系統在預算單位發生支付時能實時提供人民銀行國庫單一賬戶與財政零余額賬戶及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的資金清算。只有建立健全財政支付信息系統和現代化清算系統,才能使各類財政資金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內高效、安全運行。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重點關注財政支付信息系統和現代化清算系統的建立和運行情況,并向財政部門提出加快支付系統和清算系統建設的建議。
三、審查改革的實施情況
對財政資金收入、支出和結余的審計是審計的主要內容。實施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審計監督國庫集中收付資金的真實性、合法性、程序性,能有效地促使改革快速、穩定發展。
(一)對財政資金收入的審計
審計人員要嚴格審查各項收入的合法性、合規性。首先要審查各級財政、稅務和其他征收機關預算內外收入繳庫方式、程序是否合規;其次要審查預算收入是否進入國庫單一賬戶,有無違規進入過渡戶或通過私設賬戶、“小金庫”截留、挪用財政收入等違規、違紀情況;最后要審查未納入預算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其他一些預算外收入是否按照規定上繳財政專戶,是否坐支收入,有沒有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
(二)對財政資金支出的審計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按支付方式的不同分為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財政直接支付是由預算單位提出申請,經財政部門審核后,將財政資金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有關賬戶支付給收款人。這種方式使“管錢”和“用錢”單位完全分離,財政資金支付運用全過程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監控之下,有效地提高了財政資金運用的安全性和規范性,降低了違紀違規的機會。但是問題可能會更加隱蔽,審計人員應注重縱深審計,沿著財政資金走向,對各個環節進行審計,應追溯到財政資金的最終受益者和商品、勞務提供者。審查合同的合法性,落實支出是否真實,密切注意有無與預算單位共同串通舞弊、套取財政資金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監督財政資金支出的合法、合規。財政授權支付是由預算單位根據財政部門授權,自行開具支付令,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有關賬戶,將財政資金支付到收款人。在這種支付方式下,審計人員應該注意預算單位有無擅自改變財政預算內資金的用途或運用性質,向本單位其他賬戶、上級主管單位、所屬下級預算單位賬戶劃撥資金;是否存在違規提取現金,套取財政資金的現象。 另外,在具體審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審查預算單位是否按照年初人大批準的部門預算作為用款計劃申請的依據,追加和調整預算是否符合規定。二是財政部門在業務流程中指標審核、計劃審核、直接支付審核、授權支付審核、支出日報審核等操作是否規范、有無流于形式。
(三)對年終結余的審計
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后,對于試點預算單位年終結余資金的處理,地方財政部門是按照財政部《地方財政實施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年終預算結余資金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等文件的規定,將納入國庫集中收付的預算單位當年尚未用完的預算指標結余列支出和暫存款,到第二年預算單位根據《財政授權支付額度恢復到賬通知書》繼續運用結余資金。這種“權責發生制”的會計處理辦法與現行的預算法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規定的“收付實現制”相悖。但這樣處理更能真實反映財政決算。因此,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防止財政部門將這種會計處理辦法作為財政決算的“調節器”,財政決算赤字就少結轉一部分支出,少列支出;財政決算有結余就多結轉支出,多列支出。
(責任編輯 耿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