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盈利能力是商業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提升盈利能力是提高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關鍵。本文借助SPSS軟件使用因子分析法對中外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進行比較研究,客觀地評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得出相應的結論。
關鍵詞: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因子分析;比較研究
Abstract:The profit abil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commercial bank’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promotion of profit ability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 ability. The author conducts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profit ability with the aid of the SPSS software and factor analytic method, appraises objectively the disparity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profit ability and draws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profit ability,factor analytic method,comparison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F830.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09)04-0057-04
一、引言
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07年度報告顯示,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中國商業銀行在諸多反映盈利能力①的指標排名中都屬于中等偏下水平,這反映了中國商業銀行與國際大銀行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在我國金融業全面開放形勢下,面對外資銀行的進入,如何提高盈利水平將是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最直接和最現實的挑戰。
諸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孫文合(2005)利用杜邦模型對我國商業銀行財務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師萍(2000)利用沃爾比重法對我國企業盈利能力進行了分析。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和沃爾比重評分法主要以事后評價為主,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可能會使公司過分地重視短期財務結果,不愿進行可能會降低當前盈利目標的資本投資,忽視追求長期戰略目標。方芳(2005)利用網絡分析法評價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并從制度和組織結構的角度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進行了理論分析。但是如果僅僅用非財務指標進行分析,也存在較嚴重的缺陷,無法量化中外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差距。
鑒于此,本文從一個新的角度,即借助SPSS軟件使用因子分析法客觀地評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差距。因子分析法是一種實用的多元統計方法,主要目的是濃縮數據,它通過研究眾多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來探求被觀測數據中的基本結構,并用少數幾個假想變量來表示該數據結構。
利用因子分析法對中外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進行比較研究,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對指標進行了標準化處理,不僅消除了不同量綱對分析的影響,使指標間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而且可以觀察哪些方面處于平均水平之上,哪些方面處于平均水平之下。第二,消除了指標之間信息重疊對盈利能力綜合評價的不良影響,評價結果更加合理可靠。因子分析法所得出的公共因子之間兩兩互不相關,消除了原指標之間的信息重疊現象。第三,在計算綜合得分的時候,以方差貢獻率為權數加權平均,避免了確定權數的隨意性,較好體現了盈利能力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第四,既注重短期財務指標,又注重追求長期戰略目標。
二、因子分析的過程②
本文選取我國11家主要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它們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上海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本文選取的國外商業銀行是英國《銀行家》雜志推出的“世界1000家大銀行”中排名前十名的商業銀行以及有代表性的國外著名商業銀行。包括:匯豐銀行,美洲銀行,摩根大通銀行,日本三菱銀行,西班牙國家銀行,巴黎銀行,渣打銀行。指標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12個指標,分別是:X1=人均利潤,X2=資產總額,X3=資產收益率,X4=所有者權益,X5=資本收益率,X6=凈利潤總額,X7=凈利息收入,X8=凈利息收入占比,X9=職工人數,X10=營業凈利率,X11=資產周轉率,X12=凈利息收益率。以上指標均利用2006年數據,其中國內銀行數據來自《中國金融統計年鑒》,國際銀行數據來自英國《銀行家》雜志。
(一)將原始數據標準化
若原始指標的量綱或經濟意義不同,將原始指標直接求得綜合得分,將很難給予一個合理的經濟解釋;若原始指標變量數量級差較大,則變量值大的綜合指標的影響也大。因此,在運用因子分析法時,通常需要對原始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原始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文采取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式中, ;
Yi 為指標標準化值;Xi 為指標初始值;為指標初始平均值;S為指標初始標準值;n為樣本數。經過這樣標準化變換并不改變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
(二)求R的特征根極其相應的單位特征向量
通過SPSS軟件進行相關關系分析,發現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特別是資產總額與所有者權益之間,凈利潤與凈利息收入之間,資產收益率與資產周轉率之間存在顯著相關。表明這些指標之間存在信息重疊,但又只是部分信息重疊,如果直接用于分析,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共線性問題,從而說明進行因子分析的必要性。
以主成份的方差累積貢獻率為標準來選取公共因子。一般而言,主成份累積貢獻率達到80%以上就可以很好地說明和解釋問題,因此選取累積貢獻率達到80%以上的那些主成份作為公共因子。
表1給出的是根據特征值大于1準則抽取出的各個因子特征值、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分成三塊,分別是初始解、抽取主成份解釋的方差和旋轉后主成分解釋的方差。第一塊區域為初始特征值:第一列“Total”表示每個主成份的特征值或其所解釋的原始變量變異量;第二列表示各主成份所解釋變量總方差的百分比;第三列表示前n個主成份解釋總方差的累積百分比。第二塊區域為抽出解,各公因子方差貢獻可以用因素負荷平方和表示。一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份,所以該表中,前3個主成份被抽取作為公因子。第三塊區域為旋轉后的抽出解,分析中可以看到每個因子的特征值、說明的方差占總方差的百分比和累計百分比(即累計貢獻率)。旋轉后各個公因子總的方差貢獻并沒有改變。
由上表可知,表中列出的所有主成份,他們按照特征根從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可見第一個主成份的特征根為6.443,解釋了總變異的53.694%;第二個主成份的特征根為1.895,解釋了總變異的15.793%;第三個主成份的特征根為1.365,解釋了總變異的11.378%。3個因子解釋了觀測變量總變異的80.864%,可以接受。因此可以用這3個公因子代替原來的12個變量。
(三)對因子載荷陣實行最大正交旋轉
采用主成份法計算的因子載荷矩陣可以說明各因子在各變量上的載荷即影響程度。如果因子載荷量較為平均,這就需要進行因子旋轉。通過因子旋轉,重新分配各個因子所解釋的方差比例,使因子結構更簡單,更易于解釋。但經過旋轉后,仍有可能存在一個因子的所有因子負載均較高的情形,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它是由于所研究的問題的共性所決定的,并不單一地取決于問題的某一個方面。此外,對于某些負載較小、難以解釋或者實際意義不合理的因子,如果其解釋的方差較小,則通常予以舍棄。
因子旋轉的方法有很多,如正交旋轉、斜交旋轉等,本文采用方差最大化(VARIMAX)對因子進行正交旋轉,使每個指標在少數因子上有較大負載,并且每個因子上各指標的負載系數向0-1兩極轉化。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下所示:
通過正交旋轉,由表2可以看出,人均利潤、資產總額、資產收益率、所有者權益、凈利潤、凈利息收入、凈利息收入占比、職工人數在第一公因子上都有較大的載荷,這說明公因子一主要包含了人均利潤、資產總額、資產收益率、所有者權益、凈利潤、凈利息收入、凈利息收入占比、職工人數等反映銀行規模的信息,因此可定義為銀行的規模盈利能力因子。資本收益率、資產周轉率在第二公因子上有很大的載荷,這說明公因子二主要包含了資本收益率、資產周轉率等反映銀行資本、資產等的信息,因此可定義為銀行的資本資產盈利能力因子。第三公因子對凈利息收益率、營業凈利率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反映銀行的盈利趨勢,因此可定義為銀行的潛在競爭能力。
(四)計算因子得分
為了考察中外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采用回歸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數,spss軟件輸出的系數矩陣如下表:
由系數矩陣將三個公因子表示為12個指標的線性形式。因子得分的函數為:
F1=0.089zx1+0.127zx2+0.116zx3+0.161zx4-0.072z
x5+0.145zx6+0.174zx7-0.110zx8+0.135zx9+0.036zx10-
0.045zx11+0.149zx12 公式(1)
F2=0.228zx1-0.164zx2+0.274zx3-0.111zx4+0.526z
x5+0.042zx6-0.118zx7-0.063zx8-0.234zx9+0.042zx10+
0.196zx11+0.173zx12 公式(2)
F3=0.161zx1+0.138zx2-0.117zx3-0.004zx4+0.104zx
5+0.036zx6-0.098zx7-0.108zx8-0.097zx9-0.437zx10+0.464zx11-0.380zx12 公式(3)
根據三個公式,SPSS軟件已經計算出三個因子的得分,三個因子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外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但單獨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對中外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作出綜合評價,因此應按各公因子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計算綜合統計量,公式為:
F=0.53694F1+ 0.15793F2+0.11378F3公式(4)
根據公式(4)計算的具體的綜合得分及排名如表4。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根據綜合得分及排名,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從反映銀行規模盈利能力的得分因子可知,美洲銀行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匯豐銀行和摩根大通銀行,我國三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得分也較高,其中工商銀行的得分最高,而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得分較低,普遍低于國外主要商業銀行。這反映了國外主要商業銀行和我國三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規模比較大,資本總額和資產總額遠遠高于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且這些銀行的職工人數遠遠多于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因此國外主要商業銀行和三大國有商業銀行創造更多的凈利潤和凈利息收入是很正常的。與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相比,我國股份制銀行的資本資產總量比較低,因此創造的凈利潤、凈利息收入也比較少,因此反映銀行規模盈利能力的得分因子也比較低。
但是,與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國外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人均盈利能力很低。從員工人數來看,我國四大國有銀行的規模遠遠超過了股份制銀行,也超過了十家國際大銀行的總和,但是人均創造的利潤卻很少,遠遠落后于其他銀行。
第二,從反映銀行資本資產盈利能力的得分因子可知,國外主要商業銀行的差距比較大。渣打銀行的得分最高,西班牙國家銀行的得分因子也很高,而三菱銀行的得分因子最低。我國三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得分因子比較低;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得分能力比較高,其中興業銀行的最高,普遍高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這說明了國外一些著名商業銀行和我國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本收益率與資產收益率較高,資本資產的盈利能力比較高;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資產總量雖然很高,但其資本資產質量低下,盈利能力比較低,沒有競爭優勢。
第三,從反映銀行潛在能力的得分因子可知,除了我國個別股份制商業銀行外,國外主要商業銀行的得分遠遠高于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我國三大國有商業銀行和交通銀行。這反映了與一些國外著名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凈利息收益率與營業凈利率較低,其單位營業收入創造的盈利能力低下,潛在競爭能力比較弱,沒有優勢。
第四,從綜合排名看,美洲銀行與匯豐銀行排在前兩名,除了三菱銀行外,本文所列國外商業銀行的綜合排名都高于我國商業銀行;我國三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排名普遍高于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這說明了由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規模遠遠高于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其規模盈利能力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而綜合盈利能力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招商、民生與興業銀行排名靠前,華夏銀行與深發展的排名最后,這說明了在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招商、民生與興業銀行盈利能力比較強,華夏銀行與深發展盈利能力比較弱。中外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有著很大的差距,既有規模方面的差距,又有潛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
通過實證研究,可以看到中外商業銀行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較大差距。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僅體現在盈利能力的絕對水平上,還體現在盈利的趨勢等方面。在我國金融業已經全面開放,外資金融機構的大量進入和銀行之間的競爭加劇之時,我國商業銀行必須采取有效的策略增強盈利能力。
注:
①本文認為,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商業銀行的一種經營知識或特殊技能,這種知識或技能積累的結果,反映為商業銀行對虧損提供吸納的功能和從事相關業務時抵御風險、獲取收益的技能。
②本文分析所用的軟件版本為: SPSS 11.5 for Windows。
參考文獻:
[1]The Banker:http://www.thebanker.com.
[2]孫文合.基于“三性”、杜邦模型和駱駝體系的業績評價——來自2004年我國商業銀行財務數據的實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5,(7).
[3]師萍,曾艷玲.一種簡便實用的經營業績評價方法——沃爾比重法的應用與改進[J]. 中國軟科學,2000,(2).
[4]方芳.構筑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的理論框架[J].上海金融,2005,(7).
[5]吳明隆.SPSS應用統計事務[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
[6]中國金融統計年鑒,2007年.
[7]陳柳,陳志.商業銀行產業競爭力指標設置初探[J].金融研究,2002,(4).
[8]安德魯·坎貝爾等.核心能力戰略[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9]姚勇,董利.中國商業銀行盈利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5,(2).
(特約編輯 張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