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許多行業,商業賄賂已成企業運行的潛規則,從業者已陷入“非道德”惡性競爭的環境。甚至,我國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和缺乏嚴密的刑事法網,致海外投資的外國企業進入我國經濟活動中也難以“凈身”。對于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商業賄賂犯罪的嚴重危害,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非常關注,迫切希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2008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解決當前司法實踐中,辦理商業賄賂案件法律適用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從頒布解釋的背景來看,目前在商業交易中給予“手續費”、“回扣”以獲取交易機會,這已司空見慣,其中在醫療、電信、金融、建筑等行業表現最盛,而且花樣翻新手段越來越隱蔽,常常以技術服務費、咨詢費、顧問費、外出考察、贊助業內研討會等形式出現,給“回扣”、“手續費”眼下已成為許多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的法寶。在我國的許多行業,商業賄賂已成企業運行的潛規則,從業者已陷入“非道德”惡性競爭的環境。甚至,我國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和缺乏嚴密的刑事法網,致海外投資的外國企業進入我國經濟活動中也難以“凈身”。從 “朗訊風波”,到“張恩照事件”、德普“回扣門”,等等,無不說明商業賄賂已經危及公平經濟規則的正常運行。
市場腐敗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和社會問題。為依法、有效懲治商業賄賂犯罪,維護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秩序,200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當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從今年開始,中央把治理商業賄賂作為我國反腐敗工作的重點。2006年,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共同印發《關于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打擊商業賄賂專項治理行動。近三年來,打擊商業賄賂已成為反腐敗的重點內容。
2006年6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對刑法有關商業賄賂犯罪的條款作了補充修改和完善。但是,由于商業賄賂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司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仍然面臨許多法律適用疑難問題,實踐中因有關定罪量刑標準不明確而影響案件辦理的情形也時有發生。對于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商業賄賂犯罪的嚴重危害,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非常關注,迫切希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司法實踐的需要,結合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要求,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上述《意見》。
商業賄賂是指在商業活動中,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財物,或者在商業活動中,一方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接受對方所送財務或者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回扣手續費的行為。刑法典里表述的公司企業人員賄賂罪罪名在我國學理解釋中稱為商業賄賂罪,但國家公職人員在商業活動中具有賄賂行為的,稱為行賄罪、受賄罪?!兑庖姟肥状伟选吧虡I賄賂”入法,解決了學術爭鳴對司法實踐的影響。
特別規定了醫藥購銷、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等領域中的商業賄賂犯罪
針對一些與民生攸關的醫療、教育、招投標等領域,危害群眾利益的商業賄賂情況較為突出,《意見》明確了醫務人員、教師、評標委員會等組成人員構成商業賄賂犯罪的刑事責任問題。根據《意見》規定,醫療機構中的醫務人員,利用開處方的職務便利,以各種名義非法收受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銷售方財物,為醫藥產品銷售方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教師,利用教學活動的職務便利,以各種名義非法收受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銷售方財物,為銷售方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依法組建的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采購中談判小組、競價采購中競價小組的組成人員,在招標、政府采購等事項的評標或者采購活動中,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適應社會發展變化,針對賄賂手段的不斷翻新,明確賄賂的范圍及其數額的認定
大量的司法實踐表明,傳統的賄賂已由權錢交易發展到權利交易、權色交易,用設立債權、無償勞務、免費旅游等財物以外的財產性利益以及晉職招工、遷移戶口、提供女色等非財產性利益進行賄賂。為適應有效懲治賄賂犯罪的現實需要,參酌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規定,《意見》將賄賂的范圍由財物擴大至財產性利益?!耙庖姟痹诹信e這些受賄形式以后還加了個“等”字,這就給出了更大空間來認定受賄對象,也就是說,只要和上述列舉的受賄形式具有同類性質的利益,均可以定性為受賄。賄賂范圍擴大至財產性利益,像虛設債券、免除債務等行為,今后都應該作為賄賂的對象。關于財產性利益的數額認定,《意見》明確以實際支付的資費為準。收受銀行卡的,不論受賄人是否實際取出或者消費,卡內的存款數額一般應全額認定為受賄數額。使用銀行卡透支的,如果由給予銀行卡的一方承擔還款責任,透支數額也應當認定為受賄數額。
被廣受爭議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問題,有了更明確的答案
《刑法修正案(六)》將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百六十四條犯罪主體范圍擴大到公司、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并非所有的組織體都屬于刑法中的單位,刑法中的“其他單位”,既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村委會、居委會、村小組等常設性的組織,也包括為組織體育賽事、文藝演出或者其他正當活動而成立的組委會、籌委會、工程承包隊等臨時性的組織。根據刑法規定,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的工作人員雖然都有一定的職務,具有職務便利,但所從事的事務并非全都屬于公務,其職務便利有履行公務的職務便利和非履行公務的職務便利之分?!兑庖姟返谒臈l對此作了明確規定。從文義上講,其他國有單位,包括國家機關、國有事業單位、國有社會團體等單位。這里的單位不包括從事非正當活動的組織。
《意見》規定了行賄犯罪中的“不正當利益”
1999年“兩高”在《關于在辦理受賄犯罪大要案的同時要嚴肅查處嚴重行賄犯罪分子的通知》中對認定“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規定,為打擊行賄犯罪提供了依據。但是,該通知所規定的“不正當利益”的范圍相對較窄,有些謀取與通知規定的利益本質相同、同樣具有不正當性的利益的行為不能得到認定與處理。為適應懲治賄賂犯罪的現實需要,在原通知認為謀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國家工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提供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幫助或者方便條件屬于不正當利益之外,增加規定謀取違反規章、政策規定的利益,或者要求對方違反規章、政策、行業規范的規定提供幫助或者方便條件的亦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同時《意見》還特別增加規定,在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商業活動中,違背公平原則,給予相關人員財物以謀取競爭優勢的,屬于“謀取不正當利益” 。
為區分賄賂與正當饋贈的界限,《意見》提出判別四因素
國人重情義,崇禮尚,法律不禁止親友之間的正當饋贈,法律懲罰的是借饋贈之名而行賄賂之實?!兑庖姟分饕獜囊韵聨讉€因素對賄賂與正當饋贈進行界分:(1)發生財物往來的背景,如是否存在親友關系及歷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2)往來財物的價值大??;(3)財物往來的緣由、時機和方式,提供財物方對于接受方有無職務上的請托,是否存在對價關系;(4)接受方是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提供方謀取利益。
《意見》將三種情形認定為商業賄賂共同犯罪
商業賄賂常有共同犯罪形式,尤其是非公職人員與公職人員通謀,共同收受他人財物的情形?!兑庖姟穮^分了商業賄賂犯罪共同犯罪的三種情形,根據雙方利用職務便利的具體情形分別定罪:一是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二是利用非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三是分別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質追究刑事責任,不能分清主從犯的,可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預防和調查由檢察機關立案管轄,公司企業人員的商業賄賂犯罪由公安機關立案管轄。
商業賄賂雖然發生在商業、貿易和投資等領域,但是與整個社會的現狀,尤其是與政府部門的廉政程度緊密聯系的,因此,治理商業賄賂的關鍵是首先要消除政府部門的腐敗。每個案件都是特殊的,司法機關都應該以特殊的態度待之;宏觀論,打擊、懲治商業賄賂,最好的方案是建構理性的預防制度,而不是一味加大處罰力度?!?/p>
編輯:董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