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場濫觴于小崗村的“壯舉”,孕育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廣袤的中國農村大地上響起了中國改革的
第一聲春雷,中國農業從此開始步入“黃金時期”。
1978—1984年,短短6年間,中國農業產出平均每年保持了7.7%的增長速度,農業總產值以不變價計算增加了42.23%。長期困擾這個東方民族的億萬人口溫飽問題,迅速得以扭轉和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絕對數量從2.5億人下降到1.3億人,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15.1%,創造了人類消除貧困史上的奇跡。
然而,農村改革初期奇跡般的增長,隨著中國改革進入關鍵階段,卻出現了亟待突破解決的新問題。從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5年將主題鎖定在了“三農”問題上。有數據顯示,中國農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從上世紀末的1:2.6擴大到2007年的1:3.3,人均收入差距絕對額則從5300元擴大到了9600元。
積改革30年之偉力,中國農村發展的困局能否得到根本性改觀,能否實現城鄉社會的同步協調發展?改革開放30年之際召開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改革的重心再次轉移到農村。在希望的田野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景正在勾畫。本期,在又一次重大歷史階段,我們將期待的目光投向農村土地制度變革,投向土地流轉中中國法治躍動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