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錢了,老百姓是否得益?新農村建設,民生能否改善?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筆者專程來到了金匯鎮。街上,車流人往,熙熙攘攘,一派繁榮昌盛景象。校園內朗朗書聲,清徹響亮,莘莘學子朝氣蓬勃。敬老院里寬敞明亮,沐浴陽光,老人們一臉安詳幸福。陽光之家,愛心超市,文化活動中心,村衛生室……無處不呈現溫馨祥和、安寧有序、欣欣向榮的和諧氛圍。
“經濟快速增長的立腳點和歸宿點就是要為老百姓多辦實事,多辦好事,要讓群眾多得實惠。”在那十分簡易而又狹小的辦公室,副鎮長潘文萍甚是動情地告之,隨著地方財政收入的不斷增長,黨委政府把民生建設列為鎮政府的一項系統工程,予以高度重視,不惜巨金打造一系列民生工程,有力地促進和推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近三年,政府花在民生工程建設上累計資金高達3億多元。

“金匯現象”
過去,金匯鎮師資與生源曾一度嚴重流失,各校教育質量始終在低位徘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金匯鎮黨委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大膽創新,推出了為金匯教育“脫貧”的“學區建設”工程。
去年,該鎮出了一件破天荒的大喜事,鎮內各所學校在小學畢業考、初、高中升學考中,全部躋身區內鄉鎮學校前列,其中金匯學校和齊賢學校的小學畢業考試合格率為100%,創歷史紀錄。
所謂“學區建設”即基于強弱結合,盤活優化資源存量原則,以鎮域為基本學區單位,適度打破行政區劃及原校際間教育教學管理界限,科學整合資源,提高學區優質存量,利于學區資源聯盟的有效構建與資源共享行為的有效實施,并在硬件資源、人力資源、教學研究上達成有效共享與整合。這種創新的做法被譽為“金匯現象”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好評。
2005年9月,鎮財政撥款200萬元,為學區內全部學生免除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費。
僅2007年,鎮財政就投入了515萬元用于“學區建設”。
這些強有力的政策,盤活了金匯的教育。“學區建設”工程不但留住了教師,壯實了師資力量,更是有效地遏制了生源的流失。
“銀發”工程
“政府買單,我們享受,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有力地解決。”家住金匯村6組的孫老伯說起農村合作醫療投保,連聲說好。
今年初,孫老伯因病住進了瑞金醫院,共花去醫藥費41,398元。盡管,子女們從親朋好友處東拼西湊借到了這筆錢,但孫老伯卻犯了愁,今后咋來還這筆錢?出院后,當他到鎮合作醫療站結算藥費補償款時,工作人員告之,他可得各類補償金為26,978元時,孫老伯驚呆了,自己不出一分錢,由政府出資投保農村合作醫療,實實在在為老人做了一件好事。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金匯鎮現有60歲以上的老人10277名。隨著社會趨向老齡化,該鎮以打造“銀發工程”為抓手,推出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確保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讓老人安度幸福晚年。
2005年,該鎮推出了農村合作醫療家庭捆綁式投保,凡子女參加投保的,其父母只要年滿60周歲以上的,由政府出錢為老人購買農村合作醫療個人保險。這項舉措不僅體現了政府關懷老人,也激發了子女們對老人的敬愛,形成了全社會關愛老人的良好氛圍。三年來,政府出資共計人民幣1472.98萬元,讓17,989位老人享受了個人投保金免費政策。政府還為60歲以上老人購買了一份“銀發無憂”人身意外保險,解決突發性的后顧之憂。
“陽光”工程
在金匯鎮司法所大門前,掛著一塊甚是醒目的招牌——金匯鎮殘疾人維權服務工作站,該鎮殘疾人稱之為“我們的娘舅家”。今年初,奉賢區殘聯會同區法院、區司法局聯手開辟了殘疾人維權綠色通道,金匯鎮率先成立了由司法員及調解員等有關人員組成的殘疾人維權服務工作站。凡殘疾人遇到各類糾紛尤其是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都可到工作站要求解決。
前不久,在一家福利廠工作的兩位殘疾人怒氣沖沖來到工作站,說是該廠已有4個月不給他們繳納“三金”了,要求政府幫助解決。工作人員在詳細了解情況后,立即會同有關部門到該廠進行調查。經查,廠方由于資金周轉困難,就將職工的“三金”擱淺了。工作人員明確告之,無論企業有多大困難,職工尤其是殘疾員工的合法權益一定要保障。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多次督促下,該廠很快就為他倆補交了“三金”。
“政府有實力了,就得讓殘疾人與大家共享藍天之愛。”2007年,金匯鎮投資70萬元,建造了720平方米的區級示范型殘疾人“陽光之家”。“陽光之家”成了殘疾人自己的家園,他們在這兒培訓、學習、娛樂、康復、交流。他們與大家一樣,享受快樂,享受溫暖,享受鍛煉,享受藍天下的陽光。
文化工程
隨著人民群眾物資生活的不斷提高,注重精神生活質量成了社會發展趨勢。
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皮影戲,是金匯鎮的文化特色。皮影戲在金匯鎮已有百年之久歷史,一直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人們在業余時間,幾個人湊在一起,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文革”期間,皮影戲遭受沖擊而一度消失。近幾年,在幾位老藝人的扶持下,皮影戲在悄悄復蘇。

“有著悠久歷史的群眾性文化,政府應當大量扶持,不能讓它再消失!”對此,金匯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將皮影戲列為特色文化,投入了財力物力人力,予以復蘇、推出,發揚光大。在原有幾位老藝人的基礎上,成立了一支中青年皮影戲隊,定期排練,經常性出演,并形成了四個皮影戲兒童劇。去年,皮影戲演出隊應邀為“2007年特奧會”的中外運動員進行了表演,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編輯:靳偉華
小貼士
號稱“匯聚金銀,創造財富”的金匯鎮,地處奉賢區中部北端,境內河道縱橫,水陸交通便捷,以奉賢“通江達海”之稱的金匯港北通黃浦江,南達杭州灣,彰顯金匯得天獨厚的水上樞紐;以奉賢“黃金走廊”之稱的浦星公路由北至南穿越鎮中心9公里,與A3、A4高速公路并駕構成連接市中心的快速交通要道。
全鎮現有區域面積72平方公里,下轄齊賢、泰日2大社區。總人口9.8萬余人,其中戶籍人口4.8萬人,來奉人員5萬多人。
據統計,近三年該鎮的經濟增長率每年以16%遞增,名列全區第二;財政收入每年增長幅度為18%,名列全區第三。
2005年,獲全國優秀全民健身活動站;
2006年,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全國先進單位;
2007年,獲鎮全國管理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