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上海舉辦了首個“上海驕傲周”(6月7日—14日),約有3000人參加了包括研討會、藝術展、電影放映、閱讀分享會和雞尾酒會等各種活動。在6月13日這天,上百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同性戀情侶還舉行象征性的婚禮。據專家估計,目前中國15歲至60歲的同性戀人數約為3,000萬,但估計參加這次活動的大多數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
其實,“驕傲”(pride)一詞,在國外早就跟同性戀主題活動掛鉤了。上海的這次活動,“猶抱琵琶半遮面”,沒有直接寫出限定詞。但它跟世界各地的活動是遙相呼應的。6月的第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總統文告,宣布6月份是“LGBT驕傲月”,呼吁國會和美國人民“共同努力,促進所有人的平等權利,無論其性取向和性別認同如何”。

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更是不忘把同性戀跟國際人權狀況聯系在一起,希拉里說:“世界很多地方的男女同性戀者經常遭受逮捕、暴力乃至酷刑的威脅。對同性戀者的迫害是對人權的侵犯,對人的尊嚴的公然冒犯,這種情況必須終止。作為國務卿,我將推出全面的人權議程,包括消除根據性取向和性別認同對人實施暴力和歧視的行為。”
從偷偷摸摸到大聲主張
LGBT是英語“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的縮寫。提起這些字眼,過去給一般人的感覺是生理上的厭惡和心理上的排斥。更有甚者,有人將這些跟道德品質聯系起來。最早的LGBT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如何對待他們,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問題。許多版本的心理疾病診斷標準(包括中國的CCMD-3)把這些人看做是心理疾病患者。因此不可避免地在就業、服役甚至居家和旅游等方面遭到歧視。據統計,在美國從1974年到1950年,僅僅因為被懷疑是同性戀,1700個到聯邦政府工作的申請人被拒絕,4380人被軍隊開除,420人從政府工作崗位上被辭退。
很難想象在倡導多樣化的美國,情況曾經如此惡劣。雖然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但警察逮捕同性戀不需要其他的理由。公園、酒吧、廣場甚至是私人住宅,只要被警方懷疑為同性戀活動,就有權加以逮捕。同性戀之間接吻、擁抱甚至牽手,都要被逮捕。出現在同性戀酒吧的人,也要被逮捕,并把這些人的名字登在報紙上,公之于眾。
直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人權運動高漲,美國社會出現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這些活動被社會學家加州大學海沃德分校教授西奧多·羅斯扎克命名為“反文化運動”。這個運動包括校園民主運動、婦女解放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反戰和平運動、環境保護運動等一系列社會潮流,當然也包括同性戀者權益運動。這股潮流的一大特點是傳統觀念上“少數人”、“弱勢群體”開始站出來主張自己的權利、爭取平等權利。
這場以示威、游行甚至是胡鬧進行的抗議風潮,卻促使美國在法律建設方面取得劃時代的進步。1964年的民權法、1965年的投票權利法、1963年的同酬法在國會獲得通過,還有肯尼迪總統于1961年提出、約翰遜總統1965年頒行的“肯定性行動計劃”,極大地提高了歷史上長期受集體性和體制性歧視群體的社會地位,改變了他們在政治、教育和經濟方面的劣勢地位。
這時,美國一些地方零星地出現了同性戀酒吧,這里是他們常常集會的地方,同時也是警察重點打擊的對象。于是,就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石墻騷亂”事件。
“驕傲”的來歷
事情發生在整整40年之前,1969年6月28日,星期六,位于紐約市格林尼治村的石墻旅館酒吧,大約有200人集聚在這里。凌晨1點20分,4名便衣警察、2名巡警,還有探長查爾斯·史密斯和副探長西摩·派從酒吧的雙扇門進來,大喊:“警察!我們要搜查!”事先進入這里的兩名女便衣和2名女便衣開始例行檢查。酒吧的音樂聲停止,燈光開亮。當時誰也不知道歷史性的一刻從這里開始了。

隨著局勢的惡化,警方調來更多的警察。但警察隊伍沒能按計劃驅散人群,在酒吧外集聚的人群(大部分是男女同性戀者)越來越多,最后達到400人。人們向警察投擲硬幣,高唱同性戀歌曲。接下來的時間,警察和人群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一般來說,政府和人群的矛盾,首先表現在警察和這些人群的矛盾上。警察開始使用暴力,但到最后人群和警察互相攻擊。登在6月29日《紐約每日新聞》的照片顯示,當時場面十分混亂。
場面最終平息下來,但接下來的五天,抗議浪潮此起彼伏,開始波及全國。這一事件被認為是同性戀運動的轉折點,標志了相對沉寂的同性戀運動時代的結束和同性戀權利解放運動時代的開始。這一事件之后,“同性戀解放陣線”等各類組織在美國各大城市和全世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建立,主張同性戀者權利的活動如火如荼。
真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安德魯·多爾卡特(他也是把石墻旅館酒吧列為國家歷史性建筑的提議人之一)所說:“石墻事件標志著同性戀者作為一個群體首次以有力的行動明確表達了他們根據法律應該享有的平等權利。石墻事件為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同性戀者開啟了全力爭取全面平等的公民權利的大門。”這一事件成為美國和全世界男女同性戀者引以為傲的大事。1970年2月,約有1萬名同性戀男女從格林尼治村到中央公園示威游行,紀念石墻騷亂一周年。從此,全世界多了一個“節日”,每年都有“驕傲大游行”活動。
今年是“石墻騷亂”(又稱“石墻抗議”)40周年。從這個意義看,今年美國總統肯定會以適當方式對這一事件表示紀念。奧巴馬總統稱石墻事件是那些人“奮起抵抗警察對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變性人群體的司空見慣的騷擾”的活動。
在一年一度的“驕傲大游行”中,除了有一般游行都有的花車和行進樂隊外,游行參加者還常常打出有多種顏色的“彩虹旗”,五顏六色的氣球和標語,用以象征多樣化。很多同性戀者的父母、家屬與親友也上街加入游行隊伍,以表示對他們的支持。對很多人來說,參加這個活動是呼喚多樣化與公民自由和權利的行動。
法律進步和社會寬容
在紐約克里斯托弗大街,石墻旅館靜靜地矗立著。在這座高樓林立的大都市,這座兩層高的建筑顯得有點矮小。它和周圍的街道已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性建筑。與40年前一樣,它的一樓是紅磚裝飾,二樓是純白粉刷,窗臺上放置的盆花燦爛而鮮艷,似乎向路人講述它的故事和40年來的進步歷程。就像奧巴馬所說:“我們紀念1969年6月發生的事件,并承諾使美國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變性人根據法律獲得平等的正義。”
在這座小樓的窗戶上,曾經有一行這樣內容的字:“我們同性戀人士懇求我們的人,請幫助保持這里的和平和安靜。”40年前,這樣的愿望是一種奢望,今天這里的確有一種安詳的氣氛。這得益于法律進步和社會寬容。
2007年的調查表明,絕大多數美國人(89%)認為同性戀者在就業方面應享有同等權利。今天有五分之三的美國人認為同性戀關系應該合法化,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中葉僅有三分之一的人這么認為。差不多有同樣多的人把同性戀視為可以接受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據人權運動基金會(Human Rights Campaign Foundation)統計,《財富》500強中近90%的美國公司都制訂了禁止在工作場所基于性取向進行歧視的政策。該基金會報告說,在這些知名大公司中,一半以上的公司為同性戀者的性伙伴提供福利待遇。
“蓋洛普民意調查”連續多年跟蹤美國公眾對同性戀者的態度。在最近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69%的美國人贊同讓公開身份的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在軍隊中服役;而在1993年這一比例僅為43%。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舉行的民調中,此項支持率達到80%以上。
比爾·克林頓總統曾試圖改變軍隊以往的政策,允許公開承認同性戀的人能夠在軍隊服役。在經歷了無數的討論和爭議后,最后達成妥協,在1993年,克林頓簽署實行所謂“Don't ask, don't tell”(不問不說)政策,即允許同性戀者在不披露自己性取向的條件下在軍隊服役。但在此后的年代里,有超過1.2萬名同性戀服役人員因違反或藐視這項政策而被開除。早先政府的一項調查顯示2001年有1273名同性傾向的軍人被辭退,而在2003年人數大幅下降,只有906人。
在美國至今還沒有一條保護男同性戀者或女同性戀者在工作場所免遭歧視的聯邦法律。美國總統于1998年發布的行政命令要求所有聯邦機構禁止基于性取向在就業問題上實行歧視。
這些例子說明,雖然因為性傾向不同造成的爭議,在全世界各地依然存在,但今天的人們已經對此大多抱有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只要不影響別人的生活,不違反法律,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包括性方式的權利。
1998年元月始,荷蘭的同性戀婚姻被正式合法化。迄今為止,美國也有五個州向同性戀伴侶頒發或即將頒發結婚證,這五個州分別為:康涅狄格州、艾奧瓦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和佛蒙特州。還有其他幾個州向同性戀伴侶提供某種合法形式的同性伴侶關系(domestic partnership)或民事結合關系。
今天紐約市的格林尼治村、舊金山市的卡斯特羅街都是有名的LGBT聚集村落。每年舉行的“驕傲大游行”,不但是展示權利的機會,而且成了最吸引人的旅游觀光熱點。這些都讓人感嘆:時代變了。■
編輯:陳暢鳴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