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硯歷史久遠,材質繁多、類型各異。其中,瓷硯可謂是一朵奇葩。本文以陶瓷硯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時期——明清兩個朝代為背景,著重介紹了這兩個時期青花瓷硯在形制和裝飾等方面的特征。
關鍵詞明清,青花瓷硯,特色
1引言
硯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為文房四寶之一。漢代劉熙《釋名》云:“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中國的古硯,材質繁多、類型各異。其中,陶瓷硯的歷史就非常久遠,它既承載了陶瓷業發展的歷史,也對我國燦爛而悠久的文明傳播起過重要的作用。
受宋代以石材為硯、元代讀書人社會地位低下和長期停止科舉考試的影響,瓷硯地位退居其次。到明清兩代,由于統治者推行科舉制和漢文化的興起,大批讀書人研墨苦讀,瓷硯的需求量大增。
2明代青花瓷硯
明代瓷硯的生產達到了歷史的又一個高峰。以景德鎮為中心的制瓷業進入了青花瓷器生產的輝煌時期。為了滿足對瓷硯的需求,民窯煥發出新的光彩,大量生產瓷硯,品種各異,尤以青花瓷硯居多。
早期瓷硯有圓有方,以鼓形居多。硯面或凹或平,空腹,入水口為三角形、蝴蝶形;洪武時期,除繼承傳統的繪畫外,還創造了“一筆點畫”的瓷硯繪畫風格;瓷所繪的青花紋飾題材豐實,以龍紋、鳳紋及纏枝花卉居多,布局疏朗有致,粗細兼有;釉面呈青灰或灰白色,肥腴晶亮,并常在硯邊、硯側及硯底施以細膩的白釉;胎體縝密堅硬,無釉砂底光滑自然,修胎工整,底釉與露胎銜接處常見火石紅現象,有的瓷硯在硯側和復手處還有落款。如青花花草紋鼓形硯,硯面微突,無釉、空腹,注水口為蝴蝶狀。硯身施釉,白中泛青,并有細碎的紋片。青花色澤黑藍泛灰,所繪紋飾極為簡潔明快,畫法為一筆點劃。圖1為明早期的青花纏枝蓮紋硯。

明中期之后,硯已不再是空腹,多為圓餅形。紋飾以布局疏朗者居多,細柔與粗獷并存,技法采用雙線勾勒渲染,仍以寫意、圖案畫居多。正德時,由于受伊斯蘭教和道教、佛教的影響,紋飾以阿拉伯文與吉祥圖案為多;嘉靖時多見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內容的畫面,且較為繁縟。釉面白中閃青,胎體由細到粗。如青花蓮瓣紋硯,圓形實腹,硯面明顯下凹,硯邊突出,池與邊之間有一水槽;硯面及底邊無釉露胎,胎質堅硬;硯身釉色泛青;硯壁近足處繪有青花蓮瓣紋飾,青花略閃紫;底有“嘉靖八年季夏置用”款識,為明嘉靖時民窯器物。
明末瓷硯風格恰似明中期,制作工藝較之前略粗。紋飾技法采用淡描、鐵線描及涂抹手法,崇禎時又開創了皴法用筆,即筆法上由線條頗細到簡單草率,畫風繁縟凌亂,欠剛勁;釉面淡青色,釉質較前稀薄,有時可見胎體旋削痕;胎體粗細兼有,露胎處也有火石紅現象。如圖2的青花纏枝花果紋圓硯,硯面無釉,且挖一小坑為墨池,硯槽較窄淺,弧腹、高圈足;胎質較粗,器足修胎不規整,釉面較肥厚,器底縮釉明顯,青花呈黑藍色,繪畫采用勾勒渲染,且超出輪廓線,這是明晚期青花瓷硯較典型的特征。圖3所示為明晚期的青花長方形瓷硯。
3清代青花瓷硯
清代瓷硯生產量大,傳世品多,風格不盡相同。硯式仍以圓形為主,還有玉環硯、荷葉形硯、碟形硯、鐘形硯、長方硯等;紋飾更趨豐富,有山水、人物、動物、花卉、花鳥等。一般來講,清代瓷硯的邊較明代略寬,而硯面下凹更加明顯。
清早期的青花瓷硯,以順治時期為代表,胎質有粗有細,修胎粗糙,釉面多為光色啞然的卵青色;硯底有明顯的跳刀痕和縮釉現象;以圈足、雙圈足者居多。如圖4所示的青花錦地開光紋圓硯,硯面潤滑,鼓腹繪青花錦地開光紋,分別為鹿、鳳和鶴祥獸,并繪有牡丹花和碟形紋飾。

清代中期,以康熙時燒造的青花瓷硯最為精致。此時的青花大多使用國產的浙料,從色釉到胎釉都要經過窯工們的嚴格提純,有時一窯都出不了多少精品。康熙時的瓷硯胎質堅細,縝密似玉,修胎規整;釉面細膩平靜,胎釉結合緊密;常見紋飾有錦地開光、題詩、題字、落花流水、山水人物、歲寒三友、纏枝花、人物故事等;底部多施稀薄釉,可見明顯的旋胎痕和黑疵;圈足有時出現缺口、齒咬狀,以圈足、雙圈足為主,多見二層臺底、平足。這一時期的器物,大多帶有康熙朝的年款,款式書寫工整。如青花詩句硯,圓形實腹,硯面下凹,周沿有一條水槽,硯邊平寬與硯池相齊。這種形制在明代絕無僅有,可作為斷代的一個依據;硯邊飾青花行書詩句;硯身前后有青花行書“康熙五年遵賢制”、“康熙丙午伯言辦用”款識。總之,康熙時期的青花,在繪畫上較富有真實感,無論是遠山近水、層巒疊嶂;還是陰陽反面,既能表現粗獷的紋飾,又能表現淡雅纖細的圖案,層次表現之多,達到了歷朝青花器制作的高峰。圖5即為康熙時期的青花圓瓷硯。
到了清代的晚期,也就是光緒時期,仿制品大量盛行,不論造型,還是青花紋飾,大都仿制。青花繪畫比較呆板,口部雙藍圈,接口處斷斷續續,釉面顯得粗松、質軟。光緒時期,器物的圈足處理也不夠規整,當然,有的棱角花濃艷,也有層次感,有時也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但青花的色澤層次還是沒有康熙時期的多,胎體時薄時厚。光緒時期的款式書寫有兩種形式:一種為仿康熙年制款,另一種為光緒本朝代款。仿款字體多胖;光緒本朝代款,官窯器規整,民窯器大多無款,即便有也書寫得較潦草,均為青花書寫。在底足的處理上,仿品的二層底足往往不規整。如青花山水瓷硯,即為仿康熙時期的作品,但還是有光緒時的特征,首先體現在造型上,口里收,凹槽中不施釉,露出的沙地兒較康熙時期的粗,沒有康熙時期細膩的感覺,青花色澤雖然很濃艷,但明顯比康熙時期少了點層次感。圖6即為光緒時期的青花冰梅卷草紋硯。
4結 語
總之,明清兩代硯臺從實用品轉為工藝美術品,特別是清硯,紋飾豐富多樣,雕刻精細工巧,集文學、書法,繪畫、雕刻以及髹漆等多種藝術于一體,硯臺已不是單純的文具,已成為極富審美意味的工藝品。如果說,明硯與清初的硯古意尚存,裝飾仍較適度,可謂“質文并重”的話,那么乾隆以后則是玩賞重于適用,“文重于質”。隨著硯的文具功能逐漸淡化,硯的本質特征也日漸趨弱,從這個意義上講,清代乾隆一朝是中國硯史盛極而衰的轉折期。
參考文獻
[1] 關泉水.明清民窯青花瓷硯[M].湖北: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
[2] 李文振.淺談古瓷硯[J].收藏家,1999(6).
[3] 倪峰.硯文化中的中國古典哲學思想[J].美術,2006(7).
[4] 任道斌,關乃平.硯與中國文房諸寶[M]. 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
[5] 吳志紅.江西瓷硯概說[J].南方文物,1986(1).
[6] 趙權利.硯史述略[J].美術觀察,2007(9).
[7] 科學與藝術數字博物館.中華文化的傳承——硯在我國發展的歷史[EB/OL].[2005-10-25]. http://www.bast.net.cn/dmsa/live/living/46854.shtm.
[8] 山在河邊.我的硯藏.51.南朝青瓷硯[EB/OL].[2008-05-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140ac01009coj.html.
[9] 中華古玩網.http://www.gucn.com.
[10] 書法江湖博客空間. http://www.sf108.com/blog/index.php?index.html.
Shapes and Decorations of Blue-and-White Porcelain
Inkstones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Xie Zhiming
(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llegeJingdezhenJiangxi333000)
Abstract: With long standing history, Chinese antique inkstones emerged various materials and types, among which the porcelain inkstones are a rarity. Based o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shapes and decorations of blue-and-white ceramic inkstones during the two periods.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blue-and-white porcelain inkstone,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