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將陶瓷設計與世界時尚流行元素有機地結合是當今陶瓷設計界急于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當今時尚界盛行的“混搭”風格,分析了其在現代陶瓷設計中的應用,強調日用陶瓷產品的設計應把新材質、新風格和新理念進行融合,使產品具有鮮明的時尚感和時代性。
關鍵詞 “混搭”風格,當代陶瓷設計
1引 言
MixMatch“混搭”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融入到各行各業的設計之中,為我們帶來了一股新的設計之風,陶瓷業當然也不例外,“混搭”在陶瓷設計中的應用讓陶瓷產品更具多樣性,為今后陶瓷設計的發展起到一定借鑒的作用。
2 “混搭”風格的緣起
“混搭主義”(MixMatch)是指近年來流行于時尚界的一個時尚語匯。2001年日本的時尚雜志《ZIPPER》寫道:“新世紀的全球時尚似乎產生了迷茫,什么是新的趨勢呢?于是隨意配搭成為了無師自通的時裝潮流。”它混合了時尚與經典、嘻哈與莊重、奢靡與質樸、繁瑣與簡潔等元素,由個人化的自由搭配混合不同時空、文化、風格、階層的元素,用一種“非個性”的特點來張顯自己個人化的風格。
在經歷了20世紀初的仿生設計、20世紀50年代開始無處不在的塑料泛濫,以及90年代以新甲克蟲汽車所代表的懷舊元素重新流行,全球消費品文化的設計找到了新的路線。實際上,“混搭”元素在中國的流行,更多來源于2001年之后的時裝界。從那時起,大眾越來越不滿足于掏錢買批量化的工業產品,但是傳統奢侈品依舊高高在上地走精英化路線,全球越來越多的中產者成了工業產品與奢侈品間的消費夾層。而“混搭”的出現,給了這部分中產者滿足個性與審美的機會。“混搭”之所以以極強的滲透性迅速在各個行業流行開來,原因很簡單,不需要你進行創新性的探索,需要的只是遵循一定的原則,將若干原來不沾邊的東西組合在一起,這種近似創新的偽創新,可以說模糊了界限,同時又清晰了界限。
皮草混搭薄紗、晚裝混搭牛仔、不同顏色混搭、男裝混搭女裝、古董衣混搭新品……在服裝界,混搭意味著態度超然,一切皆有可能。這種任意搭配的“混亂美學”自時裝界開始,迅速蔓延到與時尚有關的飾品、美容行業:軟木混搭陶瓷、不銹鋼混搭塑料、中式的內斂混搭西式的直接……,而現在,這種源于時尚界的風尚蔓延到陶瓷設計領域,并為陶瓷設計注入了新的動力和表現方式。
3“混搭”風格對陶瓷設計的影響
陶瓷設計領域中,從產品設計到后期搭配,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最具流行趨勢、最能迎合消費者的時尚新元素“混搭”在一起,使之相互融合和搭配,令陶瓷界忽然之間從一個冰冷的大工業時代跳進了時尚圈。日用陶瓷設計中茶咖具、餐具、文具等在“混搭”的加入后,它的功能在實用性的基礎上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建筑陶瓷設計中馬賽克、瓷片、瓷磚產品之間的多規格混搭,或與其它材料的混搭也都成為陶瓷裝飾設計中的新趨勢。不管是陶瓷產品中跨時空的古典與現代的混搭,還是跨地域的東西方風格的混搭;不論是不同材質的隨心組合,還是多種色彩條紋的率性調配,“混搭”風格對于陶瓷設計已然是“混”得合理,體現出卓爾不凡、淡定幽雅的韻味。
以“混搭”為中心的陶瓷設計,其盛行緣于國際化的影響,以及人們對美的“貪婪”追求。完美主義者可以輕易在任何一種風格中看出缺點,于是索性自己創造一種組合,用理性去實現感性的唯美。陶瓷產品在各方面拓展的潛在可能性,實際上為混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現代審美傾向的改變,使得在本時代沒有固定的審美風格和審美特征,一切美的新方式都可以同時組合在一塊,這就為混搭風格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當然,這也要求陶瓷設計者去創造新的表現形式,突破傳統規范,滿足當代人們的美感和實用需求。
4混搭在陶瓷設計中的應用
當文化方式的“混搭”被時裝界用得有點過度的時候,功能性的“混搭”開始長足發展。陶瓷產品作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日常用具和裝飾品,在中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兼具功能性與審美作用,由于其成本較低、技術成熟,已成為設計師們進行“混搭”的熱點。
4.1 材料的混搭
一種新材料的發現或原有材料新的運用,往往能引起藝術上、設計上的變革,從而產生一代藝術新風。通過對引入材料材質性能的發揮,使陶瓷設計跳出傳統的陳設方式,如將陶瓷與玻璃板材或管材混搭在一起,既無損于陶瓷本身性能的展現,又能使產品整體擁有更為豐富的視覺空間。另一方面,通過引入不同的材料,使之與陶瓷色澤、肌理、比重、觸感、質感等方面產生差異和對比,更能襯托出陶瓷材質之美。

在博洛尼亞陶瓷展上,就出現了金屬、玻璃和陶瓷的新鮮組合,在陶瓷中鑲嵌玻璃,以及在陶瓷磚表面壓上金屬絲或金屬條等。圖1所示的這塊陶瓷磚表面就是陶瓷與黑色晶體相結合而成的。陶瓷與以往大不相同,陶瓷的表面被做成仿木材的紋理效果,再融合同樣可以奪人眼球的晶體,使一向刻板生硬的陶瓷變得光彩奪目起來。相對以往同規格的瓷片拼貼來看,在這塊陶瓷磚表面上的混搭體現得更加突出,現有的拼貼可以融匯十幾種不同形狀、大小、材質與風格的瓷片進行混貼,看上去更有藝術氣息,也能滿足更多個性化的需求,在美化空間的同時還兼備了防滑抗污的實用性。各種不同的材質與陶瓷進行混搭,其帶來的視覺感受是這一作品表現同一個事物的矛盾對立和統一的狀態,即作者對自己個人特性和個性中矛盾統一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并且這些矛盾是同時存在著的,并不因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而產生變化。材料的混搭將陶瓷和其它的材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充分考慮了材料本身的特點,遵循了陶瓷設計的基本要素,同時又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帶來視覺和審美上的突破。
4.2 造型的混搭
從20世紀80年代起,陶瓷器皿的設計就在更加強調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同時,注重在造型美學方面也能顯示出設計文化的特征,使得陶瓷器皿的造型設計出現了新的局面。

圖2所示的日用瓷“喜中雀屏”,以“孔雀”為主題,創造出優雅夢幻的居家氛圍,讓人在夢幻的氣氛下,隨著無盡的想象力自由翱翔。造型方面,在傳統的承繼中不拘于傳統、不拘泥陳法,靈活按照造型形式美的規律法則,例如茶壺的把手突破了陶瓷燒制技術的限制,設計在茶壺的上方,杯、盤不但在盤面繪有美麗的孔雀,與杯子組合起來后,更可從側面欣賞到栩栩如生的立體造型。在整套“喜中雀屏”系列日用陶瓷設計里,處處都體現出飽滿,線形簡潔,轉折流暢,不但傳承中國傳統造型的美,并且結合西方現代的創新設計,使人們在固態、靜止的造型物體中,體會到一種強烈的動感,而這種動感正來自于造型的有機統一性,每個細節的造型都緊扣孔雀造型,可以說在造型美學方面開創了混搭的新形式。
4.3 裝飾的混搭
陶瓷裝飾是提高陶瓷藝術形象感染力極其重要的手段。我國古代陶瓷的裝飾式樣具有一脈相承的民族感,而各時期又都有它的時代特點:漢唐時期崇尚雍容博大、宋元時期崇尚精美典雅、明清時期則崇尚繁縟工巧,而在古代,在全球可能的溝通范圍內,也存在不同裝飾式樣風格的有機融合。如古希臘曾大量地吸收了東方藝術的精華,在古希臘的陶器上出現過的“東方風格”;而在中國唐代的陶瓷裝飾中,則出現過域外形制中國化的樣式;明清時期的中國陶瓷更是混雜了18世紀法國的羅可可風格。到了現階段,很多的陶瓷作品中都繼承和運用了這種羅可可裝飾手法,通過一些柔和的線條、清淡的色彩樣式混搭,使陶瓷看上去有輕盈夢幻的效果。西班牙某品牌推出的一款新品,陶瓷表面上有簡單的“葉片”印花,但看上去卻跟普通的平面印花不一樣,似乎有燈光從背后透射出來,讓表面有玻璃般的通透之感,減少了陶瓷的厚重冰冷。利溫齊說,“羅可可藝術風格和中國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就在于這種纖細細微的情調。”圖3所示的陶瓷墻面磚裝飾,設計師通過在上色時制造的一種燈光效果,使得整個陶瓷磚表面呈現輕盈通透的效果,這種效果讓消費者感受到羅可可裝飾手法的華麗纖巧,光潔柔和又不失貴族氣的情調。

4.4 理念的混搭
設計理念是現代設計的思想內涵,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講究的是各種不同元素的混合搭配,不同的設計理念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新鮮獨特的設計理念也是一種思考方法,可打破一個行業、一個單一工藝技術的界限,能把多種工藝技術進行復合化設計。

卡伊·弗蘭克(Kaj Franck,1911~1989)是一位崇尚“功能至上”的設計師,他的作品以簡約、永恒、實用和 “反設計”而著稱,他能巧妙地將幾種不同的設計觀念糅合在一起以形成獨特的設計美感。任何設計的關鍵在于物品本身的用途和目的,而外形則可自然地傳承這一功能。“反設計”從來不是設計的反義詞,它意味著純粹、優美和自然,給予思想和詮釋更多的空間,打破世俗偏見和陳規陋習,還原物品本身完整的自然狀態。這是不同于設計主流的新理念,但又是在固有理念的基礎上加以還原和簡化的新理念。50年代時,弗蘭克設計了“Kilta(基爾塔)”系列的餐具,目前已成為了芬蘭現代設計的經典作品。圖4所示的這套作品就是設計理念混搭的最好證明。用極少的數量,創造出最多功能的餐具組合“Kilta”系列,它的各個品種可以配套使用,貼心地將選擇與搭配的自由,交給使用者,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例如盤子除了本身意義外,同時又是小盆的蓋子。然而,弗蘭克當年不同于設計主流的“極端”想法,也不是一開始就能讓人接受,不僅一部分在“Kilta”系列正式開發之前的嘗試原型曾被拒絕,“Kilta”本身突破性的設計思考,也花了好一段時間,才在Arabia工廠內部“過關”并與世人相見,但就是這種在固有理念的基礎上加以新觀念設計出的餐具卻讓芬蘭人甚至是世人接受并廣泛使用,并在重新改良設計后風行至今。
5對陶瓷設計未來走向的預想
“混搭”這一時尚概念,在陶瓷設計中已被成功應用,混搭產品在市場上也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混搭”風格從興起到現在被廣泛用于各個領域,也使我們對現代陶瓷設計今后的發展方向有了一些認識,筆者在此作出大膽的預想:
一是以概念設計為先導。概念設計是把新理念、產品新風格和設計發展趨勢推向市場,起到引導消費市場方向的作用。它不僅是陶瓷產品設計的前期工作,為大批量生產奠定基礎,同時也是一個陶瓷文化的形象代言,可說是現代陶瓷設計開發的切入點。
二是以多樣化的組合方式構造出多樣化的陶瓷產品。利用巧妙的、多樣的組合來變換設計,就可以實現個性陶瓷產品的生產和滿足生活多樣化的需求。特別是瓷磚,有效采用不同的尺寸、色澤、肌理、質感的磚,可設計出多種組合方式的變化,構成可以適應各種生活形態、環境空間的產品。
三是多元化理念與概念的融合。多元化設計理念在21世紀中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思考方法,打破了一個行業、一個單一工藝技術的界限。嘗試把生產概念與環保概念、產品概念與藝術品概念、單一功能概念與多功能概念、傳統概念與現代概念加以融合。
6結語
綜上所述,混搭的中心就是“融合”,把古典和現代、西方和東方的好東西融合在一起,凸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美妙。但混搭也不能憑空想象,而要在充分考慮陶瓷設計的要素基礎上進行創造。簡單來說,要注意陶瓷色彩、款式和材質的穿插和聯系,混搭不是亂配,如果其中二者有反差,那么第三者一定要有連接這種反差的作用,這樣才可以保證整體搭配上的和諧。整體協調是混搭的“定律”,例如選擇不同材質的陶瓷和金屬,即使材料不同,但是因為有了造型的協調,二者還會比較協調。
目前我國陶瓷產品的創新能力和把握時尚、捕捉市場方面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國陶瓷企業和設計者應當大膽使用新的設計理念,在繼承幾千年陶瓷制造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多引入時尚元素,在滿足產品實用性的同時,提高其審美價值,進而提高行業水平,使中國不僅是陶瓷大國,而且成為陶瓷強國。
參考文獻
[1] 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2] 勞拉.斯萊克.什么是產品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3] 劉宏偉,李程.陶瓷產品設計[M].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2006.
[4] 李正安著.陶瓷設計[M].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5] 詹尼芙.哈德森.1000個新設計[M].新疆: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