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的“性交易”
黑猩猩和人一樣,雌性傾心于地位高的雄性,而地位高的雄性也能更多地獲取關于配偶等與生育相關的權利

黑猩猩也會賣身?最近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8226;綜合版《PLOS ONE》上一項持續了兩年的野外黑猩猩研究顯示,雄性黑猩猩可以通過提供肉類的方式提高與雌性黑猩猩盡魚水之歡的幾率。
“但是別把她們看成妓女,這和那種‘給你點肉,幾個小時后你得和與我交配’不同。”負責這項研究的德國萊比錫馬普所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克莉絲汀娜#8226;戈麥斯(Cristina Gomes)解釋說。她和她的同事克里斯托#8226;博史(Christophe Boesch)發現,在雄性黑猩猩和雌性黑猩猩之間存在一種更加細致和長期的交流模式。
這種更長久的關系也是研究者感到好奇的原因之一。以往的研究認為,雄猩猩更喜歡和性活躍的、處在發情期的雌猩猩發生關系,對那些處在非發情期的雌猩猩則非常冷淡。同樣,雄猩猩也更熱衷與有可能懷孕的雌猩猩分享肉類。但戈麥斯的研究對象卻不僅限于發情期的雌猩猩。此外,“以肉換性”的交換模式是否能長期發生,亦是研究者們未知的盲點。
在長達22個月的研究中,戈麥斯的團隊跟蹤了非洲泰象牙港公園的黑猩猩群體分配食物的行為,記錄了它們相互之間的分享食物的情況。每一次成功的捕獵之后,雌猩猩都會圍繞著把持食物的雄猩猩,嗚咽著發出請求。有時雄猩猩會給雌猩猩派發肉食,但更多的時候它們只是拒絕請求。戈麥斯解釋說,只有擁有肉食的雄猩猩才有權決定誰可以分得一杯羹。
接著,戈麥斯從清晨到黃昏馬不停蹄地追蹤種群中所有黑猩猩的行蹤,記錄下長達3000小時的資料,詳細收錄了每次“叢林羅曼史”的主角。她和博史發現,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以肉換性”的結果:和更吝嗇的雄猩猩相比,慷慨的雄猩猩分給與它交配過的雌猩猩的肉類是其它雌猩猩的兩倍。雌猩猩通過交配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不過它們“激情”的幾率和數量與分享肉食的數量和頻率無關。
然而這項結果或許有其他解釋:具有更高社會地位的雄猩猩或許在分享食物和生育上都有優勢,年齡較大喜歡群居生活的雌猩猩也可能獲得更多的食物和交配機會。此外,“以肉換性”的模式還可能受到其他非肉類食物分享情況的影響。有時候,雌猩猩還會采取騷擾雄猩猩的方法,逼迫其產生“以肉換性”的效果。
不過在掌握了以上解釋后,戈麥斯仍發現了穩定的“以肉換性”模式。不僅如此,雌猩猩接受肉食與否與它們是否處于發情期并無太大關系——盡管發情期的雌猩猩會受到更多青睞,但這并不影響它們與雄猩猩建立長期的“以肉換性”關系。這一交換并非萍水相逢式的交易,而是建立在一個穩定的關系基礎上。
但戈麥斯并不確定是否所有黑猩猩群體都存在“以肉換性”。坦桑尼亞的剛比國家公園中的雄猩猩更有強制性,它們強迫雌猩猩與它們做愛,也不需要與雌猩猩分享食物。但剛比的雌猩猩仍有辦法獲得肉食。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家易恩#8226;戈比(Ian Gilby)發現,它們的表現更加直接,常常是直接搶奪獵物或從雄猩猩的口中奪食。不過,戈比認為這恰好可以證明“以肉換性”并非出于性交易,既然雌猩猩本身具有覓食的能力,“以肉換性”便代表一種更深層次的關系。
黑猩猩“以肉換性”的理論歸根結底是為了解釋人類社會的現象。人類學家曾在南美、非洲和亞洲的5個游獵部落進行研究,好獵手家里往往存活的孩子較多,妻子也更年輕,甚至可以擁有更多的配偶。一方面是女性傾心于地位高的男性,以保證自己和孩子受到最好的生存待遇。另一方面,人類學家希拉德#8226;卡普蘭(Hillard Kaplan)支持動態互惠理論,認為好獵手可以用他的獵物來交換提高譬如配偶或族群中的政治地位等與生育相關的權利。戈麥斯的研究為這一理論提供了極好的腳注。不過戈麥斯也認為,下一步是要返回去對人類進行更加細致的研究,看看人類是否也真是“以肉換性”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