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門坎進入,嚴要求運作,有助于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以及較大的投資收益。但是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在高成長的背后,也孕育著高風險。
2009年8月14日,大陸創業板發審委正式成立,這標志著創業板發行工作即將正式啟動,目前共有115家企業進入創業板審核程序,籌備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創業板邁出了關鍵一步。證監會發言人表示,創業板會突出市場定位和板塊特色,多吸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環保節能、現代服務等領域的企業。
不過,創業板在大陸依然是新生事物,首批上市的企業更應該好中選優。鑒于創業板可能存在的風險,投資者在參與時應該關注些什么?創業板對于大盤以及整個金融市場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創業板中掘金金在何處
由于創業板上市企業主要是創新性企業并且大多處在成長初期,所以難免會存在經營層不確定、業績波動較大的情況。也就是說,相較于主板和中小板,創業板將會是一個相對高風險的市場。從海外創業板市場發展經驗看,創業板市場股價波動顯著高于主板市場。比如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就有很多公司股價經歷過上漲時漲幅超過20倍,下跌時跌幅超過90%的情況。
創業板的高風險性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較高的收益。業內人士表示,要想從創業板中掘金,投資者首先還是要深入研究各創業板企業,選擇具有較高價值的企業進行投資。
由于創業板公司大多處于成長的初期,投資者如果單純地從財務數據來挖掘企業的投資價值,就可能會錯過許多好的企業。對于創業板上市公司,投資者首先要關注的,還是企業是否具有持續成長能力。深交所在其投資者教育專欄中指出,一般來說,投資者可以通過考察企業所擁有的技術、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是否先進或者獨特,管理層的整理素質如何,企業所在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以及企業在行業中所占的地位等,來判斷企業的成長性。
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管理部總監龔靜遠表示,投資者需要關注和有效利用有關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特別是具有創業板「特色」的信息披露內容,比如技術風險的披露、業績快報、臨時報告、保薦機構報告以及首日風險提示和澄清公告等。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市場重點強調網上信息披露,而不像以前主板可能還要同時利用報紙去披露和刊發,它只是強調第一時間在證監會指定的網站和公司網站披露。因此,原來習慣于通過閱讀指定信息披露報刊來了解有關信息的投資者需要及時調整和適應。
另外,創業板相對主板風險區別更大的一點是,創業板實行「直接退市」制度,創業板公司在被終止上市后,不再像主板市場一樣,必須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而是直接退市。從國外市場的實際情況看,相對主板市場,創業板公司的可能退市比例也更高。
創業板能激起幾層浪
據報導,創業板擬在10月開閘,對于A股以及整個金融市場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從短期看,創業板的推出,略微有分流存量資金效應;但從長遠來看,創業板的推出對于市場是一個利好,它能夠豐富市場的投資品種,可以活躍市場,將起到帶來增量資金、促進主板發展的積極作用,并且能夠滿足不同企業的融資需求。
興業證券表示,目前新的投資者、新的資金仍源源不斷地進入股市中,市場持續受到流動性的支撐,這是支持大陸股市長期向好的基本因素。考慮到目前市場的氛圍以及大陸股市「逢新必炒」「新股不敗」傳統,創業板的推出,對于相關主板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可能起到正面推動作用。
從大環境來看,受金融危機和宏觀調控政策的雙重影響,處于國民經濟重要地位的中小企業陷入發展困境,而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融資管道收窄,企業缺少資金支持。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認為,創業板開通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困境,能夠完善資本市場體系,帶動創投、風投、私募等民間投資的發展。另外,通過創業板企業的示范效應,還可以激發更多的中小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提升公司治理與規范運作,降低風險級別,從而帶動銀行及各級政府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