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型甘薯是指單塊薯重50~150克,短紡錘形,大小均勻,薯肉紅色或黃色,質地細膩,風味濃郁,早熟性好,生育期110~130天,烘干率25%~29%,商品薯率75%~85%,地下部結薯淺而集中,易于機械化收獲的小型甘薯。迷你型甘薯適合現代小家庭微波烘烤或整個蒸煮,用于粗精糧搭配食用。目前我國推廣較多的迷你型甘薯品種有“脫毒心香”、“脫毒金玉”等。
一、機械化起壟
機械化起壟作業不僅省工、大幅度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而且壟均勻、成形好,適于甘薯種植大戶或專業化公司運作。若麥收后不焚燒麥秸,旋耕與起壟一次性完成,起壟時將麥秸旋耕摻進土壤中,可起到改良土壤透氣性、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的作用。這樣作業土質疏松,容易栽插,有利于高產高效栽培。
1.小型農機具起壟:在深翻耙平的田塊,利用12~18千瓦小四輪拖拉機作配套動力,把原懸掛輕型偏置二鏵犁的后一個犁鏵改為翻轉犁鏵,成為正反二鏵犁,往中間一起翻土即形成甘薯壟。小四輪拖拉機起壟效率為每天4~6公頃,壟高20~25厘米。
2.大型農機具起壟:采用60~80千瓦大四輪拖拉機作配套動力,將作業幅2.3米、輸出軸轉速720轉/分鐘的旋耕機改裝而成。具體改裝方法是:在大型旋耕機支撐桿上固定3個分土鋼板,鋼板為上寬下尖的倒正三角形,邊長40厘米,厚5毫米,尖距85厘米。大型旋耕機進行甘薯起壟作業工作效率更高,一般大型田塊的起壟效率為每天11~15公頃,一次可起2.5壟,壟高達25~30厘米。
二、半機械化定穴栽插
常規甘薯栽插程序為:刨坑→澆水→插苗→埋葉→蓋土。甘薯生產費工、費時、費水,采用半機械化定穴栽插則解決了上述問題,免刨坑,省水、省力,且株距一致,薯苗成活率高。可采用鍍鋅管定穴栽插。在3米長的6分鍍鋅管單側,沿直線按株距25厘米鉆孔并焊接10厘米長斜口細管,對側兩邊焊接長1米把手。鍍鋅管一頭連接6分軟水管,另一頭封死,用便攜式小汽油機將水壓提高,水從小孔壓入穴中,然后栽苗,可保證有適中的水量及均勻的株距。或采用水龍帶定穴栽插,即用20米長水龍帶定距25厘米打孔,利用小手扶抽水機將水壓提高,水從小孔壓入穴中,然后栽苗,也保證有充足的水量及均勻的株距。若為春薯地膜栽培,可在水龍帶放平時對孔刺破地膜,以利于澆水。
三、機械化切蔓
甘薯莖蔓產量一般在每667平方米(1畝)2000公斤以上,大面積種植時難以收集利用,清理工作十分繁重,采用機械化粉碎莖蔓可節約大量的勞動力,粉碎的莖葉可回田作肥料。利用普通型12~18千瓦小四輪拖拉機作配套動力,由作業幅1米、輸出軸轉速540轉/分鐘小型旋耕機改裝而成,卸下旋耕機刀軸上的旋刀,改換成等寬等厚長短不一的鋼質長片,中間短片長5~10厘米,兩邊長片長25~30厘米,與收獲前的拱形薯壟相符。用小四輪驅動的切蔓機工作效率為6~8公頃/天,可將80%~90%以上的莖蔓切碎。采用機械化切蔓可將薯蔓大部分礦質營養還田,改善土壤結構。甘薯切蔓機的應用有利于迷你型甘薯大面積高效栽培在生產上推廣。
四、機械化收獲
簡易甘薯收獲犁是通過拉動環刀形鋼片將整個壟松動,使薯塊與土壤分離,薯塊全部排列在土壤表面,便于收集裝箱。由于收獲犁較輕,在深度達不到要求時須適當增加配重。收獲犁具體改裝方法是:用鐵制支架固定住一個環刀形的鋼片,環刀直徑60厘米、鋼片厚5毫米、寬8厘米,前面經焠火變薄,后外翻面焊接3~5個長25厘米的鋼筋棍以利于分土,自制的鐵支架與小四輪拖拉機的旋掛設備相配套。簡易收獲犁配備小四輪拖拉機作動力可使工作效率提高3~5倍,甘薯收獲損傷率與漏收率均比人工刨收大幅度降低,尤其適合沙壤地大面積收獲甘薯。結薯位置正常的薯塊漏收率與損傷率均低于1%。(江蘇省徐州市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薯研究所 史新敏 李洪民 張愛君 郵編: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