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表演就是把課文的內容通過說說、玩玩、演演的活動再現出來。它形式自由,實用性強,是小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種活動方式。學生在課堂表演中不但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把書面語言內化為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可以把自己的感受通過表演表達出來。在表演過程中,還可以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技能,形成學科間的聯動整合,并且,還可以使師生之間、教學之間產生互動,使課堂出現和諧的、熱烈的、平等的學習氛圍。《狼和小羊》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課文。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并未采用傳統的以講解為主的閱讀教學模式,而是嘗試著采用課堂表演這一鮮活的形式,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激發興趣,使學生愿學、樂學
興趣作為一種心理特征,對學生來說,是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的前提,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要使學生愿學、樂學,就要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天真活潑,樂于自我表現,課堂表演恰恰針對這些特點,為孩子們創設出一種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課堂表演把抽象的文字變成了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把“童話樂園”變成了真實的舞臺,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作品語言文字所表達到的情感,讓“靜”的課堂“動”起來,呆板的課堂活躍起來,因此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
在《狼和小羊》的教學中,我用生動形象的兒童語言娓娓講述著:“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一條小溪叮咚叮咚地流淌著,一只可愛的小羊來溪邊喝水,一只狼看見了……”聽著,聽著,孩子們那天真的眼睛里時而充滿了憎恨,時而流露出憐惜。故事聽完了,可孩子們的情緒依然熱烈飽滿,我馬上追問道:“愿意學這篇課文嗎?”他們一個個使勁地點頭,小嘴里嚷道:“愿意,愿意!”我又告訴他們,這篇課文還要進行課本劇表演。話音剛落,孩子們又一次激動起來。純真的小臉上掛著笑容,一只只小手舉得高高的,不停地喊著:“老師,我演小羊!”“我演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被激活了他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課文的情境。
二、研讀課文,突破難點
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課堂表演恰是一種深讀課文、推敲課文語言文字、體會人物情感并將其“形諸于外”的過程,是一種特殊的閱讀理解手段。因而,在課堂表演前,學生首先要反復閱讀課文,圈畫重點的詞句進行理解;要深刻把握故事情節的發展、生動的對話、形象的動作及角色細膩的神情變化等內容。其次,要仔細揣摩角色,認真體會課文的意境和情感。
在《狼和小羊》教學中,我告訴學生,要想演好其中的角色,就必須細心讀書,準確把握重點詞句,揣摩“狼”和“小羊”要怎樣演才夠準,才夠味,才能表達主題。學生們聽到這兒,一個個舉起書本非常認真地閱讀起來,時不時勾勾畫畫,圈圈點點,爭議紛紛,深怕自己因沒“吃透”角色而不被選中。學生們采用了形式多樣的朗讀來反復感知,對整個故事情節達到了能復述的程度;然后開始討論狼幾次找碴時蠻橫無理的樣子、橫加指責的語言,以及小羊小心翼翼地申辯時的語言動作,從而探究出像狼這樣的壞人想干壞事總是能找到借口的道理。
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研讀,對人物的深刻把握,對文意和情感的細心體會,為課堂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模擬角色,升華主題
情感是一個人素質的靈魂,是表演的生命。兒童則是“情感的王子”。面對情感性很強的課本劇,如果孩子們在表演時表現不出喜、怒、愛、憎等情感,當然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課堂表演調動起孩子全部的情感,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之中,以身體之,以心驗之,演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掀起了一次次課堂高潮,展現出一幕幕課堂亮點!
在《狼和小羊》一文的角色表演時,我讓孩子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想法來選擇角色,并向他們提出“現在,你就是這只狼(小羊)”的要求。在表演中,學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聲情并茂,表演細膩,對角色進行了很好的體驗。如狼故意找碴時,戴著“狼”頭飾的學生邁著“驕橫”的步子,“爪子”高高舉起,兇惡地“瞪”著眼睛,一步步向那只可愛的、溫順的、咩咩叫著的“小羊”逼近,嘴里還大嚷著:“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么心!”“狼”那近似機器人的步態讓人忍俊不禁,語調也十分滑稽可笑。當“狼”不再爭辯、“齜著牙”向“小羊”撲去時,“狼”的動作幾近夸張,“小羊”向后跌倒,身子不住顫抖,動作更是憨態可掬。整個表演過程他們十分投入。我不失時機地問:“狼是個怎樣的人物?你們喜歡他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樣的人?”學生們踴躍發言,氣氛熱烈。這樣一來,學生們和小羊產生了共鳴,對狼一類壞人的憎恨也越來越強烈。至此,學生完全領悟了這篇課文的思想內涵,課文的主題在這里得到了升華。
四、大膽創造,促進能力發展
課堂表演不僅是課文內容的翻版,還是學生主體感受的再現;表演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創造的過程。在表演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課本劇進行大膽的創造,顯示出表演者飛揚的靈性來。
對《狼和小羊》一文結尾進行探究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設想—下,當狼撲向小羊,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學生們開始大膽想象了。如有的設想,狼撲向小羊時,小羊勇敢地說:“親愛的狼先生,我還太小,您吃不飽。我知道前面有一只肥羊,我帶您去。”狼信了小羊的話,跟著他走進了牧羊犬的“埋伏圈”。再如還有的學生設想,小羊大聲地呼救,拼命地奔跑,呼救聲引來了小狗、小鹿、小豬等小伙伴,大家齊心協力趕走了老狼……學生能即時塑造出“小羊新形象”,表現出對課文的超越,體現了其獨特的閱讀感受過程,顯露出兒童的智慧天性。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長慶未央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