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實施體育《課程標準》中強調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課程理念,為學生搭建了發展體育才能的平臺,有利于提高運動技能,愉悅身心。但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急劇變化的時期,在學習和鍛煉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復心理,它包括情感、興趣、動機和意志等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一、情感反復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切身體驗”。高中生對人生往往充滿希望和激情,他們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同時講求體育的實用價值,注意探討體育方面的有關理論和實際問題,認真學習和掌握一兩項適合自己身體實際的運動項目。但在體育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這些需求的合理性認識不足,在判斷和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著表面性和片面性。如學生喜歡籃球運動,可對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不感興趣或者是對“放羊課”不感興趣,學生的學習和鍛煉目標難以實現,需求得不到滿足,技戰術掌握不如人,自信心不足,而產生學生內心的孤獨和興趣的減弱,從而使學生學習和鍛煉的熱情不高或者不適應,情感上會出現反復現象。另外,由于高中生性逐漸成熟,對體育不感興趣的女生多于男生,這里有情感的因素,也有生理方面的因素。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新的課程理念,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為了保持學生的參與熱情,在課堂上對學生應及時進行情感調控,同時要把握調控的“時”和“度”。對技術動作掌握成功的學生要及時進行表揚;對技術動作掌握失敗的學生,要充滿愛心,一般不要做直接批評,不譏諷挖苦,不冷落任何一個學生。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長處與短處,激勵學生勇敢戰勝困難,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應著力發現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用“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語言刺激學生的表現欲和競爭力,學生通過鍛煉充分展示外形的動作來表達內在的情感,從而發展個性,陶冶情操。保持穩定的情緒,樂觀的心境,從而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二、興趣反復
學生興趣本身是個性的心理表現。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興趣在不斷地分化,對不同教學內容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和選擇的態度受性別、個體體育基礎、學校體育活動的傳統、教師特長與教學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如男生喜歡與人合作進行競賽性的活動,女生喜歡動作輕快、優美、運動強度不大的項目。但是,教師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手段制定與選擇上超過學生對運動能力的認知程度,不能適應教學內容要求,無法讓學生掌握這些運動技能;還有的學生對體育缺乏認識或體育基礎、身體素質較差,在學習和鍛煉中得不到師生的認可而造成內心矛盾。女生的性特征明顯變化,對技巧性較強的運動項目產生顧慮,惰性表現比較明顯,對體育鍛煉持有消極的態度和缺乏毅力而產生的興趣反復。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愛好,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和性別特點,以及運動技能水平有針對性地安排運動項目。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學生對某項體育運動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識和興趣,不需要教師啟發和誘導就能自覺地產生主動參與意識。因此,體育教學中通過選項讓學生自主自愿地參加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通過學生自身參加體育運動的實踐,去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意義,培養起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如果再加上教師適時的示范、講解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會使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提高自我鍛煉能力的方法,體育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場地、器材,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使他們產生參與練習的需要和興趣。體育課的組織形式要生動活潑,多樣化,教學手段靈活,不斷改變作業條件,允許學生個性發展和愛好的選擇,使學生對于體育活動既有直接興趣,又有間接興趣。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地安排教材內容。讓學生經過努力可以看到和達到預想的效果,并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培養對運動項目的廣泛興趣,克服片面發展,防止興趣主義。隨著年級升高或對某些專項興趣的出現,再逐漸培養學生對一定項目的中心興趣,從而在直接進行的運動中培養對運動的濃厚而穩定的興趣,促進學生把對體育的興趣由樂趣向志趣方面升華。
三、動機反復
促進一個人參加活動的內部動因,是參加體育活動時選擇激發、維持并強化一定的體育活動從而導向一定目標的內在動力。高中生由于對已知運動項目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他們對體育活動的意義、作用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學生在各項運動的學習和鍛煉過程中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和所支配的。因此,他們已不能滿足一般的身體活動和簡單的運動技術的掌握,而要求掌握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并力圖了解和把握動作的結構原理和規律,以及這些運動項目對身體的實際鍛煉價值等。但學生的思維過程穩定性不足,往往從對運動本身的直接興趣出發,缺乏理性思考,這是學生抽象邏輯思維不完全成熟的表現。由于學生對各種運動項目認識水平的不同,所以,他們對運動項目所產生的動機有高低,但他們在學習和鍛煉中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沒有達到目標或者身體素質較差,再努力也技不如人,而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還有的學生虛榮心較強,喜歡在課堂上引起教師和同學們的注意,愛表現自己,遇到力不從心的動作時,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為“面子”硬撐著去做,結果導致失敗,久而久之,這種挫折的陰影會使其心理上產生包袱,從而出現心理反復。
追求成功是每個學生現實體驗和強烈的動機趨向,在體育教學中,必須遵循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發展規律,進行有目的的逐步培養。一般說來,學生都有自已的長期目標,但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善于將他們的長遠目標化整為零,變為中期和短期目標,而恰恰這一過程是維持動機的關鍵。因為每實現一個小目標,都可使學生相對較快、較明顯地看到自己的進步,體會到個人努力和成功的因果關系。激發學生內部動力,學生每次學習的運動項目,都介于會與不會之間,都有一個躍躍欲試的心態,他有強烈的成功愿望,在組織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動機,調動學生的歸屬感。體育活動大多數不是一個人的活動,應利用體育教學或訓練中人際交往頻次高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到教師認同、悅納,同伴間互相關心的歸屬感。一個欣喜的表情,一句贊賞的言語,一份善意的指點,都會使學生產生強勁的動力,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是個漸進的過程。對學習的運動技能有個逐漸領悟、逐漸提高的過程,正確及時的反饋,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動機。
四、意志反復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支配行動,克服困難,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高中生自覺參加體育學習和鍛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同時會果斷地作出決定積極參加活動,并向困難挑戰,勇于拼搏,在競爭意識,有自制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它是一項組織十分復雜的工作。由于學生在學習和鍛煉過程中受場地器材的約束和周圍環境的干擾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不同情緒和行為,體育運動項目的不同所培養的意志品質也不同。如球類運動是一種集體合作項目,它能培養學生強烈的進取心,高度的紀律性,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勇敢的意志品質,應該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是為了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增強體質。但當今人們對物質需求水平越來越高,許多學生從小受優越生活條件的影響,養成怕苦、怕累等不良習慣,缺乏艱苦環境下進行鍛煉的磨難,意志薄弱,自覺性,堅韌性和自制力等心理素質較差,缺少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遭受一點挫折就悲觀失望,喪失信心,心灰意冷;還有的學生運動能力不強,沒有掌握某項運動技巧和方法,又缺乏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這勢必會對所學運動項目產生畏難退縮等自卑心理以及消極對待學習和鍛煉,厭學情緒就會出現。
作為教師應站在育人的高度去幫助學生認識意志品質對學習、事業、前途乃至人的一生的重要性。而決不能僅限于完成某項運動技能教學的學習任務。因為,要完成某項教學內容和任務是有限的,而通過在學習和鍛煉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通過自身的努力與頑強拼搏,實現了不易達到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確定必須是適宜的,通過努力可能實現,適宜目標具有導向和激烈性。同時要注意目標內容的確定要符合學習和鍛煉的需要,使這種需要產生動機,動機會引導行為,因此,目標確定一定要注意區別對待。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有來自主觀方面的,也有來自客觀方面的。主觀方面主要是自身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障礙。如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學習內容與目標的矛盾。客觀方面如學習的難度,場地器械條件、天氣與環境因素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與主、客觀困難作斗爭。教師要設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實現學習的目標,讓學生獲得實現目標的成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適當地引入競爭機制,他們希望得到老師及同伴的贊揚與肯定,為集體爭榮譽,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這對全面培養學生的頑強拼搏,勇于進取,團結協作,互相激勵的意志品質有積極作用。
總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心理處在動態之中,它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教師應了解學生在學習和鍛煉中的反復心理,加強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長期的努力去調控學生自身的心理和行為,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