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設計理念
本課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教學中采用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練習中盡可能地啟發(fā)學生通過體驗、觀察去探索、思考;倡導探究、合作、自主體驗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分層教學,強調學生的運動體驗,讓學生享受、體驗學以致用的成功感并得到身心及社會適應的健康發(fā)展。
二、教材、學情分析
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是籃球運球技術中的一項基本技術。從實用性來講,由于其方法簡單實用,具有動作迅速、隱蔽突然、易與其它動作銜接,保護球好等特點,是比賽中運用最廣泛的運球突破技術;從發(fā)展身體素質方面,變向運球技術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靈敏、協(xié)調素質;從身心健康、社會適應角度,學生可以通過利用這一技術擺脫防守而獲得自信與成就感,培養(yǎng)超越對手的勇氣與自信心。因此,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具有較強的可學性與可教性。該技術的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控球能力及手腳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
籃球運動是廣大學生,尤其是男同學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任教的八年級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籃球運球基礎與控制球能力,他們渴望通過學習掌握學以致用的實用比賽技術,這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與興趣動力。但女生與男生的基礎與學習興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與加強女生的學法指導,還要調動女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目標的預設方面,女生應該與男生體現(xiàn)層次性。技能學習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技能教學與樂趣教學相結合成為本課突破的方向。
三、教學特色
1.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
采用繞籃球場運球,不僅起到了熱身的作用,還使學生熟悉了球性;在熟悉球性方面特意選擇了使球方向發(fā)生改變的“兩手彈撥球、'8'字滾球”,體會球變向時按拍球的部位。
2.教學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1)針對本課的重難點,采取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練習
針對重點“球的變向換手”,采取了原地左右手交換運球、原地1—3拍變向換手運球,讓學生充分體會球變向時,手的觸球部位;針對難點“變向換手后‘左突左運球、右突右運球’”采取了“1—3拍變向換手上步運球、2人配合行進間變向換手運球”的方法,讓學生體會手腳的協(xié)調配合與變向換手后的“左突左運球、右突右運球”。
2)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先進行原地練習,再行進間運球;先手上動作練習,再過渡到手腳的配合;先單個動作練習,再連貫動作練習;先單個技術動作學習,再在游戲中運用。
3.組織形式新穎、多樣
同心圓的組織,不僅讓學生、教師的視野更寬廣,無形中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還激發(fā)了學生的練習興趣;行進間的繞標志桶練習通過距離的變換、難度的增加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還讓學生體會身臨比賽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