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南省教育科學院編寫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用本)2002年版本《體育與健康》第三冊教材中實踐部分對跨欄跑過欄技術的描述如下:“過欄時,起跨腿用前腳掌著地,后蹬時,髖、膝、踝三關節充分蹬伸,擺動腿屈膝高抬,上體隨之前傾,擺動腿異側手臂前伸,起跨腿蹬離地面后,大小腿折疊,膝關節外展,積極向前上方提拉過欄。”
教材在動作要領的描述中“膝關節外展”就我個人見解覺得有點歧義,特提出供大家商榷。
一、從解剖學“內收和外展”的定義來理解
解剖學在內收和外展方面的定義是:人體中立位,關節沿矢狀軸的運動,運動時骨向正中面靠攏者,稱為內收(或收);反之,離開軀干或正中面者稱外展(或展)。以此來理解“膝關節外展”就是以膝關節為支點沿矢狀軸小腿外展。
二、膝關節的解剖結構決定膝關節的運動范圍
根據膝關節的解剖結構決定其冠狀軸運動范圍:中立位即伸位180度,屈120度,過伸10度。功能位置:膝關節屈伸15度~20度。根據關節的解剖結構就決定了膝關節只能沿冠狀軸運動,不能沿矢狀軸運動。
三、從病理學的角度來闡述膝關節運動范圍
在膝關節屈曲(約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可使內側副韌帶和外側副韌帶損傷。扭轉力大小與損傷程度有密切關系。
在膝關節關節囊內共兩條十字韌帶,主要功能是限制脛骨過度前移或后移。膝關節半屈曲位突然完成旋轉及內收、外展動作是重要的損傷機制。
綜上所述,從教科書上對跨欄動作技術描述應該改為“起跨腿蹬離地面后,大小腿折疊,充分外展,積極向前上方提拉過欄”比較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