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市從2006年9月開始進入高中新課程實驗,通過兩年多的實踐,雖然積累了一些經驗,總結了一些做法,且這些經驗和方法對樹立體育課程改革的信心,不斷深化體育課程改革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和影響。但在實驗過程中,一些教師對《標準》的理解存在偏差,因而,在教學實踐中走了一段彎路。例如,在備課選擇教學內容時,難度把握不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繁雜,停留在形式上;在學生學習評價方面,忽視過程性評價等等。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及時厘清,將直接妨礙課程改革的開展。
一、高中新課程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1.對目標與內容的關系認識不清
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提出了目標統領內容的理念,給一線教師制訂教學計劃提供了依據。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究竟是先制訂目標再選擇內容,還是先選擇內容再確定教學目標?目前在操作過程中仍有不同的爭議,因此,導致了教師在制訂模塊計劃和課時計劃時有些混亂,并無所適從。
2.對體育與健康的關系認識不清
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教學過程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這比以往體育教學大綱更突出健康。由于學生的健康受遺傳、營養、衛生、學業負擔、生活習慣、體育鍛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體育課程的功能只能為學生的健康服務,通過體育課的教學,讓學生學到一些體育知識,掌握一些運動技能和鍛煉的方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那么,在體育課中要怎樣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并能根據體育課的性質和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實施教學,這從目前來看,仍有一些教師認識不清。
3.體育教學過程沒有遵循教學規律
在我國,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能真正學到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和學練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那么,體育課中,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就必須遵循體育教學的規律,有的放矢地實施課堂教學。但在實際中往往有一些體育教師,由于平時對體育運動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缺少研究,以致造成學習、掌握動作技能過程操之過急,沒有按規律進行教學,使課結束前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4.學習評價過程不能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以往體育課成績主要以終結測驗的方式,最后給每一個學生評定成績。新的評價理念改變了這種單一的作法,采用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其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但有的教師在實際操作中過于害怕而顧此失彼,常常是考慮過程性評價又擔心忘了終結性評價,試圖面面俱到,卻又難以做到,從而感到無所適從。
5.使用教材過程難度把握不準
教學內容的改革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因為體育課是通過教學內容的設計在實踐中達成教學目標。當前體育課教學內容選擇主要存在著教材低齡化、幼稚化的傾向,這些完全不符合教育因素。有的把游戲和身體素質的練習當作主教材;有的選擇的教學內容動作難度低,練習手段幼稚,學生練習起來卻感到好笑。例如,在教材選擇方面,有的教師讓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去學低年級的“拍手操”教材;有的讓初中學生去學小學“低單杠”跳上支撐前翻下教材;有的甚至讓高中學生去學本應在初中學的“蹲踞式跳遠”等。這些練習學生練習起來雖然一時感到起勁,但我們應反思一下,這些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價值。
6.體育課的部分教學分段過多沒有主線
當前體育課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體育課的部分教學過程分段偏多,準備活動和基本部分的學練最多分段達到十幾段;2)整個教學過程沒有主線,學練手段偏多,各教學階段銜接缺乏邏輯聯系;3)課的各階段命名不恰當,例如把開始部分命名為導入等,把準備部分命名為活躍情緒等,把基本部分命名為自主學習、快樂參與等,把結束部分命名為穩定情緒、歡呼勝利等。這些命名是否符合要求,我們可進一步探討。
7.體育教師的素質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求
新一輪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難以適應新的體育課程改革,導致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碰上了一些困難。例如,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和業務部門,由于平時不重視教師專業技術的培訓,加上教師平時沒有花時間去再學習、再提高,造成在實施新課程中無所適從,使新課程實驗難于推進。
二、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對策
1.正確認識《標準》中目標與內容的關系
《標準》中提出了目標統領內容的理念,一線教師在備課制訂教學計劃時應正確認識在不同層面上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例如,在體育課程設計的層面,目標統領內容體現在根據課程的總目標,確定課程五個方面(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具體目標,再根據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確定各水平階段具體目標及內容標準(表1只列舉運動參與)。
在體育課程規劃這一層面,《標準》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將中小學的學習劃分為六級水平,并在五個學習領域按水平設置相應的水平目標。在規劃時,教研組要根據課程的總目標、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及內容標準,結合學校的實際來選擇教材并制訂水平教學計劃(表2只列舉運動技能),這樣可以從總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
在教學實施這一層面,任課教師在一節體育課的具體教案中,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具體發展情況來制訂,因為一節課的目標與內容是具體的、相輔相成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只按照課程設計或課程規劃的層面來照搬課程的總目標、五個方面的目標來統領教學內容,這樣在實踐上比較難操作。因此,在教學實施層面,要制定單元或課時計劃先要根據內容來制訂教學目標是可行的。根據以上的分析,我認為正確認識目標與內容的關系,這對第一線教師把好方向,制訂教學計劃是有幫助的。那么,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制訂單元教學計劃,先要根據水平教學計劃規劃好具體教學內容,然后再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本單元教學應達成的目標,并按照單元教學計劃中每一次的具體內容,再來設計課時計劃的目標(表3只列舉籃球模塊教學計劃中的一個課次);制訂課時教學計劃,先要按照單元教學計劃中某一課次的具體內容,然后再來設計教學目標(見表3)。
2.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要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貫徹課的始終,教師在備課時,選擇的教學內容應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好動作難度,并在課堂上具有較強的教學因素;制訂的課堂教學目標,能符合《標準》的精神、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具有可操作性;教學過程注意以學生的身體鍛煉和技能教學為載體,把運動參與、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幾個教學目標結合起來,并突出教學重點;在學練中,重視通過課堂的組織教學來發展學生的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重視課堂教學中運動負荷的安排,使學生能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最后達成健康目標。
3.體育教學應遵循教學規律
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包含身體機能活動的規律、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體育鍛煉的規律,以及人的生長發育和動作發展的規律等。在體育課教學前,教師應根據這些規律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制訂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學生身體機能活動的變化及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例如,在教學的開始階段,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和學生做練習,讓學生體會動作的過程和要領,建立動作的概念,并粗略地掌握動作。在教學的復習階段,通過學生的反復練習和教師進一步指導,逐步消除動作的緊張、牽強和多余的動作,不斷提高動作質量。在教學的鞏固階段,通過反復練習和教師深入地指導,不斷改進和提高動作質量,使動作逐步趨于鞏固和運用自如。因此,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只有研究教學這個規律,才能使學生迅速地掌握、改進和提高動作技能。
4.處理好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新的評價理念和方法,增加了過程性的評價,在體育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勵和指導學生積極、主動高效地進行學習,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激勵與評價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程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評價過程中,如果教師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就無法發現學生的進步和學練中存在的問題,就不能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學習。在評價過程中,如果教師不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就很難了解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能。因此,一線教師不僅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處理好過程性與終結性之間的關系,在評定學生學習成績時更要處理好這個關系,使之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
5.選擇的教學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發展需要
《標準》提出: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超越或達不到應有的動作難度都不提倡。例如,選擇的教學內容難度超越了,學生練起來完不成,甚至還可能造成害怕學習。又如,選擇的教學內容難度太低,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選擇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前提下,選擇的教學內容應以學生體育發展所必須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術,將來能為學生未來的體育學習與終身體育打下一個良好的技能基礎。
6.教學分段科學合理應體現教學的主線
體育教學設計應以學習運動技能與發展學生身體為主線,一節體育課應依據身體機能活動的規律和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來分段。在體育課中,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與發展學生的身體,是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也是體育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體育課程其他目標的主要載體。為了達成主線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應圍繞主線來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且教學分段不宜過多,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的配合,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使之提高教學質量。至于體育課的各個階段要怎樣命名,我認為,如果各個階段確實要改變傳統的三個或四個部分的名稱,就必須準確、鮮明地反映各教學階段的本質特征,并要符合邏輯,使之命名更規范化。
7.體育教師應進一步提高終身學習的自覺性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改革的主力軍,課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須要有一支熱愛教育事業、具有無私奉獻精神、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體育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質量,能否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為此,要提高體育教師專業化水平,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要深入了解發現問題,研究策略,不斷完善體育教師培訓制度,改進體育教師的培訓內容與方法,通過邊實踐、邊學習的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使之能盡快適應新的體育課程改革。
三、幾點建議
1)實施高中體育新課程,關鍵要吃透《標準》的精神,根據校情,選擇教材,教師應鉆研教材,研究教法,不斷實踐,不斷總結;
2)實施高中體育新課程,每學期結束前應針對存在的問題,組織研討,并在研討中尋找對策,在思維碰撞中達成共識;
3)各市應成立學科課改指導小組,每學期開學初有布置、平時有落實、期末有總結,使之制度化。
四、結語
高中新課程實驗在廈門已進入第三個年頭了,實踐證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特別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舊的教育思想會有一個激烈的碰撞,第一線的教師對新生事物也有一個逐漸認識和理解的過程,并需要對《標準》和教材問題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完善,因此,一線體育教師在實驗期間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都是正常并可以理解的,關鍵是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些問題。作為學校體育工作者應擺好心態,以積極的姿態關心體育課程改革、參與體育課程實驗、總結體育實驗成果,使體育課程改革健康、持續、深入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