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課外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學生體質,全面促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早在1982年教育部已經發出《關于保證中學生每天有1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的通知》,要求學校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保證每個學生每天1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因此,中學的體育課外活動越來越受到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各級各類學校認真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積極進行課外活動的改革,探索適合學校實際,維護學生利益,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也迅速成長起來。
我校地處風景區,緊挨掛牌山麓,雖校園錯落有致,但場地緊缺,滿足不了全校學生的體育活動需求。2003年9月,學校對體育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和內容進行了較大改革和嘗試:一周兩次課外活動,一次在校內進行有組織的班集體綜合活動,另一次設在校外,組織全校學生爬山。至今已整整四年。經過四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已經完整地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實踐證明,一項活動要順利進行,離不開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嚴密的組織以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風。通過這種校內校外相結合的體育課外活動,改變學生體質下降的現狀,促進學生健康,增強體質。因此,我校的爬山活動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已成為我校的一大特色。將歸納總結,拋磚引玉,供同仁們參閱。
掛牌山是座旅游山區,海拔123米,有多條上下山路線。根據我校實際,體育組全體教師通過反復的實地考察,從安全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出發,設置了一條安全易行、路程適中的上下山路線。在學校領導的統一部署下,各年級分別組建爬山統計小組,由學生會體育干事和各班體育委員組成,各年級分管體育教師負責,對出勤的情況進行登記和統計,把統計結果立即反饋各個班級并公布在學校信息欄內,具體操作流程見圖1。
經過幾年的探索,為確保爬山活動有良好的活動效果,我校已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五級管理鏈”的管理體系,即主管體育工作書記—→學生處—→年級組(班主任)—→體育組—→各班體育委員、學生會體育干事。每個“鏈”都有它的工作職責和管理范圍,并且承擔活動責任,分工明確,任務清楚。制訂各項條例和規定,建立檢查、反饋和總結制度,學生處把各年級各班活動情況作為考核班集體的依據。
為使這項工作健康發展,穩步推進,并做到制度化、常規化,我們根據學校總體規劃,制定了“兩個條例”:全校師生爬山條例、“班集體評先條例”,“三個制度”:請假制度、考核制度、檢查反饋總結制,“四類職責”:學生處、年級組和班主任、體育教師、體育委員及體育干事,“兩個方案”:雨、晴天方案。在“管理鏈”的保障下健全機制,明確責任,落實管理。我們在實踐中務求使規劃成為貫穿整個活動的紅線,條例成為工作的依據,制度成為評價的準則,職責成為工作的思路,這使我們的實踐工作行得實,走得穩。
爬山活動不同于校內的綜合活動,各年級在不同的時間段統一活動,氣勢龐大、情緒高漲,集健身育心為一體的體育課外活動,具有自己的特色。
1.群眾性
由于這項活動的目的非常明確,是一項以促進全校師生體質為主要任務的群眾性運動,所以,它具有簡便、易行、易操作、易評判、易反饋的特點,不同于田徑運動會和其它各類比賽,強調能力強,運動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參加,它適合各個層次、各種能力的學生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身的爬山速度,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學校目的地,雖有嚴格的規定,但也有自己支配的空間,只要人人參加,就會人人受益,因此,深受廣大師生擁護,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2.趣味性
一方面在學校健身氣氛的營造下,學生對“每天鍛煉1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精神有了一定的理解,廣大師生也越來越具有較強的健康意識,充分理解爬山活動的實際內涵,認識到爬山活動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走出校門,走向大自然,尤其在景色迷人,空氣新鮮的天然氧吧里鍛煉,是現代人的一種渴望。因此,爬山運動深深地吸引了廣大師生,成為一項非常健康有趣味的運動,也是高中階段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競爭性
爬山活動的真正目的是耐力素質的練習,所以規定每位學生必須在25-35分鐘從學校出發再回到學校,要求各班記錄終點名次,這就給學生提供了競爭的機會。讓一部分體力好的學生在競爭中展示自己的特長,體驗成功感;給另一部分體力一般的學生提供挑戰自我的機會;又讓一些體力差,平時運動少的學生在“開放自由”的空間里找到自己的快樂,樹立自信。同時,各班的統計與考評,又營造了班集體積極向上、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爬山不僅發展了學生的耐力素質,還發展了速度、靈敏、力量等身體素質。由于爬山路線由上山和下山、臺階與平臺、曲折與陡坡組成,給學生創造了全方位的素質練習條件,不僅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還具有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獨特功能。這項運動本身對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上山需要大擺臂、高抬腿;下山需要大步幅、快步頻;要求掌握有節奏的呼吸方法和全身協調的能力。任何一項運動都需要連續性和持久性,爬山活動更是如此,幾年來,全校學生的耐力素質不但得到了提高,綜合素質也相應得到了發展。近三年,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肺活量的指數在市級同類學校名列前茅;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各年級學生平均值穩中有升;各項綜合素質得到了不斷提高,促進了其它各項運動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三學生面臨升學壓力,學習緊張,免疫能力下降,易受疾病的侵擾。近三年來,從校醫務室的統計情況看,高三學生的發病率逐漸趨于控制,生理機能和心理素質得到了提高,對順利完成學業考出理想成績,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