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體育活動種類繁多,大部分運動會出現活動雙方或幾方的身體接觸,加之體育活動本身具有對抗性強和競爭激烈等特點,在運動中受傷幾乎不可避免。盡管學校體育活動的安全一直為學校等行政單位所重視,但往往都是等意外事件發生后才做處理,缺乏事先預防的觀念,因而使得許多不幸事故的發生,造成學校、家長和學生無法挽救的遺憾。從體育教師角度來說,盡管主觀上試圖避免體育傷害事故,但限于我國體育教師的專業背景和學術水平,絕大多數老師暫時還不具備足夠的防范傷害的知識。此外,我國廣大中小學和部分高校體育教學軟硬件設施的不完善也進一步導致學校體育傷害的頻發,進而限制了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本欄目精選幾篇文章,就傷害事故、運動損傷、突發事件等問題進行因果分析,并提出應急處理的辦法及應對措施,以期為減少學校體育中的傷害事故出謀劃策。
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習慣和能力,為中華民族的強盛、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體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體育工作的大事。從事教育工作,必須重視體育;從事體育工作,必須重視學校體育[1]。但是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因參加學校體育活動而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現象屢見不鮮, 不僅使學生的身心受到極大的傷害,而且也帶來了一系列法律糾紛等問題,給學校體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2-3]。因此,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實施對學校體育活動多樣化的要求和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影響學校體育深入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究其問題的本質不難發現,學校體育運動風險與傷害事故的客觀存在是其癥結所在,因此,如何防止和控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的發生并降低體育傷害風險事故所造成的相關損失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也成為制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
1.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研究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學校是聚集學生實施教學活動的場所,我國大、中、小學在校學生總共有2億多人,這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學校內的各種教學活動,尤其是體育活動,難免會發生意外傷害。有關數據表明,2000年全國中小學生因意外傷害導致重傷和死亡的有14000余人,2001年上升為16000余人,其中因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引發的占有一定比例,并有逐年上升之勢,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社會問題,由此產生的經濟、法律糾紛不但給學校、體育教師和家庭造成了不良影響,也給作為當事人的受傷學生本人帶來了不可彌補的生理和精神傷害,甚至給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壓力。如果糾紛復雜、不能迅速解決而曠日持久地對簿公堂,更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如何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能使學生的運動安全同時獲得確保,便成為校園安全中最為重要的課題。
體育活動種類繁多,大部分運動會出現活動雙方或幾方的身體接觸,加之體育活動本身具有對抗性強和競爭激烈等特點,在運動中受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體育運動是一個高風險性的活動,任何一次失敗或嘗試錯誤的表現都可能造成傷害的發生,不像其他靜態式的學習方式,失敗只是重新再來一次,而體育運動的法律訴訟案件,大多來自運動傷害的發生。因此,欲降低學校活動法律訴訟的案件,運動傷害事故的防范研究即為重要的課題。
學校體育活動的安全一直是學校行政單位所忽視的環節,往往都是等意外事件發生后才做處理,缺乏事先預防的觀念,因而使得許多不幸的事故發生,造成學校、家長和學生無法挽救的遺憾。此外,運動環境、活動項目、當事人身體狀況、任課體育教師情況、場地器材因素的變化等導致事故發生的種類和原因多種多樣,要完整地將學校體育活動傷害歸納為某個或某幾個原因是很困難的。正是基于體育活動這種特殊的性質,所以給傷害事故發生前的預防和事故發生后的處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學校體育活動中運動傷害事故的界定、分類、預防、現場處理和善后安置涉及家長、學生、教師、學校以及醫療和法律等多方面社會因子,還與學校體育學、體育教育學、運動訓練學、運動醫學、學校管理學、法律學和保險學等多種學科密切相關。正因為如此,開展學校體育事故傷害領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2.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現有主要研究分析
我國學者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關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末到最近幾年,才不斷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從我國的文獻資料來看,該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研究分析討論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影響因素[4-5],盡管各家意見不甚統一,但基本認為學校體育傷害是由體育運動傷害風險的客觀性[6]、學校設施不良或管理不善、教師或學生的人為因素和上述幾方面的綜合原因所致。值得指出的是,這一角度的研究雖然能客觀描述當前學校體育傷害的原因,但是大多數是作者主觀的理性分析,而缺乏實際的數據來證明。除此之外,另一部分研究主要為對于傷害事故發生后的責任追究和賠償處理問題[7-8]。在該領域多數研究成果從法律的角度來思辨如何解決糾紛才可以既符合法律規范,又能最大限度體現法律對傷者的人文關懷。盡管近年來已有包括《上海市中小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杭州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北京市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和教育部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在內的多部國家和地方法規出臺,其中又以教育部法規更具權威性,使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后糾紛的解決變得有章可循。但是由于《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部分條款條文的規定已超越其權限范圍、不合理地規避了公平責任等不足之處[9],使得中小學校在具體實施該《辦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與困惑。因此,有學者據此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生后責任認定過程中的公平原則、免責條件和對于加害人減輕處罰的條件等進行了質疑,還有學者對事故后賠償過程中的賠償責任承擔主體及范圍的認定和保險參與賠償兩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從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來看,其法律視角的研究目前在我國方興未艾,大量學者也正在繼續或者即將涉足此類研究。盡管對于事故發生后的法律問題探討和通過各種立法可以積極推進學校體育的實施, 減少體育傷害帶來的損失, 緩解社會與學校的矛盾, 有力地促進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然而,由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界定涉及體育運動風險的客觀性、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復雜性等諸多問題,而且單純事后一定經濟賠償不能彌補當事人(學生)和家庭的所有損失,同時追究責任也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體育教師和學校開展有益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種多樣的課內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因而僅是事故發生后的責任認定以及賠償是不足以解決學校體育傷害的根本問題的。所以,如何防止和控制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并降低體育傷害事故所造成的相關損失應該成為當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研究的重要問題[6]。
3.現代風險管理理論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研究中的應用
在國際上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對學校體育活動傷害的研究。日本、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的研究較早,到20世紀80年代末已有比較成熟的研究出現[13]。國際上普遍認為,體育項目風險事故的發生是偶然的,而大量體育風險事故的發生,往往呈明顯的規律性。運用統計方法去處理大量相互獨立的偶發體育風險事故,其結果可以比較正確地反映體育風險的規律性。根據以往的大量資料,利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可以測算出體育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及損失幅度,并可構造出損失分布的模型,此即體育運動風險的可測定性。也正因為風險是可測定的,所以是可以被管理的!在這一理論基礎上,日本等發達國家引進風險管理的手法切實地在學校實施體育運動事故的防止和安全管理對策[14],并且在學校體育中引進體育保險來轉移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15],成為世界上處理學校體育傷害風險和職業體育運動隊與運動員體育風險的典范。國外的實踐也表明,這是一條比較好的解決途徑,但是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風險理論認為風險總是以一定的概率形式出現,但通過對事物風險性質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人們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規避或減輕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風險理論的研究基礎來自于運籌學、概率統計、控制論、計算機、行為學等眾多學科的發展,而風險管理就是風險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16]。風險管理實際上是一個風險計劃的制定、實施和管理的過程。
讓人遺憾的是,在我國僅有極少數學者意識到這一問題,楊亞琴和邱菀華[10]是其表率,他們根據學校體育教育的組織和項目風險管理技術,結合國內外學校體育教育組織過程中的風險分析以及解決方法的經驗,提出了適合于我國的學校體育教育組織風險管理框架。但令人可喜的是,我國臺灣地區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研究領域處于國際比較領先的位置。部分學者已經不把解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這樣一個涉及家長、學生、教師、學校以及醫療和法律等多方面社會因子的綜合問題體系僅僅局限于簡單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理論性的防范措施,也沒有重點探討事故發生后的責任歸結和經濟賠償問題,而是引入現代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以及社會保險機制以期提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危機管理預警系統和防范體系。施致平[11]建議未來各大專院校的體育主管應在體育活動舉辦之前先確認體育活動的危險因子,并定訂風險管理的因應策略,以建立校園中的危險處理機制和運動傷害的通報系統。陳敬能[12]認為,風險發生之后可以解決風險的方法應該包括事故發生前的管理、事故發生中的管理和事故發生后的管理等三種階段,且不管哪個階段都可以采取規避危險、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和轉移危險等策略來達到正確的風險選擇。以這些學者為代表的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已經和國際“接軌”。
4.結論和建議
1.1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近年呈高發趨勢。盡管目前對于該領域的研究尚未受到足夠重視、影響傷害事故的因子很多以及牽涉到的社會因素和學科比較多,但是鑒于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應進一步加強對學校體育事故傷害領域的研究和探索。
1.2 我國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研究分析討論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影響因素,另一部分研究主要為對于傷害事故發生后的責任追究和賠償處理問題。但是僅對影響因素進行理性分析和事故發生后的責任認定以及賠償是不足以解決學校體育傷害的根本問題的。所以,如何防止和控制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并降低體育傷害事故所造成的相關損失便應該成為當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1.3 國外的現有研究實踐及風險管理研究理論證實應用現代風險管理理論來進行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優勢,能夠實現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防范的根本目的。
綜上所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引入現代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來探討學校體育活動中傷害事故的風險問題,初步構建起學校體育活動中傷害事故的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的理論與方法體系,提出學校體育中的傷害事故的風險應對策略與方法,構建一套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的管理體系,能夠為學校體育中的傷害事故的風險防范提供理論導向和管理運作上的幫助。對學校體育中的傷害風險問題進行研究不僅對于完善風險管理的理論體系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對于保證各級各類學習體育的學生享受和諧社會帶來的溫暖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并可以為各級主管部門在管理方面的決策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陳至立.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大力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質.中國教育報,2006年12月25日第1版.
[2] 郭修金, 周亦瑾.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與預防措施[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 (6) :73-76.
[3] 湯衛東.學校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中的歸責原則及法律責任[J].體育學刊, 2002 ; 9(3): 1-3.
[4] 宋大維,姚蕾.北京市中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畢業)論文,2004.
[5] 肖國良.試析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責任界定[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J],2001;24(1):93-94,101.
[6] 凌平,王清.論體育運動的風險與體育保險.北京體育大學學報[J],2003;26(5):596-597.
[7] 張厚福,張新生,李福田.學校體育中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探討.武漢體育學院學報[J],2001;35(1):28-30.
[8] 宋軍生,馮萌.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賠償主體及兌現途徑的研究.體育科學[J],2004;24 (12) :46-48.
[9] 陳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存在的問題分析.體育學刊[J],2004;(11);3:9-13.
[10]楊亞琴,邱菀華.學校體育教育組織過程中的風險管理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J],2005;22(5):84-87.
[11]施致平.大專院校體育主管風險管理認知與因應策略模式研究.體育學報[J],2003;35,143-154.
[12]陳敬能.體育教師對風險管理之應有的認識.學校體育雙月刊[J],2004;14 (4 ):74-81.
[13] Dibortolo v. Metropolitan School District of Washington Township[M] , 440 N. E. 2d 506 ( Ind. Ct . App. 1982).
[14] 孫金蓉.關于學校體育運動事故防止對策的研究——以日本的事故實際狀態為線索[J].湖北體育科技,2003;22(3):318-319.
[15] 周愛光.日本學校體育保險現狀的研究.中國體育科技[J],2005;41(6):68-71.
[16] 宋明哲.現代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2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