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的要求,為保障中小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正常開展,保證廣大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衛生部、財政部研究制訂了《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是國家對中小學校體育教師、體育場地器材、教學衛生、生活設施、衛生保健室配備以及學生健康體檢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是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期對《國家體育工作條例》、《國家衛生工作條例》的有效延伸與補充。
一、關于中小學校體育教師配備基本標準
《標準》提出:“學校應當在核定的教職工總編制數內,根據體育課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小學1~2年級每5~6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3~6年級每6~7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初中每6~7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高中(含中等職業學校)每8~9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應該說前半句話作為前提,提得相當好,但后邊的數字說明卻給體育教師以壓力。以初中為例,體育教師每周課時就達到18~21節,而且,相當部分學校在課時分配上是按照上限操作,同時在核定的教職工總編制數內,往往是主科教師先安排,然后再考慮體育等“副科”。再者,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體育教師組織課間操(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體育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那么,初中體育教師的周課時就遠遠超過20節,而同樣是初中,語文、數學教師的周課時規定是5節,英語教師的周課時規定是4課時。就算主科教師有批改作業的工作量,那也和體育教師的組織課間操(早操)等性質一樣,20節課才抵“語數”的5節,體育教師每天的工作負擔就顯得相對繁重,還有備課等彈性的工作。而現實是,體育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呈現突出的結構性矛盾,相對的主要是城市超編,農村缺編,可我國80%的中小學在農村。農村中小學師資不足,根本原因是仍然沿襲建國初期優惠城市、克扣農村的編制標準。為此建議:人事部門改革編制工作中的城鄉二元結構模式,在國家核定各中小學編制總額以內,對城鄉學校編制制定均衡配置的新標準。只有使農村中小學校總編制據實增加,才有可能解決好體育師資不足問題。那么,上面所談體育教師的工作負擔才會相對減輕,既保證教學,又兼顧課外體育活動,還能讓體育教師有一定的時間指導學生體育鍛煉和課余運動隊的訓練。
二、關于衛生(保健)室人員配備要求
《標準》提出:寄宿制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學校應配備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學校,應配備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這里就出現兩種情況:
1.一些學生人數較多的名校(比如縣中、市中、省中),規模達到五六千學生,照《標準》就要配備10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而這幾乎或者說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10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支撐一個小型的鄉村衛生院,而學校是以教學為中心和重心,不會在有限的編制中放置這么多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就是配備了,平均下來,在日常的工作日中,10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反而會覺得空閑,不好和教師的常規工作量相比。并且,在計算有關報酬的時候,是把這些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以教師身份對待,還是以一般工友對待,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就像以前的廠礦子弟學校的教師身份認證一樣,往往會讓他們陷入尷尬的境地。
2.大學校如此,小學校更不要談了,學校連衛生室都沒有,更不要談專職校醫或兼職校醫。人事部門現在是按照學生人數給學校一個總的編制,但是沒有具體細化到某個專業人員的比例配備,如何執行,也是一個難題。保健教師由現任具有教師資格的教師擔任,其實也就是兼職,而假如每一個學科都配備一個兼職人員,消防、衛生、營養、交通等等,那么學校就如同一個小社會,機構膨脹,人員繁多,且都是游離在教學之外的。我們建議,教育要由全社會負擔起一定的責任,像校園110一樣,學校也和社區醫院聯系,設置校園120,由醫院派專人負責學校師生的常規醫療服務,財政上則由教育和衛生按比例分擔。
三、關于中小學生健康檢查基本標準
《標準》規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選擇符合相關要求的保健和醫療機構承擔學生體檢工作。健康體檢項目必須包括內科、眼科、口腔、外科檢查、肝功能的谷丙轉氨酶、膽紅素檢測以及結核菌素試驗。健康檢查費用標準由省級相關部門確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健康體檢的費用由學校公用經費開支,其他學生健康檢查費用由省級政府制定統一的費用標準和解決辦法。義務教育階段,過去衛生部門定期到校檢測學生身高、體重、視力等項目,由學生交體檢費。現在不許亂收費,許多學校便停止了學生體檢。現在把體檢費用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列支,照上邊的健康體檢項目,費用也不在少數。而在經濟較發達的江蘇地區,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也只有500元、小學為300元。畢竟學校公用經費不是一個筐,什么都好放在里邊支出,要么造成學生體檢項目的“缺斤少兩”,要么增加了學校的負擔,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造成“厚此薄彼”。筆者以為,政府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經費保障機制,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專設“學生體檢費”,專款專用,不應占用維持日常運轉的公用經費,保證各種經濟條件的所有大中小學生能得到健康體檢。同時,在選擇符合相關要求的保健和醫療機構承擔學生體檢工作方面,建議學校應該有一定的自主權,一為市場經濟下的價格商量;二為避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在選擇權上的一方獨大,滋生腐敗。
(江蘇省通州市川港中學 22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