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的中國車圈,再投有一個地方能比上海更閃亮。
賽車、獎杯,酷車、美女,廠商、媒體,從嘉定的國際賽車場到浦東的新國際展覽中心,從虹橋機場的大幅廣告到延安路高架上的宣傳海報,國際車展和F1 上海站兩項車壇盛事,讓這座海派大都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但就在兩三個月前,恐怕還沒有人敢預測上海的車展和賽車能有這番火爆場面。進入2009年,國際四大車展都已風光不再。先是包括日產、保時捷在內的5大廠商搭伴退出底特律,接著是陰霾下的日內瓦,像歐洲今年的春天一樣清冷。上海車展的前景,自然也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但中國的車市卻給所有人一個驚喜。購置稅下調、“汽車下鄉”補貼,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在中國車市產生了多米諾效應。一季度,在全球車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國車市逆勢增長,共銷售汽車268萬輛,同比增長3.9%。危機,正所謂“危險”與“機會”并存。相對于還看不見曙光的歐、美、日汽車市場,堅挺的中國車市理應擁有更多機會。
夢想照進現實,車市照進車展。之前不太被看好的上海車展,轉瞬間成為了汽車企業和媒體的寵兒,不僅展出規模創歷史之最——17萬平方米,還有破紀錄的上百款首發車和參觀人數總量。
上海,由此成為了今年車展低迷的轉折點。
回顧過去5年的F1中國站比賽,我頭腦中只留存了一個印象,那就是平淡。每逢到賽季末段的上海站,全年比賽經常是大局已定,沒了懸念。但今年比賽的情況卻完全不同。作為今年規則大洗牌后的第三站比賽,沒人知道誰最后能站到領獎臺上。
現在,維特爾和紅牛車隊將永遠都不會忘記上海——這塊讓他們第一次染指冠亞軍的福地。3站比賽終于驗證了FIA和FOM的規則大調整發揮了作用,強隊、弱隊重回一條起跑線。當不允許燒錢積累數據的時候,我們發現人的經驗還是很有用的。博格和紐維,讓F1再現技術天才決定比賽的年代。
上海!上海!我們早已迫不及待,將這里發生的一切精彩呈現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