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971年我對F1產生興趣的時候,賽車還沒有中途進站加油這個規則。那時所有的賽車都背著一個很大的油箱,賽車無須中途加油就可以跑完全程。但是背著這么多汽油畢竟很不安全,一旦賽車發生事故,引發油箱爆炸,經常導致賽車手嚴重受傷甚至喪生。1971年10月24日在英國Bfands Hatch舉行的F1比賽中,瑞士賽車手Siffert就由于事故引發的油箱爆炸失去了生命。除了不安全因素外,載有相近汽油容量的賽車在比賽初期,僅憑借性能優勢就可以確立自己的位次并保持下去。只要不出事故,一般來說最終結果在比賽開始5分鐘之后就能看出端倪。
但從1994年起,一級方程式賽事引入了中途加油的規則,并由此發展出全新的戰術:因為未加滿油的賽車比加滿油賽車要輕很多,因此賽車容易加速,剎車距離短,彎道離心力小,而且輪胎的磨損速度也可以慢下來,所以輕車很適合短時間內超車取得距離優勢。但是,在賽道上輕油策略贏得的時間卻很有可能被進站加油給耽誤掉。所以在進戰加油規則出臺之后,比賽的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相應比賽的可觀賞性也越來越高。
遺憾的是,從2010年一級方程式比賽開始,新規則將不允許賽車進行中途加油。因為每個車隊都有自己獨立的加油設備,由此帶來高昂的使用成本。另外,在賽事進行中加油,也有一定的危險系數。組織者希望通過這個新規則敦促F1參與者有環保意識,節約汽油。下面就是我從老照片中挑選了幾張70年代賽車加油時的照片,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