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循環經濟
2003年11月30日,筆者將循環經濟概括為“四個更”:循環經濟是追求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和更多勞動就業的先進經濟模式。在經濟發展中,如果能達到這“四個更”就比較理想,所以筆者認為,這“四個更”是循環經濟原理的精神實質,是推行循環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半年來,通過在全省各地調研座談,大量循環經濟典型表明,發展循環經濟不僅可以實現“四個更”的愿景,還能應對市場風險、金融危機;不僅能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還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循環經濟催生的九大新產業(環境產業、廢棄物再生利用產業、節能降耗產業、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產業、健康產業、服務經濟、創意經濟、低碳經濟、甲醇經濟),不僅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而且創業就業的新空間非常大。
總結各地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和一些企業遭遇市場挫折的教訓,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把循環經濟、服務經濟和創意經濟融為一體,整體推進,堅持以循環經濟為原則,以創意經濟為引擎,以服務經濟為紐帶,以科學技術為支撐,以政策機制為保障,就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現在,有的循環經濟典型由于市場波動面臨一些困難,而將三個經濟有機融合,整體推動,是抵御市場風險的重要舉措之一。不僅可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更好的生態環境效益,還能解決勞動就業問題。一些突破性的創意還可破解難題,扭轉困境,闖過難關,度過風險。
發展循環經濟,既可用“四個更”的原則規范人們浪費能源資源、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行為,又可用“四個更”的原則開辟創業就業的新空間。還可使就業者在實踐中掌握循環經濟的原理原則,在更大范圍內推行循環經濟。
什么是創意經濟
美國經濟學家羅默指出,新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新創意是推動一國經濟成長的原動力。這表明,新創意能帶來就業的新機會。
創意經濟,又可稱創意產業、創造性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創意經濟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運用,如創意工業、創意農業、創意商業、創意建筑業、創意旅游等等。有些地方還用新的創意來解決能源、交通、環保、金融等問題。
當今,能源資源的約束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迫切需要人們尋求新的出路,從開發客體資源轉向開發人類的主體資源,即極大限度地釋放個人創造力,以創意創造新的產品、新的市場需求和新的就業機會。通過創意策劃和市場運作將各種資源轉化為資本,從而突破傳統資源的約束,為經濟發展開辟新的通道和空間。大量實踐和深入研究表明,創意經濟可以實現“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和更多勞動就業”的愿景。因此,筆者把創意經濟列為循環經濟催生的新產業之一。
國外學者前幾年指出,全世界從事創意行業的人有1億到1.5億,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已經占到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大大高于全球GDP的增長速度。
國內外關于創意經濟的概念有多種不同的表述,筆者從創意經濟的本質要素和它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出發,將創意經濟概括為四句話:“發掘深厚文化底蘊,運用先進科技手段,融入新奇怪特創意,創造巨大財富價值”,這里,創意是核心,文化是啟發創意的重要依據,科技是實現創意的重要手段,文化、科技、創意的有機結合,必將創造巨大的財富價值。
安徽省樅陽縣有位年青人在河南省鄭州市開辦了一家銷售竹涼席的公司。剛開始,他從福建、湖南等地廠家進貨,運到河南去銷售,賺取零售差價,廠家生產什么他就賣什么。漸漸的,這些涼席越來越不好銷。他分析發現,主要是廠家對消費者的愛好缺乏了解,產品千篇一律,功能單一,缺少文化內涵,跟不上市場的變化需求。經過深入研究,他發現涼席產品雖然簡單,但編織涼席卻有悠久的歷史,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據出土文物和有關史料記載,人類社會是先有席制品,然后才有紡織品和服裝。根據這些歷史文化記載,他自行設計“東方王朝”牌系列席產品,花色品種繁多,委托廠家按設計式樣生產。在使用功能上,有睡席、枕席、坐席等;在產品質地上,有竹席、草席、麻席、真皮席等;在文化內涵上,有“風”、“雅”、“頌”系列儒家文化清涼席;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家庭,開發出“家和萬事興”系列涼席。通過新創意,不斷開發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多樣化的席產品,品牌效應逐步顯現,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高,銷路大開,企業快速成長。他已在河南、陜西、河北、安徽等地發展了幾百家連鎖店和加盟店。年銷售收入由過去幾百萬元上升到幾千萬元,提供的就業崗位也由幾十個上升到一千多個。
什么是服務經濟
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第13條首次提出“有條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瑞士產品生命研究所所長瓦爾特·斯塔爾說,“服務經濟對實現中國的循環經濟戰略以及德國、日本的循環經濟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服務經濟是實現循環經濟模式的重要途徑;而循環經濟理念又是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原則。
服務經濟,也即現代服務業,主要包括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新型服務業三部分。其中新型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信息、中介等。發展服務經濟不僅可以促使循環經濟和創意經濟的實現,提升自身的效益,還將有力地推進創業就業。
經濟和科學技術實力較差的地域、企業和個人,可以從事基于簡單勞動的傳統服務業。服務業是一個非常寬闊的行業,只要具有服務意識和創新思想,就能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服務資源和產品來。
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高達75%,我國只有40%左右,不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而且低于發展中國家45%的水平。
筆者在宣傳推行循環經濟的實踐中感到,在當今市場經濟激烈競爭和產業結構調整轉移迅速加快的情況下,要加快轉變和創新發展方式,調整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又好又快的發展工業經濟,不發展服務經濟不行,亟需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搞好服務業外包。香港利豐集團董事會主席馮國經通過多年研究發現,在綜合物流業從原料到消費的整個價值鏈中,制造環節的價值只占1/4,而3/4是在交換環節產生的,后者最具降低成本的空間,而且能增加一大批新的就業崗位。
2006年元月上旬,筆者在霍山縣調研時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與服務經濟,建立農村服務體系,創新服務體制和機制。要突出抓好生產性服務業,即生產前的服務,做好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策劃,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良種良法的優選,新產品的研發、設計,環境友好投入品(化肥、農藥等)的選購和創新;生產中的服務,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種養加水平,優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改進生產工藝和操作條件;生產后的服務,發展現代農村物流、冷鏈物流,優化品牌,拓寬渠道,搞好市場營銷。發達的物流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它不僅是生產后的服務,而應是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服務,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有效途徑。還要大力培育與新農村建設關聯大的金融、保險、信息和中介等新型服務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要求經濟實力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還要從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全面小康生活的需求出發,來拓展服務范圍,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筆者認為以上論述實質上是“第一產業的第三產業化”;是對“服務經濟的核心是‘第二產業的第三產業化”’這一觀點的重要突破。
整體推動促發展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無論是循環經濟還是服務經濟、創意經濟都可以促進創業就業。在實踐中,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把三個經濟融合起來,整體推動,效果更好,不僅可以促進創業就業,提高經濟效益,而且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實踐表明,發動大家都來創意,與只靠少數人的創意,效果大不一樣;將循環經濟、服務經濟、創意經濟融為一體,整體推動,與單一地發展這三個經濟,效果大不一樣;堅持在各個領域開展創意創新活動,與只強調某一領域的創新活動,效果大不一樣;自覺地融合與自發地發展,效果大不一樣;經常保持創意意識與缺少創意意識,效果大不一樣。在創業就業問題上,如果能運用這“32個大不一樣”的思想方法,肯定會大有成效。
我們從中國人口多、人均能源資源少的國情出發,從總結發展循環經濟的成效和經驗出發,提出了“壯大循環經濟推進創業就業”這一重要觀點。因為它符合國情、符合實際,在實踐中已經起到引導、促進、推動的作用。它還是一個重大課題,需要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創新,總結新經驗,作出新貢獻。
(作者系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