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濉溪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工業強縣主戰略,堅持全黨抓經濟,核心抓工業,重點抓項目,突出抓招商,全力創環境,相繼開展“工業發展年”、“園區建設年”、“作風建設年”活動,加強園區載體建設,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縣域經濟駛上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2006年以來,濉溪縣GDP年均增速15.1%,財政收入年均增速42.7%,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49.8%,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71.9%;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接近80億元,工業占GDP的比重近40%,人均GDP邁過1000美元大關,由2005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名48位躍升到2008年的28位。經濟結構實現了由傳統的農業為主向工業主導的重大轉變,進入全省一類縣行列。
濉溪縣多年堅持一手抓“硬”環境建設,一手抓“軟”環境治理,為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開展“園區建設年”活動,主攻基礎設施建設,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6個鄉鎮工業集中區形成了“1+6”的園區格局,構建起設施配套、功能較為齊全的投資平臺,使園區經濟快速成長,縣開發區被評為“全國百佳科學發展示范園區”。按照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思路,明確開發區和鄉鎮工業集中區產業定位,目前,濉溪已形成礦產采選及煤化工、機電制造、新型建材、針紡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五大支柱產業。2007年,浙江店口8家企業相約而來,集體落戶,以水暖管材生產為特色的“店口工業園”成為開發區的園中園,加之家園型材以及恩遠、銀豐和惠通多個鋁業項目的落地,濉溪逐步成為皖北地區大型建材加工基地和流通市場。隨著以生產壓縮機、微特電機、電源制品等產品為主的廣博機電、天科機電等十幾家與小家電配套的制造企業相繼落戶,“小家電工業園”成為開發區內又一“園中園”,濉溪將成為皖北家用小電器生產基地。隨著金沙紡織、蕭山黃麻高織、浙江芳萍紡織、諸暨泰榮針紡等20余家針紡服裝加工企業的落戶,形成了以針紡為特色的乾隆湖工業集中區。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和便捷的交通物流優勢,新加坡順發食品、全國500強南京雨潤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10余家食品企業迅速集聚,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百善食品工業園”,濉溪作為皖北地區食品工業高地的生機與活力日益凸顯。為此,濉溪在今年的浙商大會上被評為“2009浙商最具投資潛力城市”之一。
今年以來,濉溪縣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創新發展舉措,搶抓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機遇,扎實開展“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有力拉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1-6月份引進規模項目21個,在建億元以上大項目12個。在宏觀經濟形勢趨緊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全縣GDP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7.2%,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近2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超過50%。同時,注重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設立專項資金,解決歷史上企業改制遺留的職工社保等問題。并成立全省首家信訪調處中心,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維護經濟社會和諧穩定。
在縣域經濟由農業為主成功向工業主導轉型的基礎上,濉溪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分析縣情,針對本縣能源資源面臨的潛在危機,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探索產業轉型,努力調整經濟結構,繪就轉型發展的宏偉藍圖,推進縣域經濟的“六大轉型”。一是以實施工業強縣為核心,著力推動資源型產業為主體向多元產業轉型;二是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著力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三是以拓展消費市場為重點,著力推動傳統商業向現代商貿服務業轉型;四是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抓手,著力推動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轉型;五是以宜居、宜業為目標,著力推動發展滯后型縣城向功能完善型縣城轉型;六是以優化發展環境為基礎,著力推動傳統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務型政府轉型。力爭到2012年,現代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狀況顯著改善,城市功能顯著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到2020年,基本完成轉型任務,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的轉型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中共濉溪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