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檔案制”是把千部推到實踐的第一線去,推到矛盾的“風口浪尖”上去,更讓一直自認為老大的黨政機關感受到一種空前的機制性壓力。
如何把干部推到實踐的第一線去?各個地方和部門一直在實踐中進行探索,但能真正做到務實有效、科學可行的并不多。從2008年6月開始,浙江省浦江縣建立“辦事檔案制度”,是具有突破意義的成功范例。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對“辦事檔案”制度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先后三次作出批示。浦江縣委書記張亞偉認為,實行這個制度,就是要把干部推到實踐的第一線去,推到矛盾的“風口浪尖”上去。
拿高分還是得低分,全靠自己干
“甘泉工程”是浦江縣為解決農民飲用水而啟動的民生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縣甘泉辦干部與鄉鎮干部一道,在完成規定的84個村“甘泉工程”基礎上,一口氣增加了36個額外項目,解決了462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浦江縣因此被列為國家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長效管理試點縣。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由衷地說:“干部整天為我們勞碌奔波,滿負荷運轉。他們真是老百姓的好辦事員?!?/p>
浦江實施辦事檔案制一年來,成效非常顯著。首先是形成了能夠促使干部自覺積極努力、勤奮工作的新型工作機制。
辦事檔案把每個干部平時的工作情況都做真實記錄和年底公開,每個干部的實際業績都放到了公布欄里,做多做少、干好干壞,均一目了然。這樣就迫使每個干部即使不求上進,也得顧及面子而不甘落后,也不敢落后。有干部說:“辦事檔案就是我們的成績單,拿高分還是得低分,全靠自己干?!?/p>
于是,擺資格、老油條、打算混跡到老的心理沒有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表現消失了。干部們為了給自己的“辦事檔案”添上光彩的一“筆”,就從“要我干”變成了“我要干”,從“推著干”變成了“爭著干”,從馬虎湊合、牢騷滿腹變成了認真用心、誠懇無怨,從“怕多做累死”變成“怕少做閑死”,極大改變了干部的精神狀態和實際表現,
“辦事檔案”成為推進干部作風轉變的“一劑良藥”。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實效,就是因為這一實踐遵循并實施了最重要的公共管理原理之一:抓住個人績效管理,促成個人自發調動積極性,形成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內生性開發管理機制。在這個機制下,就形成了一個動力極大而內耗極小、成本極低而績效極高的人力資源開發管理過程和績效管理過程,實際也是公共管理實踐的一個切實突破和重大成功。
無論站在哪個角度,創造和取得更好更高的績效,都是任何組織一致追求的目標和最難做到一件大事,而浦江縣建立并實施“辦事檔案制度”,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機關內部、單位之間原來存在的那種懶散拖沓、無為混跡、推諉扯皮、效率低下、荒怠政務的情況再也無法持續下去了,否則,不僅面子上過不去,而且績效關也過不去,還會使每個成員都受到多種負面影響。顯然,一直自認為老大的黨政機關感受到了一種空前的機制性壓力,并做出了高度敏銳而積極的反應。
逼著干部去干事
倒逼干部,是“辦事檔案”科學機制的重要作用之一。辦事檔案制度規定,各部門各單位要記錄日常工作,到年底每個機關單位的實際業績都要在墻壁或者屏幕上進行公開,各部門各單位的年度績效亦將由此考核確定。
為了有效實施,浦江首先是分層立制,對全縣干部分兩層進行建檔管理。
第一是縣級層面,即在縣管班子和干部范圍內建立辦事檔案。在處科級,領導班子辦事檔案共建有61份,領導干部辦事檔案共建有421份,后備干部辦事檔案共建有103份。其考評主體是專門成立的考評督查辦公室,由縣委組織部長為主任。
第二是科級層面,即在縣機關部門、鄉鎮街道范圍內,對各單位中層及以下干部共建有800余份辦事檔案。其考評主體是主管單位建立的考評督查小組,由單位分管領導擔任組長。每個層級的檔案主要通過干部主動申報和組織記錄,把日常工作中的事記錄下來。
同時,分別監督,嚴格檢查,確保真實與公信。主要是分三種渠道,對辦事檔案制度的實施進行檢查監督?!强h考評督查辦公室監督。二是特邀監督員監督。特聘12名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老干部代表為特邀監督員,適時開展監督。到2009年5月,特邀監督員對全縣59家單位、160項創業承諾目標和攻堅破難事項開展了7次專項督查,并核實這些單位和相關干部“辦事檔案”的記錄情況。三是群眾監督。將領導班子和干部“辦事檔案”在一定范圍內公示,并通過開設網上信箱、開通督查電話、建立QQ群、設立觀察點等渠道,廣泛接受群眾對領導班子和干部創業干事及“辦事檔案”的監督舉報。2008年6月以來,縣里共收到相關群眾舉報25件,縣委責成縣考評督查辦公室派出調查組專門進行調查核實,在此基礎上,對涉及的10名干部的“辦事檔案”原有記錄予以核銷,并在全縣進行了通報。
由此可見,辦事檔案就是對考評對象平日工作的真實紀錄,是獲得及時真實、客觀全面的事實依據或績效信息的最有效方式。而且,浦江正確利用辦事檔案,有效實施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到2008年底,用來進行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的功能與價值就得到非常充分的體現。首先,根據辦事檔案進行年度考核,由此確定每個干部的實際勝任性,年底公開工作檔案。其次,對干部和團隊所做工作的實際水平和貢獻,用辦事檔案說話,由此進行的評優評先令所有當事人和廣大群眾信服。再次,根據辦事檔案來考慮選拔任用干部和調整使用干部??h里考察干部首先依據其個人的辦事檔案,在列入擬提拔干部名單或者調整使用名單時還要附上辦事檔案,供縣委常委會或全委會審查、討論和票決時參考使用。
無為則無位,有為才有位
績效管理的最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在具體的組織人事工作中切實使用績效管理結果,一定要兌現績效獎懲,形成—個正確的用人導向和用人機制,并進而由此反過來促成更靈敏有效的績效管理機制和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在實踐中,浦江縣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對考評結果進行組織人事化的運用。
2008年,依據辦事檔案形成的干部考評結果,有3名領導干部被考核不合格,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辦事檔案中有不良記錄。此外,辦事檔案還反映出一些干部存在不作為、亂作為、占著位子不辦事、作風浮亂不踏實的問題,其中有8名縣管干部問題尤為突出,結果在2008年干部人事調整時,分別被撤職、免職或調整交流。
而那些被考評為“作風過硬、績效優良”的干部,則能得到提拔重用。白馬鎮原社會事業辦公室主任陳建成踏踏實實、埋頭苦干,2008年做了大量具體工作,包括協助縣領導完成500畝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指導幫助聯系村做好康莊工程、甘泉工程、農村電網改造、有線電視“村村通”等民生實事都記錄在他的“辦事檔案”中。他的這些表現非常突出,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充分肯定,于是在年底就被提名為副鎮長人選。事實上,像這樣充分依據辦事檔案提拔重用好干部,在2008年干部調整時,全縣總共達到56名。
通過這些重要的改革實踐,廣大干部也充分認識到:無為則無位,有為才有位。作風表現和業績事實就是選人用人的客觀依據,只要埋頭苦干,干出實績,作風過硬,群眾認可,就一定有得到提拔重用的希望。特別是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地方堅持工作的干部不圖虛名,踏實干事,在辦事檔案中表現出很高的人氣指數,就都能得到更好的提拔重用。
就這樣,辦事檔案制度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實現了組織認可和群眾公認的有機統一。
辦事檔案是干部和機關“顯衣冠、露品行”的一面鏡子。在這個鏡子中,干部和機關有沒有干事、干了多少事、干得怎么樣、群眾滿意不滿意,均一清二楚。干部和機關能夠在對照中找到差距,在比較中增添動力,形成了良性、積極的競爭機制和互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