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有個問題想對你說,不過你要發誓不能跟任何人說。我喜歡上了我們班上的一個男生。他成績好,體育好,而且非常幽默。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喜歡上他的。這個念頭壓在我心里好久好久了。我想對他說,又怕他拒絕;不說吧,心里實在是難受。我也知道我們現在學習任務重,不該談論這些事情,但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我現在都開始討厭自己了,覺得對不起老師和父母,可我該怎么辦呢?這是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同學寫給我的一封信。
早戀對于教師和家長來說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一旦教師和家長發現了早戀的苗頭,多半會堅決制止,大有不拆“鴛鴦”誓不罷休的干勁兒,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導致學生在壓力下自暴自棄。
那么,該怎么對待中學生的早戀現象呢?我覺得作為老師和學生家長要正視,不要把它視若洪水猛獸,要認識到這是學生在走向成熟過程中的正常心理現象,慎重處理,巧妙引導,讓他們自然地渡過愛河,切忌不明智地簡單處理。
一、要善于發現
學生的早戀常常帶有很強的隱蔽性和羞澀感,一般不會向人公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是自己的好友和父母也是如此。但即使再秘密總會有所表現,關鍵是要善于發現。首先他們的精神面貌會發生變化。有人說,初戀是神秘的使者,它能調動人的內在力量。初戀的女生特別害羞;即使是平素沉默寡言的男生,也會變得興高采烈起來。其次是衣著、語言、行為的變化,只要細心,就會發現線索。
二、正確引導,不要聲張,更不能搞得滿城風雨
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純潔的感情。要曉以利弊,動之以情,引導學生解脫,或通過有趣的活動,巧妙地引導學生渡過愛河。作為學生自己,要想辦法使自己解脫,不要陷得太深。學生在戀愛時,痛苦煩惱都是正常現象,關鍵要學會宣泄和轉移。所謂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惱告訴自己最信賴的人,一吐為快,或把火發在日記上,以此來減輕心理壓力。所謂轉移,就是要充實自己的生活,多關心點國家大事,多參加集體活動,把自己放到集體當中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學習上。同時,學會用自己堅強的意志來控制這種感情,要培養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讓這種感情任意滋長和蔓延,更不能讓這種感情輕易流露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情緒就會逐漸穩定下來。
三、理解
要懂得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要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角度,去看待他們所產生的各種言行和情感,歌德說:“天下哪個倜儻少男不善鐘情?天下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因此,不要輕易地把一切涉及性的問題都看成是道德問題,更不要將其看做比任何其他道德問題都不可饒恕的問題。
四、尊重
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隱私。對于學生中出現的情愛方面的種種問題,切忌不問原由一味指責;也不能動輒訓斥謾罵,嚇唬威脅。對這類問題一般不宜當眾點名批評。由于心理活動是一個人心靈最深沉、最神秘的一角,遇上矛盾往往斗爭激烈,有的一瞬間的思想變化會影響終生。在這種情況下,自尊心是一個人重要的心理平衡力量。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真誠地尊重學生,啟發和保護學生的自尊、自愛和自重,不搞“擴大化”和“屈打成招”,不任意挑明朦朧的感情。對于學生個人生活中不宜公開或不愿為他人所知的個人隱私,即使得知了也不外泄和傳播。這是尊重學生人格的需要,也是取得學生信賴,有利于引導和教育的重要條件。
五、寬容、發現有性失誤或性偏差的學生,應采取寬容的態度
應該看到,少女正在學“走路”,因而難免不在人生的道路上摔跤。盡管他們由于意識沒能控制自己的生理、心理沖動而犯了錯誤,但其動機往往具有“孩子氣”,且其錯誤的行為往往與道德觀念、法制觀念淡薄和自控能力缺乏有關,這與成年人有著根本的不同。因此,對他們錯誤的行為,應采取寬容的態度。當然,寬容不是說可以原諒學生的一切錯誤,當他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利益,違反了社會道德準則時,則不能姑息養奸,應嚴加管教。
六、適度
在對學生的早戀問題進行疏導時,還須注意適度。所謂適度,即把握好教育分寸,適可而止。比如,在追究學生錯誤事實時,要留有余地。只要能把握住問題的實質即可,不要過于追究具體細節,以免造成學生隱私的侵害和自尊的挫傷。基于同樣的考慮,對學生的早戀問題,要盡可能為其保密。
七、采取措施,主動預防
蘇霍姆林斯基說:“重要的是要在青年小伙子對姑娘產生愛慕之情以前,就應該教育這些未來的男人正確對待姑娘的美,也就是把這種美作為人的美來贊賞,對這種美充滿尊重的感情,而姑娘也應該從多方面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的興趣、志向和情感的境界更高、更美、更富有創造性。”這就提示我們為了防止學生早戀,必須主動采取措施。為此,教師和家長應主動教育學生正確對待異性,要自尊、自重、自愛;要給學生作生活底蘊的啟蒙和人生責任的啟示,使之懂得兩性關系上應有的道德標準,在心靈深處用道德力量駕馭自己的感情。這樣,不僅可防止和減少早戀問題的產生,即使出現早戀也不至于發展為“越軌行為”。
在具體的預防措施方面,可以通過組織主題班會、集體團隊日活動、出黑板報、組織討論、演講比賽、作“倫理性談話”以及集體和個別咨詢等形式,教育學生懂得:中學生為什么不宜談戀愛?如何明辨和對待來自社會的不良風氣影響?什么是男女同學之間的純真友誼?如何培養抗拒誘惑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怎樣消除性煩惱走出早戀這塊“沼澤地”?……總之,正像俗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說的那樣,采取措施主動預防,把工作做在前面,就可以避免被動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頂山市第四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