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當今語文教學提得最多、最響的一個問題。那么如何將其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呢?筆者認為應瞄準學生的心理特點,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把握學生的心理流向,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講主要采取情境感染、實踐競爭、榜樣示范三種方法。
一、情境感染法
情境感染即情感心理交流過程。人的情緒和情感總是相互感染的,教學活動既是知識、信息的交流過程,又是教師、教材、學生間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悅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學生,從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動機與需要,也就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語文的閱讀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語文學科發揮其獨特魅力的優勢所在。語文閱讀材料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資源,或以其高尚的情操震撼人的靈魂,或以其完美的人格蕩滌凈化人的情操,或以哲理啟發人思考,或用美感熏陶人格。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了立體情感教學法:將音樂、美術、語言三種藝術手段完美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手腦眼口耳多種器官,讓學生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創設立體教學情境。(1)以美麗的畫面牽動學生對情景的體驗,例如在教學《荷花淀》時,給學生們展示了我在故事發生地白洋淀旅游時拍攝的一組照片,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亭亭玉立的荷花,穿梭其中的小船,仿佛讓學生們身臨其中,感受到抗日戰爭時期荷花淀獨特的意境美。(2)以震撼心靈的音樂,激發學生對情境的感悟,例如凄婉、纏綿的小提琴曲《梁祝》激起了學生對美好愛情的由衷贊頌,對封建禮教的無限憎惡,以此曲導入,《孔雀東南飛》的情境早已輝映在學生的心坎上。(3)用情感豐富的語言,感染學生對情境的再現。如以慷慨激昂、抑揚頓挫的語調講述高爾基的《海燕》。在教學《荷塘月色》時,以低沉、舒緩的講述將學生帶進朱自清矛盾、復雜的內心世界。
二、實踐競爭法
實踐競爭法即安排學生親身實踐,組織學生激烈競爭。語文教學的源頭就是生活,所以要倡導學生大膽實踐,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這樣在反復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筆者在讀寫訓練過程中,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去學習語文,在我的教學活動中有評析課、辯論課、朗讀課、速讀課等豐富多彩的學生實踐活動。同時讓學生將學得的知識重歸于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動手、動腦、動口。例如,“給父母語言表達挑刺兒”“給廣告找語病”“給家庭擬計劃”“給班級寫聲明”等。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實踐了生活處處有語文。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注意競爭意識的激發,充分利用小組討論、小組競爭、評選最佳、爭當最優等方式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又激發了學生的爭先創優的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習的動力。
三、榜樣示范法
榜樣示范法即高尚人格、高深學識、高超教育藝術的影射法。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強、富于幻想、可塑性大的特點,他們容易把來自各方面的人物思想意識和人格行為作為自己的仿效模式,然后以其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現出來。語文教學本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做人的教育,所以我們語文教師要注重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功底,廣博豐富的知識積累,流暢優美的語言表達,嫻熟美妙的寫作技巧,高尚崇高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影響學生,這種影響的作用是耳濡目染、日積月累的,其作用不可低估。
(河北灤縣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