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語是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重要意義不可忽視,運用導語要注意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簡潔性,以縮短學生與教材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導語;新聞焦點導語;音樂導語;詩詞導語;針對性;新穎性;趣味性;簡潔性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語,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導語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和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可以說,導語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準備動作”,為師生即將進行的思維活動作好心理準備。教師精心設計導語,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
一、常見導語形式
導語形式多種多樣,關鍵在于靈活運用,精心設計。據說托爾斯泰寫《復活》的開頭有20種稿本,更驚人的是他寫的《生活的道路》一書,所寫序言稿就有105種之多,可見藝術家們為精彩的開頭所下的苦工夫。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更應在教學導語上絞盡腦汁。
1. 新聞焦點導語。中央電視臺有一個《焦點訪談》欄目備受觀眾喜愛,其主要原因一是它的新聞性,二是在于它是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關注的焦點。若用新聞焦點導入新課,一定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時可采用下面的導語: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美國最近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落選了,這是美國外交上的重大失敗,多年來美國經常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以“人權”為借口,指責和批判其他國家,實際上是對他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因此美國落選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是其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挑起戰爭,制造數百萬人生靈涂炭的災難的必然結果。這就應驗了大家熟悉的一個成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那么,這個成語出自誰寫的哪一篇文章?你們能用文中的結論來證明美國外交失敗的原因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2. 音樂導語。音樂可以迅速調動人的情感,用同學們熟悉的抒情歌曲激發其興趣,撥動其心弦,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朱新敏老師在一節題目為《親情》的作文課前,先播放滿文軍演唱的《懂你》,那時而低沉、時而高亢、時而如泣如訴的旋律,使不少同學淚眼迷離,情難自已,然后適時點撥:“聽了這首歌,同學們一定心潮難平,我們不能因親情不求回報就漠視它的存在,更不能因為司空見慣就覺得理所當然。讓我們拋開紛擾,靜靜地感悟一下親情,體驗這一份親情,并把它傾訴出來 ,作為獻給親人的一份禮物吧。”此時,同學們多處在一種激動的氛圍中,有的凝神思考 ,有的與同學交流,有的已奮筆疾書,大家都進入了寫作的境界,可見音樂的導入會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情感。諸如此類,可以播放新疆民歌導入對《天山景物記》的學習;播放張明敏《故鄉的云》將學生帶入《故鄉的榕樹》那濃濃的鄉情氛圍之中;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導入《孔雀東南飛》等,不再贅述。
3. 詩詞導語。抒情是詩歌的根本特點,一切優秀的詩歌莫不飽含著詩人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因此,上課伊始,引用古詩詞(或歌詞)去扣動學生的心弦,喚起他們豐富的聯想和情感的共鳴,不失為一種理想的導語方法。一位老師在講授《長江三峽》一文時,先發問:“同學們,‘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中‘楚江’指的是什么?”生答:“長江。”師又說:“是的。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它養育了龍的傳人,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面對長江發出了無限感慨:‘滾滾長江東逝水,大江東去浪淘盡。’然而,對長江的贊美最有力的還是《話說長江》的主題歌詞《長江之歌》: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有感情地朗誦)。“今天,我們學習《長江三峽》(板書)不但要領略它奇麗迷人的景觀,還要回顧它古老而燦爛的文化。”這樣,就有力地感染了學生的情緒,把他們帶入一個特定的氛圍之中。
二、運用導語注意事項
導語運用好了,會活躍整個課堂教學;若運用不恰當,則會吃力不討好。運用導語須注意以下要求:
1. 導語要有針對性。其一針對教學內容而設計導語,使之建立在充分考慮了與所授教材內容的有機聯系的基礎上,而不能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贅疣。其二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知識能力基礎、愛好興趣的差異程度而設計。
2. 導語要有啟發性。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高昂的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為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以教師在上課伊始就運用啟發性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必能有效地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熱烈探求。
3. 導語要有新穎性。贊科夫認為:“不管你花費多少力氣給學生解釋掌握知識的意義,如果教學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那么這些解釋仍將落空。”一般說來,導語所用的材料與課文的類比點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竇,越能吸引人。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令學生耳目一新的刺激,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感知態度,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
4. 導語要有趣味性。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一堂課之所以必須有趣味性,并非為了引起笑聲或耗費精力,趣味性應該使課堂上掌握所學材料的認識活動的積極化。”充滿情趣的導語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劑課堂教學的氣氛和節奏。師生間往往在會心的笑聲中達到默契交流。
5. 導語要有簡潔性。語言大師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這個見解是極為深刻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導語要精心設計,力爭用最少的話語、最短的時間,迅速而巧妙地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及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導語要體現一個“新”字,講究一個“活”字,唯有如此,語文教學導語才能常用常新,并給語文教學注入無窮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班巴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
[3]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李如密.試論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新課[J].課堂 教材 教法,1993.
[5]全國特級教師經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衛輝市第一職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