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師對學生的無比熱愛。愛,是啟動教育者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通向學生心靈深處的道路;愛,是創設優化的教育環境的瑰寶。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孩子,了解孩子。無論他是出生于干部權貴之家或平民百姓之家,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后進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我們學校地處城郊,近年來隨著外省民工的不斷涌入,我校農民工孩子日趨增多,因此,對農民工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重要任務,他們的教育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的合理和公平,我們的宗旨是給他們多一份關愛。在《福州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中也提出:各有關學校對農民工子女要做到“三個一視同仁”、“三個特別照顧”。“三個一視同仁”是:對農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評優評先、入隊入團等方面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三個特別照顧”是:對學習困難者、家庭經濟困難者、生活不便者給予特殊照顧。
一、生活上“愛”的關照
農民工的孩子來自四面八方,他們的父母為生活而奔波,這使他們從小就開始獨立生活,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遇到許許多多困難,他們的生活是如此艱辛,更需要教師的愛,對農民工孩子來說,他們會把對父母的愛遷移到教師身上。為了博得教師的愛,他們會努力地守紀律,努力地完成教師提出的一切要求,當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時,就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并在這種滿足中發展了自我的價值感,激發奮發向上的力量和信心。學校寄午生當中,多數是農民工的孩子,我常放棄午休,融入其中,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與每個孩子親切交談,噓寒問暖。我校四川籍學生劉高燕,自小失去父親,一年級起就隨母親來我校學習,由于沒有了父愛,這個孩子性格孤僻、任性,對學習也是心不在焉,針對這種情況,我經常找她理解內心困惑,從而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充分發揮她的優勢(體育方面和班級管理能力方面),并進行了家庭調查,有時還利用空余時間進行面對面談心,到了三年級時,這位同學不但改變了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而且在成績和個性發展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可見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悉心的呵護是孩子成長的源泉。
二、學習上“愛”的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是愛的延續,愛是打開心靈的鑰匙,是建立尊師愛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的根本和源泉,“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要尊重、理解、幫助、支持和賞識學生,使學生感到被接納與信任,使其經歷體諒和鼓勵;使其潛能得到發展并升華到發揮,讓學生能在一個快樂、和諧、寬松的環境中成長。由于農民工孩子的先天遺傳、家庭教育、生活環境,以及個人經歷不盡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體力等必然各異,他們的家庭教育、生活環境比城市孩子落后,因此,特困生更多。每個學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眼光,每個學生都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每個學生的現在都將影響著國家的未來,其意義不可輕視。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善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給這些農民工孩子多一份關愛。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倦,態度上不粗暴,要用一片真誠的愛心,去叩啟他們的心靈之門,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比如,在課堂上不要緊緊盯著優等生,應多給農民工孩子創造條件,鼓勵他們舉手發言,及時給予肯定、獎勵,使他們也能自信地面對學習,課外積極輔導,幫他們查缺補漏。來自貴州的孩子陳盛杰,初入學校時,由于學習基礎較差,成績一直處于及格線以下,因此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經常不做作業甚至有曠課現象,得知情況后,我主動上門進行家訪,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并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他進行溝通,打消了孩子的顧慮,并能在短短的時間里,使這位孩子重新振作起來,積極投入到集體中來,體會集體的溫暖,同時我也與他建立了感情,成了知心朋友。我相信愛是打開心靈之窗,孩子需要愛,只要我們付出真誠的關愛,一定能融化一切的。
三、情感上“愛”的熏陶
我們要培養農民工子女的一份“愛”心,這份“愛”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和同學相處的包容心。居里夫人曾說:“我們要有愛心,更要有恒心。”一個人所具有的愛心是所有人發明創造的巨大動力,有了愛心,才會自心、勇敢、堅強,敢于創新,沒有恒心,就沒有獨創,就難以成功。小學生在人格上有與成人同等的要求,只是他們思想單純、幼稚,心理感情較脆弱,容易受到挫折傷害。教師在教學、集體活動中或平時生活接觸中,要尊重學生(尤其是農民工的孩子)的人格,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努力創設一種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情感交流活動中,樹立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促進求知欲,重視自我價值,心理學認為自信的成功基石,是一種可貴的心理狀態,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起來;相反,缺乏自信的學生會阻礙學習。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活動有的放矢地培養這些孩子自尊、自信的心理。善于發現他們的心靈之光,適當表揚,增強自信心。小學生爭強好勝,愛表現自己,并希望得到老師的承認和贊許,這是他們獲得成功的基礎。因此,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講就非常重要。平時教師要有意識采用鼓勵性語言,去喚起這些農民工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處于最佳狀態,不會因自己的家庭條件而產生自卑感。在去年迎元旦排練舞蹈節目中,一個農民工孩子主動報名參加,幾個同學嘲笑說:“這樣的土八路也能上臺。”我見他臉紅到耳根,就立刻給他解圍,說:“誰說不能,你能自告奮勇,這是好樣的,老師相信你能行,而且還是最棒的!”后來在訓練過程中,他特別用功,也很吃苦,帶著那么重的獅子頭堅持訓練,最后這個節目演得很成功,這個軍功章中有他的一份功勞,同學們都刮目相看,這次成功揚起了他自信的風帆,隨后,他學習更用功了,成績進步了,家長能不高興嗎?
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教師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事業,這一職業應該是神圣的。愿我們以神圣的態度,在這神圣的崗位上,把屬于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們無愧于自己的學生,無愧于這些為生活而奔波的家長們,無愧于黨的教育宗旨,以使我們的學生無愧于生命長河中的那段青春年華。
(福建永泰城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