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高文化課教學為專業技能建設服務是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英語作為一門較為基礎的文化課,如何為專業技能建設服務是很值得我們職高英語教師探討的一個重大課題。筆者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為原則,從學科定位、學生定位、教材整合、教法探究等四個方面對此進行分析,尋求對策。現圍繞 “如何實施英語教學活動,真正達到為專業服務”這一主題作一些淺易的探討。
關鍵詞:職高英語;科學定位;服務專業;教法探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勢頭迅猛,沿海許多地區已經從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逐步提升到普及十二年高中教育,初中升學率達到95%以上。然而,一個誰也無法回避的事實又擺在了人們面前,那就是隨著升學率的不斷提高與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職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文化素質也必定會相應地有所下降,英語基礎又是差中之差,學生對英語課的學習沒有興趣,課堂上一問三不知,大部分職高英語教師對此只能感嘆而已。
面對這樣的現實,任何抱怨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有分析原因,找出對策。那么,如何讓英語基礎課教學服務于專業課,立足于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原則,培養出新世紀高素質的人才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學科定位、學生定位、教材處理、教法探究等四個方面來進行探索。
一、學科定位
職高英語教學首先應該定位在它是一門“為專業技術理論課服務”的基礎課程。之所以這樣定位,原因是:職高學生畢竟要在三年之后憑其所學專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求得生存。如果我們也像普高的老師一樣用“爭學時”的方式來加強英語課學習的話,這樣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專業學習,那么也就違背了學生來校學習的初衷。
我們要為國家培養的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而職高學生絕大多數沒有“大學文化氛圍熏陶”的機會,因此在職高學習過程中有必要進行基本的文化素養的培養。目前許多學校重專業而輕文化,再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嚴重,為增加專業課的學時,而砍去了很多英語課。其實,隨著世界的全球化,英語基礎課與專業課有著許許多多的內在聯系,專業課的教與學,在一定程度上對英語有依賴性。離開英語課的密切配合,專業課的教與學,很難取得滿意的效果。所以應擺正英語課的位置,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好英語對自己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學生定位
文化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學習積極性低,這是職高學生的共同特點。但是對于職業中學的教師來說,職高學生正是需要我們提高其素質的對象,我們沒有理由拋棄鄙視他們,而是應該想方設法教育、引導他們,這就要對學生的期望值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教學能夠取得好成績,能夠得到學生和領導的認可,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對學生期望太高,其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對自己的教學定位不夠準確。當然對學生的期望值高一點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但不會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甚至于厭學。原蘇聯心理學家、教育家維果茨基曾提出過“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即主張教學要建立在學生“最近發展區”上。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要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現有水平,要讓他們“跳一跳”之后就能夠接受。所以我們有必要在教學中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與期望值,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在教學設計上也要適合職高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實際情況,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材整合
由于專業意識的驅使,學生往往急于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種求成心切的心理,使他們以實用的眼光看待知識的學習,學習具有選擇性。英語教師要抓住這個時機,從內容上使學生獲得學習專業知識所必需的英語知識,給學習專業課帶來方便;從方法上拉近與專業課的距離,給學習英語帶來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取舍與整合,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因材施教。
根據職高學生的特點以及英語學科在職高教學中的地位,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是降低教材難度。刪減一些繁難的,生詞量多的議論文、說明文,選擇一些與所學專業知識相關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文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如在旅游專業學生中,教學常見的“公共標志和說明”的表達方式,如Business Hours (營業時間)、Office Hours(辦公時間)、Entrance(入口)、Exit(出口),游覽勝地的英語名稱 Xinchang Big Buddha,the West Lake等及相應旅游景點的英文簡介。交通運輸英語詞匯driver(汽車司機)、double decker bus(雙層公共汽車)taxi, taxicab(計程汽車),underground, tube, subway(地鐵)等。 在機械專業的英語教學中,根據該專業的特點,讓學生多學一些專業術語:直徑(diametre),厚度(thickness),磨料(abrasive)等,并向學生多呈現一些介紹國內外著名企業的reading passages,既增加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教師應加強基礎知識等具體可感內容的教學,減少理解性、抽象性的內容。合理地選擇教材,既可以解決課時少與內容多的矛盾,又能使英語教學真正做到為專業服務。另外,根據職高學生畢業后走向就業崗位這一特點,職高英語教學也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應用文的寫作能力當做一個重點。所以,英語課程資源除教材外,還有各種課外讀物,如工具書、報刊雜志、電影電視、網絡以及各種報告會、演講會、展覽等。各地的自然風光、文物名勝、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情以及日常生活話題都可以。
四、教法探究
1. 能力訓練,為專業服務。我們職業學校所倡導的是“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文化課教學必須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能力的培養。因此,英語教學也不能脫離這一理念。通過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為形成專業技能搭設平臺。基于此,我認為職業學校教師應摒棄以往傳統的──將課文分析置首位,以語法、詞匯教學為重點的教學思路。不是孤立地學習某一篇課文,支離破碎解剖文章或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語法規則,而應以某一種英語能力訓練為中心目標,串聯課文分析、課堂活動、課外作業等教學環節。從閱讀思考、表達與交流 、英語綜合能力訓練等分塊進行教學。教師能借助課文教學,句式教學等引領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繼而運用這些能力。作為技校教師,還可引領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進入工廠、市場、景區等實習場所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2. 任務教學,提高主動性。英語為專業服務的課堂教學著眼點,是“以能力訓練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我認為比較合適采用的形式是“任務教學法”。這種新型教學方法旨在注重發揮和挖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最大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帶著目標學習,帶著任務學習,使整個教學活動處于一種師生互動的自主性學習狀態中。簡單地說,“任務教學法”的目的是通過一個任務的設定,使教學雙方都明確自己所要解決的目標是什么,經過多次重復交流或沖突,彼此雙方的意見達到最終的一致,從而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3. 因材施教,分層指導。目前,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知識基礎差異較大,作為教師又要以同一個教學進度進行教學,所以出現了在同一班級內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差異懸殊的情況。如果教學仍采用“一刀切”、“齊步走”的辦法,就會造成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后進生跟不上的尷尬局面,以致造成厭學、輟學等現象。因此,“因材施教,分層指導”就顯得十分必要。
A等學生(學習好的)。這部分學生雖然人數很少,但認真的學習態度、自覺精神應加以肯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他們,要求他們掌握聽、說、讀、寫、練的全部。如軸承專業的砂輪知識章節,對他們的要求就高一些。不僅要掌握其表達方式1-350*40*127-A467V-35分別是按Shape Symbol(形狀代號),Outer Diametre(外徑),Grain Size(粒度),Grade(硬度)等英語詞匯進行排列的。而且還要讓這部分學生就購買實物(shopping),與外商洽談(business talk)以及產品廣告(advitisements)等方面進行熟練的會話。
B等同學(學習一般的)。在教學中我把稍微容易的內容讓學生自己處理,同時,選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如上例,只要他們能記住并掌握一些與砂輪相關的單詞及表達方式即可。生詞不多的對話可讓他們讀,為其他人樹立榜樣。有個別詞讀得不正確,及時加以糾正,并鼓勵他們大膽讀,給這些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教與學很好地溝通了起來,使這部分學生有了成就感。
C等學生(學困生)。對他們就提簡單的問題,容易做的題。對他們的要求相應地低一點。如能認識常見的英文字母代碼:D(直徑),R(半徑),G(硬度),MAX(最大的),MIN(最小的)。這樣既可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使他們產生成功感、自信心。
實踐證明:分層次教學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并獲得成功與自信,更能為專業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英語對于專業課的教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要英語教師樹立為專業課服務的思想從事英語教學,學生從思想上充分重視英語學習,就一定會提高專業課教學的質量,真正達到文化課與專業課的雙服務。這是筆者就英語教學為專業課服務的一點粗淺的看法與認識,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和同仁的批評指正,使職業中學的英語教學能更好地服務于專業技能建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韋德爾.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皮邊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俞紅珍.英語教材的取舍和調整[J].中小學外語教學法,2005.
[4]胡慶芳.校本教研實踐創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新昌縣拔茅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