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是新一輪體育課改的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和學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師生之間要建立“學習共同體”,以達到這一目標的協調統一,實現“教學相長”。我們選擇的教材應是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促進者,而不是旁觀者。可以說學習方式的改變,絕對不是某一方面作用,而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共同作用,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新教材仍沒有真正地承擔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責任,學生并沒有表現很大的熱情,雖然教材的內容的選擇給了教師很大的空間,需求的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此教材的選擇應全面地針對學生身心發展,向學材轉變,以便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性和學生的身心健康需求。
一、教材要從需求上走近學生,并具有很好的拓展性
心理學認為,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于知識、技能的需求和追求;這種需求和追求能給他們帶來快樂成功的體驗。這樣知識技能真正地體現其價值,才能為學習者對話鋪設多種途徑。一般的講,體育教材中很大一部分是枯燥的,教學過程使學生不愉快、機械地接受。教材要切實針對這些現象,換一張面孔來迎接學生。新課程的目標管理給我們教學工作開創了一個平臺,為教材“換臉”作了有力的支撐。直達目標當然直接快捷,但是必須真正考慮學生的需求,采用更加優美曲線接近和達到目標。曲線不但可以達到目標,而且沿途還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獲。例如,中學短跑教學,它的目的是發展速度、提高爆發力等,它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沖刺跑四個過程簡單而枯燥。無意中筆者看到關于校園火災的報告,北京高校2004年就有火災14起之多,半數以上是由于火災起初沒有得到有效的撲救,造成較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我深受震撼。我們的學生需要這方面的知識技能,但是誰來教會他們這些知識技能?目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是“盲區”,筆者經過精心設計出以消防項目為載體的短跑教材,包括30米麻袋滅火、50米物體轉移、30米滅火器接力跑、30米障礙跑等,不但完成了短跑的目標,同時拓展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生快樂積極,并創造性地完成任務。
二、教材可以突破學生的認識規律,注重激發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一項運動或是教材,它像一件藝術品一樣,其內在的美包含著一種熱情,召喚著欣賞者投入,使欣賞者敞開心扉與其展開精神的對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興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智力高于一切事實現象的權力感。”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創造者、探索者、成功者,這是興趣的內趨力和學習的源泉。教材要力求滿足學生的這些心理,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
教材要真正地召喚學生的學習,要盡量保護學生的運動熱情,可以打破一些正常的認識規律,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這一項運動或這項教材的學習中來。例如,“軟式排球,可以先進行自由的比賽,并簡化規則要求,三次擊過低網即可,學生用已有的知識進行練習,培養運動熱情,然后逐步介紹規則,經學生討論、研究,逐步學習技術、發展技術,直到學完教材的內容,最后進行比較正規的比賽。”一般說學生對某一方面的運動能力或身體素質越好,其在學習新知中表現越活躍,越積極,只要教師稍加培養,就能成為某一教學的骨干分子,利用“伙伴作用”影響他周圍的同學,甚至是一個班級或幾個班級。
三、教材要有靈活性、針對性、連續性,以體現知識、技能的生命力
知識技能的生命力不是自身體現的,而是通過學習者賦予的。一般來說只有得到學習者和欣賞者的肯定才能表現出教材(知識和技能)的生命力。為了使知識技能活起來、跳動起來 ,教材要針對學生的現狀、靈活掌握難易程度和曲線的教學方法,并要聯系到學習之后的后續手段,保持教材充滿生命活躍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例如,籃球單元教學,認真地分析了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況與掌握的程度,設計教學計劃,靈活地掌握教學的順序,最大可能地保護同學的學習熱情,充分表現教材的生命力和召喚力,并在學習后還要組織一些個人展示或比賽,使教材的價值得到體現,使教學得到延續,以便在下一輪次的教學中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
總之,這樣的“學材”具有趣味性、拓展性、靈活性、針對性、延續性,這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必然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推動課改創造性地開發新課程。
(運河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