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學生對書籍的厭惡;硬塞道理的辦法經常引起學生對理想、做人的默然。我注重在日常學習的點點滴滴中抓住契機,猶如春雨潤物一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初始階段
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新學期的班干部的選拔是一件重要的事,而此時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熏陶是一個好機會。新學期的開始,我先對學生做了一些了解。包括家庭生活情況、社區(qū)生活環(huán)境、過去一年在班級中的具體表現(xiàn)情況等。這樣誰各方面比較優(yōu)異、誰有進步、誰有某一方面的特長、誰比較調皮……我基本做到心中有數。
十多天過后“班干部評選活動”開始了。形式嗎?猜一猜!這猜測的過程,不就是一次互相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好機會嗎?我告訴大家通過我的了解我已經選出了班干部,現(xiàn)在根據大家對彼此過去一年的了解,猜一猜我選的是誰,并開玩笑說猜中有獎。教室里一陣騷動,他們的眼睛在教室里四處掃視,有的肆無忌憚地轉著身子尋找目標,有的念念有詞,有的煞有介事地用手指著忍不住報出了名字。在大家的積極發(fā)言中很快班干部成員基本確立。為了讓中層同學看到希望,我專門設立了五個值日生崗位,猜一猜的過程中,特別強調選舉的都是有進步的同學。
小紅第一個舉手發(fā)言,說是小星,她原來經常不做作業(yè),上課做小動作,影響別人,但新學期開始后,沒有一次沒完成作業(yè),上課也能認真聽講,有幾次還被老師表揚了。接著,很多同學都舉手了。有的說小磊不再打人了,有的說小峰作業(yè)認真了,有的說小紋工作很負責……被點到名字的同學都紅著臉,滿臉欣喜。
大家猜測了很久,最后我故意停了停才開始宣布入選名單,并說:“支持的舉手!”唰!教室里除了被選的同學,其他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我看到那幾個同學臉上漾起了自信而滿足的微笑。
這次的評選活動選出了好的班干部,形成了良好的班集體。同時讓更多的同學在猜測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用燦爛的、自信的笑容來迎接新的學期。
二、內驅階段
班集體剛剛建立,班級目標、班風等班級文化尚未建設時,如何調動學生的熱情、主動、積極的精神風貌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尤其在學齡中期和學齡后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我要讓學生愛上閱讀。我在班級開辦了“圖書角”,在校每天保證學生20分鐘的閱讀時間,定期開展讀書活動。這樣還是不夠的,閱讀應該有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不僅在學校,在家也應該閱讀。但學生在家會面對更多的誘惑,如電視、電腦等,怎樣讓學生在家也閱讀呢?教育家陶行知說:“要學生做的事,教師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師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則,教師躬親共守。”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我自己堅持每天閱讀,第二天再在班上展示我的讀書筆記。我的學生慢慢養(yǎng)成閱讀并記讀書筆記的習慣。每期的讀書活動,學生都很積極,都很熱情,潛移默化中學生熱愛上了閱讀、思考、學習,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三、困惑誤導階段
一名學生小曼在日記中流露出不平:“自己很勤奮,很努力地認真學習,把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甚至包括某些休息時間,成績卻不理想;而班上的一些同學遠沒有自己認真,課后經常看見他們活躍在操場上,而成績卻遠遠超過自己。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這句話是不正確的。”看完后,我陷入沉思:這是學生的心里話啊,是學生的困惑啊,也是學生看問題比較片面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的一個反映。經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種心理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可是一個好機會,該讓學生知道如何面對外界的誘惑,自身的困惑了。我決定開一個學習“座談會”,我先交給學生一個任務,對你感興趣的同學進行一周的追蹤調查看看他是如何學習的。一周后的交談會上同學們踴躍發(fā)言,原來一部分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同學并不是不認真就成績好的,他們大多數當天晚上在家,已經把第二天要學的內容做了提前的預習,這樣學起來就比較輕松,而且課堂上他們發(fā)言踴躍、善于動腦、不懂就問。這樣自然就不必占用課后時間了。小曼站起來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經過這一周的調查和今天的座談會,我才知道自己做得還很不夠,自己原來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今后我將更努力地學習,當然是正確地學習,我要向好的同學學習,學習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我也認識到看問題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其他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趁此機會我又讓學生討論了幾個問題:如何看待“超女”現(xiàn)象?如何對待“網絡文化”?“科學家”不如“歌唱家”嗎?同學們熱烈討論并發(fā)言了。從他們的發(fā)言中我看到學生們的認識提高了,有的還說得比較深刻。
在學生面對困惑時及時予以關注,并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分析得出結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高原階段
班上有這樣一部分學生,比較聰明,上課回答問題也比較踴躍,但成績卻總是在中上游徘徊,很難有一個飛躍。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過跟“帖”,我了解到這一部分同學本身思想上存在一個誤區(qū)。一種是“現(xiàn)實”主義:自己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呀!考這個成績家長、老師都不大會批評,這樣過得去了,何苦為了前進幾名而多廢神呢?一種是“妄自菲薄”主義:人家聰明,自己水平有限,本來就達不到那么高的水平,再努力、再辛苦也是不可能追上他們的。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這部分同學平時作業(yè)全對率不高,每次幾乎都會出現(xiàn)一些低級錯誤,字跡有時也比較潦草。通過跟家長溝通發(fā)現(xiàn)他們平時都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有的哪怕不吃飯也要先完成任務,但自己沒有學習計劃。
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得及時想想解決的辦法。繼續(xù)通過跟“帖”,先從思想上對他們進行“洗腦”。讓他們明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們完全有能力、有實力去沖刺冠軍的寶座。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就是盯住第一名,他怎樣做,我也怎樣做,而且“敵”明我暗,我可以做得更好。
其實某些事只要確立了目標,并努力去做就會成功的。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古人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作為一個教師,一個班主任,就要愛這個工作,愛學生。平常多留意學生,抓住學生思想出現(xiàn)波動的時機,立刻出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幫助他們走出誤區(qū),使自己的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zhèn)石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