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諧的音樂使人妙不可言,和諧的山水使人心曠神怡。在教育領地中,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時時沐浴在愛的陽光下,獲得最優發展;和諧的班集體,促進良好的班風、學風形成;和諧的家校溝通,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和諧,有如春光燦爛,沁人心脾;和諧,有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如此和諧的音符,必然跳躍出絢麗的篇章。讓和諧教育的理念在廣闊的土壤中深深扎根,結出累累碩果。
關鍵詞:德育;和諧;健康成長
一、讓陽光普照心靈,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尊重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以及其樂融融的親子關系。
1. 賞識能激發學生的自信。賞識教育是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最新利器,作為父母,就要多給孩子一些賞識。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賞識可以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可以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樹立自信心。
有一位叫小磊的男生,性格內向,組織紀律性差,易沖動,對學習漫不經心,導致成績很差,更糟糕的是稍遇“不順心”之事便暴跳如雷。但我也注意到:小磊也有好過別人之處。就是值日或不輪到值日,他都搶著干,而且非常樂意干,為班級衛生立下一大功勞。于是,我在班里鄭重表揚:小磊同學,關心集體,熱愛勞動,是我們大家的榜樣,但是,我更希望小磊同學學習上有更大進步,也成為同學們學習上的楷模。很顯然,在以后幾天里,他變乖了,收斂了壞脾氣,同時分數由開“紅燈”慢慢過渡到七十幾分。后來,我在他的日記中發現了這樣一段話:老師鼓勵的話語,老師眼睛透露出的熱情與期望,仿佛直射進我心里,讓你不得不信任她,老師一定想不到那句普通的鼓勵是多么巨大地影響著我今天的生活。事實說明,教師只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就能激發他們自強上進的勇氣,使他們茁壯成長。
2. 以寬容包含學生的不足。面對學生出現的缺點錯誤,老師要留有余地,可謂“給學生留足面子,又讓學生終生難忘”,寬容是學生自信心的保護傘。“教師的崇高使命,就是成為學生幸福的創造者,成為學生心靈創傷的醫治者和治愈者?!苯處熞屆恳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以滿腔熱情去幫助他們突破薄弱點,增強免疫力。
我們班有一位學生,有個不良習慣,就是愛拿別人的東西,愛偷別人的錢。為杜絕這種劣跡的蔓延,我的頭腦突然跳出一個小時候聽到的“小偷變大偷”的故事。講完后,語重心長地告誡那位男生:“請你改掉,老師相信你能改掉!”只見他羞愧得低下頭來。在此之后,我對他多了個心眼,碰到他就摸摸他的頭,詢問近段時間的表現,并苦口婆心地告誡,同時,請家長配合,雙管齊下。也許由于家庭與學校的愛心教育,加上自己的有心改過,到現在為止,還未發現這位同學的不良舉動。
3. 以尊重塑造學生人格。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高下之分,行為習慣也不盡相同。只有善于發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才能塑造學生的個性,完善自我人格,在平時,我就善于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特長、愛好,逐漸地與學生的心貼近了,他們樂于對我訴說煩惱或分享快樂。
二、團結競爭,快樂成長,培養和諧班組氛圍
1. 在主題班會中培養和諧的氛圍。在班集體中,要建立與人和諧、相互欣賞的新型人際關系,相互為對方“借腦”。主題班會是班級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能在學生思想教育、班風學風建設上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欣賞世界、欣賞自我——賞識教育;獻上一束康乃馨——親情教育;成長中的煩惱——心理健康教育;民族魂、中國心——愛國主義教育;班級榮辱我的責任——責任意識教育;用尊重的鑰匙打開心靈的大門——健康人際關系教育。這些主題班會既活躍了他們的童心,豐富他們的生活,也積極促進了良好班集體的凝聚力形成。如“成長的煩惱”主題班會,同學們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碰到的煩惱。有了班會這個平臺,同學們抒發了怨氣,加深了相互了解,找到了問題所在,學會正確對待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在心理上學會了戰勝自我,使自己健康成長。
2. 記錄成長足跡,倡導和諧關愛。和諧的班級體不應是人生旅途中匆匆走過的驛站,而應成為一個充滿溫馨與快樂的美好記憶的港灣。為了讓班級每個成員都留下美好的記憶,我讓同學們每學期寫一篇自己的成長故事或是寫與同學相處的酸甜苦辣,讓他們通過文本形式敞開自己的心扉,相互審視,相互理解,共同進步。有位同學是這樣寫的:學完課文《卡羅納》,我們都沉浸在卡羅納失去母親的悲痛中,為他傷心,也為他擁有這么多同學和老師的關愛而驕傲,沒想到過了幾天,卡羅納式的同學真的出現在我們班里,那就是我的同桌胡麗娜。這件悲傷的事是老師告訴我們的,她也同樣要求我們給予失去母親的胡麗娜同學給予關懷、同情與溫暖。這樣湊巧的事深深地震動了同桌的我。我仿佛一夜間長大了,人生怎么如此殘酷,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就這樣永遠地失去了母親的愛護。相比于她,我多么幸福,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回報父母,同時,我應多關心同桌,讓她也能快樂地學習生活。看完這段話,我潸然淚下,多么懂事的孩子啊!這不是他成長的見證嗎?每個學生都在成長,他們每人也各有成長的足跡,于是,我決定每學期把反映每位同學心聲的文本裝訂成冊,印發給大家。相信,這將帶給同學們的是對集體的留戀與愛心。
三、倡導親子關系融洽,促進家校和諧共建
1. 對家長進行親子教育。親子關系關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父母只有讓孩子感受到他們濃濃的情意,殷殷的期望,孩子才會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回報父母,敞開心扉向父母述說自己的喜怒哀樂,求得父母的關心、幫助,在成長的道路上戰勝一切困難。有人說:“當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問題?!彼?,學校有必要對家長進行親子教育培訓,讓他們了解孩子的心聲,掌握教育方法,做孩子的知心人、引路人。有個孩子,因為同別人打架,被老師處罰掃一個禮拜廁所,很郁悶,找到母親想傾述不滿。母親在對待這件事情上,起先保證不生氣,結果聽了述說,火冒三丈,怒斥兒子:“開學才多久,你已經跟多少人打過架了?”兒子怨母親不守信用,母親說:“自己做錯事還頂嘴。”兒子委屈地跑回房間,留下氣急敗壞的母親。這個例子就是親子溝通不良。做母親的沒有換位體驗、積極傾聽所造成的母子隔閡。
2. 育人觀念。為了在教育上與家長達成共識,我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讓他們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同時也傾聽家長的呼聲,有時還專門對某一方面存在不足的學生家長召開專題講座,深入家訪,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增進家長與教師的溝通,贏得家長對老師的信任與理解,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與支持。家長為學校教育打開了暢通之門,學校為家長提供放心的教育。二者互為支持、互為理解、共同進步。
有位家長這樣說:通過家長會,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師對孩子們殷切的期待與關懷,我也倍感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責任的重大。孩子的教育,我現在剛剛明白,它決不是單純的老師、學校單方面的事,更應得到我們家長的支持、關心和重視。我一改以往的教育觀念,主動、積極配合老師?,F在,孩子進步了,人也聽話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可真不簡單??!
3. 實現教育教學互補。大多數家長相對于教師,專業知識水平顯然薄弱,在教育孩子方面,應向老師學習經驗。而老師對孩子雖然學業上有專長,但在生活、性格、意志等方面了解卻遠不如父母,須雙方互補才能產生效應。
我們班有一位家長,在家教方面做得很好。 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親自接送孩子,為的是時時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每天能向孩子灌輸正氣、向上、勤奮、刻苦的理念,并也能時時與老師取得溝通。今天她的孩子在校表現如何?哪道題不會做?每天放學后則督促孩子完成作業、背完書,再就是每天常規訓練——攻克一道難題。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都傾注在書本中,愛上了讀書,這歸功于父母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最終得到的就是孩子學習成績優秀,見多識廣。一句話:這位家長對教育的互補作用真是不簡單。
隨著構建和諧社會的呼聲響徹大地,和諧正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倡導和諧班級,共建家校和諧,用我們的“和諧”陽光,照耀出健康陽光的孩子。
(浙江省永康市民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