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要能使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思考生活,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可見,新課標突破了只關注學生知識技能培養的局限,更關注學生的具體生活和直接經驗,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下面談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粗淺體會。
一、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數學教學的有效首先是學習情境的有效。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環節。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調肯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吸引學生的身心,讓學生主動關注學習的內容;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習新知拋磚引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因此,課堂上教師要盡量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當學生具有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時,他們才會積極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探究數學內容的真諦,體驗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問學生: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嗎?生:喜歡。出示公雞打鳴的動畫,問:公雞打鳴了人們會干什么呢?公雞打鳴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還有什么可以告訴我們時間呢?從而揭示課題,由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讓學生感到問題來自于身邊,既熟悉又奇妙,產生了積極的心理傾向。這樣的問題情境的教學以看似平常的問題,卻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出發,積極地探尋和解決問題,為主動探求新知聚集動力。
二、組織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探究活動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有效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的組織尤其重要。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中,讓他們主動探索相關內容,找出相應的數學規律或者結論。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給學生以必要的支持、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過程中,實實在在地體驗數學內容、數學思想,發現數學的結論與方法,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在融洽、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精神,為學生自主地發展提供適宜的氣候和土壤。
例如,在“鏡面對稱”這一節課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教材里的情境圖——“擦桌子的男孩”,師:“觀察擦桌子的小男孩及鏡子里小男孩,你們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和交流,在歸類中深刻地感受和領悟“鏡面對稱”原理。這樣的探究活動,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讓學生在探究、反思中有效地學習。
三、讓數學和兒童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也應用于生活實際。《新課標》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將數學和兒童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數學才是鮮活的、富有生命的,才能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學數學,怎樣用數學,從而萌發數學應用意識,進而真正喜愛數學。
如,在教學多位數乘一位數時,把簡單的計算題設計成日常生活問題——“在運動會上,老師給同學們買了一箱礦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老師花了多少元錢?”教學周長時,“請同學幫老師算一算我們教室的周長是多少米?”……這樣,教師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情境聯系起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形成自覺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的內驅動力。
四、運用有效的課堂評價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課堂評價是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思維水平、解題能力、創新能力、心理素質作出恰當的評價,旨在評價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進一步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
首先,評價的原則應該是客觀公正。在學生發言時,不作傾向性評價,但在總結時應作復評,面對學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理解,教師要有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念、準確的答案。要賞識學生,不斷地喚醒、鼓舞、激勵學生。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又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時,再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其次,教師應錘煉課堂教學的評價語言。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避免處處都是“你真棒”之類的表揚話語。對學生而言,過多的夸獎并不會起到鼓勵的作用,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夸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因此,評價的語言也應因人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使學生如沐春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總之,“課堂活動是實際的、千變萬化的;課堂是質樸的、創新的、激昂的;課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是情不自禁地從靈魂深處流露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的發源地。”讓我們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從“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學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共同追求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
(樂清市虹橋鎮龍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