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是近兩年來職業教育使用頻率最高、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一些學校已開始進行工學交替的實踐。但班主任對此項工作還存在認識不足、觀念滯后等問題,工學交替的育人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其實工學交替對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適應就業需求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工學交替;中職生;育人功能
教育部繼2005年8月在天津市召開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座談會后,2006年3月頒布了《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10月又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半工半讀試點工作會議,印發了《關于在部分職業院校開展半工半讀試點工作的通知》,表明我國職教改革與發展進入了更深層次、更為關鍵和核心的領域。
實踐證明,工學交替具有解困助學與立志育人的雙重功能,“工學結合”是一邊在企業實踐,一邊在課堂學習,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也成為解決中職學校解決貧困生特困生經濟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目前中職生“半工半讀”還存在著形式簡單,企業和學校配合不夠等問題。如何更好地開展工學交替工作,發揮工學交替在中等職業的育人功能,是我國中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班主任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 工學交替是一種教育制度
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作為教育制度,可以上溯到近代實業教育和新式學校的“工學并舉”;20世紀50年代,我國教育改革中出現了三類學校并存的形式,即全日制學校、半工半讀學校、業余學校,其中半工半讀學校“輪流上課和下廠”的學生有200多萬人;1964年劉少奇同志倡導兩種教育制度和兩種勞動制度,1965年“頂崗勞動和教室學習交替進行”的半工半讀學生達433多萬人。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重提“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意義深遠。它是現代職業教育將教育制度和勞動制度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學習制度。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新的要求,特別是近年來國家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工學交替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會更加突顯出來。
作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工學交替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充分發揮工學交替的育人功能。
二、工學交替是一種教育思想
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一是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無論是工還是學(讀)都把學生作為行動主體,手腦并用、學中做、做中學,有利于人的協調發展;二是體現了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三是體現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四是體現了職業教育新的價值取向,即由封閉的學校教育走向開放的社會教育,從單一的學校課堂走向實際的職業崗位,從學科學歷本位轉向職業能力本位,從理論學習為主轉向實踐過程為主,從學科中心轉向學習者中心;五是體現了具有職教特色的人才培養觀。
通過工學交替,學生親身接觸了社會,開始了解社會、認識社會,感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班主任就要抓住這個機會,因勢利導,教育學生認識勞動的艱辛,生活的艱辛,從而體諒父母的艱辛,學會理解,懂得感恩,看到自己的不足,為以后步入社會擇業、就業奠定思想基礎。
三、工學交替在中職教育中的功能
工學交替是開展中職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是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他能有效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通過參與工學交替,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辛苦和自身的價值,班主任適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地幫助學生培養勞動觀念和職業道德,鍛煉品格毅力,提高綜合素質。班主任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1. 工學交替是鍛煉中職生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徑。工學交替強調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重視學習與勞作的“雙交叉”、強化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這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同時,工學交替也為學生提供走向自主的經濟基礎,促進學生生活自立化。班主任要幫助學生樹立“自立自強、回報社會”的意識,積極結合實踐來設計自己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技能為社會服務,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意識、獨立自主能力,提高參與社會生活和勞動創造的積極性,增強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力。通過到企業頂崗勞動獲取一定的報酬,班主任就要教育學生管理使用好這筆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用來補充學費,實現家庭零負擔或少負擔,應該及時鼓勵和提倡這種做法;家庭經濟較寬裕的學生,要具有勤儉節約的思想,不能大手大腳亂花錢。班主任通過教育讓學生養成自立的習慣。
2. 工學交替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中職生素質的實踐基地。職業教育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據我們多次調研,絕大多數企業對這類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職業道德水準,企業總是將人品、敬業、責任感作為聘用員工的先決條件。所以,班主任應抓住這一時機,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職業崗位(群)所必備的技術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
3. 工學交替是中職學校育人活動的重要內容。針對職業特點,班主任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教學中滲透,在實習中體驗,把學會做人、學會做工、學會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班主任可針對學生的職業特點,特別突出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團隊精神教育,使廣大職校的學生,在不斷增長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功和服務社會的光榮。讓學生經過幾個月的工學交替教育,如同換了一個人,個人自信心足了,社會責任感強了,企業歡迎了,家長高興了。有效的德育工作,通過“工學結合”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不僅成功地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對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也給班主任工作開辟了新途徑,它的育人功能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J].2006(4).
[2]楊金土.職業教育興衰與新舊教育價值更替[J].職教論壇,2004(2).
(安徽省淮北工業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