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過程是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學生學習的成績如何,學生掌握實際技能如何,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取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智力因素,另一個是非智力因素。學習的過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智力因素通過非智力因素的不斷開發而起作用。因此,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怎樣培養完善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一、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
教育過程中有兩種認識活動: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教師的認識活動。在學生的認識活動中學生是主體,主要依靠他們去看、去聽、去做,這個過程中,主要依靠的心理因素則是興趣、情感、意志和個性特征等非智力因素。教師的認識活動的對象是教學、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這些認識對象,尤其是學生的興趣個性特征是動態變化的,根據學生的這些動態變化特征實施教學,才會使學生取得很好的成績。因此,教師的教學也要通過非智力因素起作用。
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情感、意志、個性特征和個性傾向,這些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究竟會起到哪些作用?首先是興趣因素。興趣是學習的基本要素。沒有興趣一切的學習任務的完成都是被動的。從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上看,信號傳遞是完成學習過程和傳播過程的最基本條件。以學習理論的認知論為例,學習的成功是經過如下過程完成的:刺激→導致個性變化→引起→反應。完成這個過程首先要有合適的刺激,而興趣是刺激的先導,沒有興趣,學生個體不會接受刺激。興趣應該是學習的最基本條件。其次是情感和意志。維系興趣不發生變化、持續保持興趣的則是情感和意志,有了良好的情感作為興趣的融合體,加上意志的堅強穩定,興趣才可以保持持久,學習的第一階段的任務才能得到保障。第三是個性特點和個性傾向。揚長避短,控制學生不良個性特征的表現,發揮其個性特征優勢也是較好完成學習任務的關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就是根據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去教學的突出表現。
二、怎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中要注意解決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課堂教學、多媒體應用及因材施教。
1.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解決好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預習、復習、提問、自讀等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而模型、掛圖、幻燈、演示、多媒體等則是激發學生學習醒悟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活躍,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控制學生的注意力。盡管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和年齡有一定的關系,但在課堂上可以調節,可以延長。活躍課堂氣氛實際上是在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實際上是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2. 多媒體的應用,尤其是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被重視。筆者曾有這樣的經歷:在廊坊市舉辦的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上,聽課的學生不是本校的學生,課堂也設在其他學校。在這樣的教學環境進行教學活動,教師最擔心的就是學生的配合。但此次教學活動筆者所采用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在不了解學生的智力因素的情況下,靠巧妙的引導,現代多媒體的參與,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課堂教學效果良好。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而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的手段之一是現代教育媒體的應用,它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3. 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地位突出。既然大多數學生的智力因素差距不大,那么學生在學習上表現的差別應該歸于非智力因素。教師常說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等現象都是非智力因素的集中表現。要想克服這些問題,就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要幫助學生克服自己的弱點,建立信心,一個缺乏學習興趣、沒有學習動力、沒有強烈情感和意志、沒有理想信念的學生是不可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
應當指出的是,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不是不注重學生的智力因素,使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才能完成教學任務,才會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因此,教學過程中不僅應注意教學設計與媒體配合來呈現知識,解決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情感和意志,使兩者有機結合,協調作用,保障學習過程的順利進行,獲得學習的成功。
(大城縣臧屯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