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規模的迅猛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自己的一些特點,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老師和管理者應針對這些特點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力爭取得中等職業教育新的發展和突破。
關鍵詞:職業中專;學生學習;特點
我們學院有一半學生為中職生,主要專業有計算機應用技術、服裝設計與制作、廣告設計與制作、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數控技術、導游、電算會計等。這些中職生,大部分來自本地區農村?,F在的中職招生無論是在專業上,還是在數量上都沒有限制,所以初中畢業生只要愿意和交得起學費都可以選擇職業院校的相關專業讀書。進入中職學校以后,大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基礎不好、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好等原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厭學”傾向,具體來說,中職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不喜歡學習文化基礎課程,對專業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中職生就是“中考”的落榜生,他們的文化基礎知識本身就不好,也不喜歡學,甚至可以說“怕”上文化基礎課程。但是按照現在的中職專業教學計劃,第一學年基本為文化基礎課程,比如,語文(寫作)、數學、英語等,并且從難度和深度來講,高于高中一年級的水平。這對于基礎不好的中職生來說,無疑是“難于上青天”。本以為上中職可以逃脫枯燥無味的文化課,但還是碰上了,很多中職生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反感學校的這種安排,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也不好。相反,對還未涉及的專業課程則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和向往。但是,僅僅表現在興趣上,一旦真正開設了專業課程,很多學生也會因為自己基礎差、接受能力有限和學校實訓設備數量、質量和“雙師型”教師數量有限等原因,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和設想。也就是說,很多中職生對專業的學習僅僅停留在一種興趣和幻想中,真正面對時,也無法學得很好。
二、喜歡實訓課,但主動性差,吃苦精神不強
相對教室內枯燥無味的理論課來說,中職學生大都喜歡生動形象的實訓課。但在實訓課上,也存在參與意識不強,主動性差的特點,簡單的愿意嘗試,難度大一點的就有顧慮了,吃苦意識不強。
三、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自覺性差
現在的中職生,不愛學習,也不會學習。而現在中職的管理模式相對于中學來說,比較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自覺性。所以,很多學生無法適應中職的教學模式,不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等、靠、看的思想和現象比較普遍。
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喜歡上網聊天或打游戲
現在的中職生大都不喜歡體育運動和勞動,表現在不喜歡上體育課和勞動課、逃避早操、課間操等。他們中的大多數在上網時,很少有學生會選擇看新聞或查學習資料。他們上網無非是和同學或“網友”聊聊天,要么就是打游戲。他們沒有遠大的人生理想,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懂事,還有些自以為是,這時很難聽進老師、父母的批評和意見,而是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中,有時甚至難以自拔。
中職學生在學習上出現以上現象從成因上分析,應該說是多方面的,比如,招生制度的改革,學校可以“寬進”,但還沒有做到“嚴出”,學生沒有畢業的“壓力”,也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很多中職學校迫于招生的壓力,對違紀學生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一定程度也影響了學風、校風,甚至挫傷了老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要提高中職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出真正合格的中等技能型人才,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嚴把招生關。中等職業學校在中職招生時要嚴格把關,要設置錄取分數線,有些專業性較強的專業(比如廣告設計專業、英語專業),還要進行專業測試和面試,要適當考慮學生的文化基礎、專業興趣和潛能,嚴禁不負責任地把不符合條件的“學生”招進來。學校在專業設置上要避免跟風,而是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不具備專業的開設條件,就不應該招生。對那些不符合學歷條件和錄取分數的學生,只能進“預科”或培訓班、短訓班。
2. 調整專業教學計劃。要邀請行業專家,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和學校專業教師一起討論和制訂專業教學計劃(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要真正做到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要充分反映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要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
3. 創造條件執行好教學計劃。我國職業教育起步晚,規模發展迅速,但質量一直不容樂觀,再加上職業教育對實訓設備要求高,投資大,現在的職業學校不管是在教學場地,還是在設備和師資方面,都無法真正滿足職業教育的需要。近年來,很多職業學校開設的很多熱門專業,均存在設備和師資不足的問題。中職學校要創造條件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執行?;緦嵱枟l件和師資力量不具備的專業,學校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盲目招生。
4.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業余生活。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的相關部門要善于挖掘校園文化,發揮“環境育人”的積極作用。
盡管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們要樂觀地看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已經開始重視職業教育的質量問題,提出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國家也在通過各種渠道來增加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完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促進職業教育事業健康地發展。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職業教育的明天會更輝煌。
參考文獻:
[1]藍維.德育學科教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范源清.職校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J].職教論壇,2001(11).
[3]陳廣文.尊重學生是教育教學的功效之本[J].湖南教育,2002(14).
[4]孫曉青.中等職校學生職業自我意識特點及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