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尊重學生個性,就是要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充分認識個體價值,樹立自信心,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一、教師要及時轉變角色,轉變態度,轉變方式
教師過去總是被許多美麗光環包圍著,如“紅燭”、“園丁”、“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等。戴著這些光環,教師的地位崇高了,教師的威嚴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淡化了,他們不敢冒犯教師,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靜聽、唯唯諾諾,對教師敬而畏之,任憑教師擺布。在這種氣氛里,學生思維的火花被壓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斷了,創新意識沒有了,特長得不到發揮,個性得不到張揚,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做到及時轉變教師的角色,并隨時注意摒棄自己的陳規陋習,解除學生的束縛,與學生積極互動,以平等的身份面對所有的學生,以對話的形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自覺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體驗性、探究性不斷發展和提升。
教師本身的優良品質容易喚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隨時加強自身的修養,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盡可能做到精神飽滿、樂觀豁達、熱情,使學生在教師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亂、樂觀,從而自信地對待學習。做到利用各個教學環節,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培養學生具有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及時溝通,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為教學打下良好基礎。語言是信息傳播的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注意做到講話明白、簡練、清晰,盡量使用幽默語言,注意觀察學生流露表情,觀察學生心理活動,控制教學節奏,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施以恰當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注意設置一定的困難,有意識地磨煉學生的意志,使設計的提問或練習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勵學生不畏困難,知難而進。同時,讓學生學會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緒(如恐懼慌張、挫折感、悲觀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擾,強迫自己保持平靜的心境面對學習。
在課堂教學的提問過程中,還要注意實行鼓勵性教學,注意知識的深入淺出,設計問題時力求簡單明了,把容易的問題留給中下等學生,當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即便答錯也不加以指責,而是幫助分析,鼓勵他們再找出答案。在進行提問時,注意做到因人而異,如對性格內向、認真吃苦的學生,則想方設法教給他們活學活用、融會貫通的方法,使他們變苦學為巧學;對性情活潑、興趣廣泛的學生,在教學形式上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搶答、分組比賽、學生講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有光榮感、成就感,使他們獲得學習的樂趣。在教學中,盡可能做到教給學生深化知識、夯實基礎的方法,使其變淺學為深學;對學習勤奮、成績優異的學生,則教給他們博學多思、擴大知識面的方法,使其由厭學變為學而知不足,對基礎薄弱、自卑感強的學生,尤其要注意引導他們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給他們制定目標、改進策略的方法,使他們能變厭學為愿學。為了避免學困生進行過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時消除學困生由于多次無效的思維所造成的倦怠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啟發細心引導,抓住新舊知識的相關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講解,讓學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去判斷推理,不僅使學生達到解疑的目的,而且還能讓學困生把已有的知識形成網絡,融會貫通。通過一定量的訓練,培養他們運用類比、歸納、總結等基本的數學方法,把所學的知識分門別類,聯成一個整體,用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差生去掌握和學習數學。
三、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面對這些差異,任何整齊劃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敗的。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尊重差異,正確對待差異,把差異當做一種資源來開發。注意全面觀察分析每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保護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善于發現和開發學生潛在素質和閃光點,決不用一種標準衡量所有學生,允許學生在發展程度和素質結構上存在差別,因勢利導,創設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特長,張揚自己個性的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使得在同一學習時間內,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都能在各自現有的基礎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過思考解答問題有新收獲,有所提高。注意做到正確把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使自己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條合適的學習路徑,不至致于使低層學生因臺階過陡而滋生懼怕心理甚至失去學習信心,也不至于使高層學生因學習臺階過緩而滋生驕傲情緒甚至喪失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樂于學習,勤于鉆研。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讓學生的“強項更強”、“弱項加強”,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識的缺陷而影響以后的繼續學習。
低層次的學生知識水平較低,分析解決問題主要靠教師“扶著走”。對這一層次的學生“教”重于“學”,即以教師的“教”為主。注意通過講解一些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多數知識只要求他們能識記或簡單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達到“模仿”的層次,使他們獲得知識,再適當加以學法指導。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上主要靠教師“領著走”。對這一層次的學生,注意做到“教”和“學”應并行,并更注重學法上的指導,盡量縮減“教”的時間,增加“學”的時間。講課時著重放在對基本概念、規律的理解上,使他們切實領會知識的來龍去脈,把握知識的內涵,在能力方面達到“學會”的層次;高層次的學生自學能力較強,學習上可“放開走”。對這一層次的學生,“學”重于“教”。以指導學生自學為主,多進行學法指導,講課時突出重點,畫龍點睛,重點向他們講解掌握知識的方法,培養他們獨立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實驗、創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達到“綜合運用”的層次。
對一些特殊意義上的差生,須使自己能對他們的要求要恰當,一步步地引向深入。注意既看到他們的閉鎖心理,又抓住他們內心強烈的求同性情,從情感著手,加大師生間信息交流,盡可能給他們更多的真誠,更多的理解,用博大的寬容和接納之心去溫暖他們,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發現的樂趣,逐步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也昂起頭走自己的路。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整體育人、全面育人的觀念,對每個學生負責,認識到轉化一個差生和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光榮,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使每一個學生的素質不斷完善和提高。
(樂清市虹橋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