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促進人向上奮進的內部動力,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縱觀人類歷史,從古到今,凡是取得成功的人總是充滿自信的人。尤其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更是不能立足于社會,要使學生成為一個自信的人,老師就得從一點一滴小事中精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一、樹立榜樣,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年齡雖小,一些具體真切的人和事常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從而形成一種自尊自愛、自我激勵的動力。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講英雄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羨慕英雄名人,欽佩他們的膽識和才智,并能自覺地模仿他們去做,去要求自己將他們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從而激發自信心。其次,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好勝心選擇身邊的典型事例,來激發學生自信向上。教師要堅持不懈,逐漸使學生從學榜樣過渡到自覺需要的精神狀態,產生自信心,形成一種執著前進的動力,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學生自信心還需要有系統的教育
學生的自信心很脆弱,教師必須認真加強教育,才能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首先,教師要做好宣傳教育,提高學生整體思想素質,把握各種時機,進行多方位教育。其次,要重點促進學生對人生價值認識的正確方向。
三、尋找契機,培養自信心
作為教師要善于利用時機采取靈活多變的手法,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首先,對學生要多信任,增強學生自我約束力,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信任,在很好地完成學習的同時樹立自信;其次,要委以學生重任,滿足學主的表現欲,老師要善于發現差生的特長,用其所長提高他們的地位;再次,促進成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幫助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成功,使之嘗到成功的滋味,得到實現的滿足,并以此為基點,促進學生樹立自信心。
四、巧用時機,刺激批評反饋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從正面促進學生進步,又可以反面促使他們更加努力,特別對優等生,老師要掌握時機,指出其缺點或給以中肯的批評。三言兩語,批評過后,迅速淡化批評的氣氛。這樣既不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又使他們敏感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悄悄改正。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既能增強學生自我約束力,調動其自身向上的因素,又融洽了師生關系,有利于團結向上的集體的建成。
(河北省遵化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