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中央電視臺采訪團到日本采訪,隨著各種感性認識的加深,對日本的認識也在加深。日本是一個表面跟中國很相似,其實跟中國很不一樣的國家。這一切,是從許多細節中表現出來的。
就說排隊。在日本無論是2個人還是200個人,只要去做同一件事情,肯定都會規規矩矩地排起隊,絕不會有人上前插隊;乘電梯時,所有人肯定都會靠左邊站立,留出右側供有急事的人行走,絕不會并排站立;交通擁堵時,看不到開車的人會搶道并線,或者按喇叭;約定的采訪,無論是政界要人、社會名流,還是普通市民,肯定都會準時到達,從不會遲到……這些細節,很自然會使人覺得這是一個守秩序、守公德的國家。
還有許多偶遇的細節,也真實地體現出了日本的人際關系。有一天晚上,日本媒體綜合研究所的吉野先生請我們采訪組到東京大江戶體驗“日式溫泉”。當晚,陪同我們的還有好幾名吉野公司的雇員,其中有一位名叫前原的姑娘,可能泡溫泉時間太長,加上又喝了些清酒,她在女更衣室里暈倒了。當時只有采訪組的趙海燕和她在一起,正擔心招架不住時,沒想到更衣室里的所有顧客都跑上前來攙扶幫忙,送水遞毛巾,并向趙海燕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你們之間能夠語言交流嗎?”“你知道她家的電話號碼嗎?”“需不需要幫忙打電話求助?”“還能為你提供什么幫助?”當確認沒有問題后,這些顧客才離開。海燕后來感慨道:原以為日本是一個現代化社會,人際關系都很冷漠,想不到一件突發的小事,體驗到了日本社會人際關系的友善和純樸。
同樣是泡溫泉,我還發現日本的溫泉水特別干凈,無論室內室外的溫泉池,水中都見不到一絲的雜質。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所有的顧客在下溫泉池之前,都會自覺地先在淋浴處洗凈全身,然后再進入溫泉池里。
行走在東京的大街上,我對城市的干凈感慨不已。一方面也許是因為東京屬海洋性氣候,空氣濕潤,灰塵比較少。另一方面,我想主要是日本人非常注意環境保護,街上真是一塵不染,根本見不到一個煙頭。盡管日本煙民不少,但凡是在大街邊上抽煙的人,都會備一個小小的便攜式煙灰缸,將煙灰彈在里面,用完后合上再裝進衣袋里。
在日本的銀行里,我們又被一個小小的細節感動了一番。每進一家銀行,里面都看不到高高的柜臺,擺在顧客面前的是一張張像辦公桌似的平桌,銀行雇員和顧客面對面而坐,低聲細語。令我好奇的是,每一張桌子上都擺著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或者掛著一個長形的布袋,里面又放著幾個更小的盒子,分別標著40、50、60、70的數字。這些盒子讓我們揣測了半天,它們是做什么用的?想知道又不好意思冒失去打開它。到了第二家、第三家銀行,都見到了這種奇怪的盒子。最后我還是忍不住了,趁雇員轉身取錢的工夫,迅速取出一個小盒子打開,哦,原來是老花鏡!這是根據老年顧客視力和年齡的不同,分別提供的度數不同的老花鏡。這種周到的人性化服務讓我們心里一熱。
國人也許會覺得這些細節微不足道,小事一樁。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如果把它們加在一起,匯總起來,恐怕就不僅僅是細節了。
(牟大裕薦自《演講與口才》原標題為《細節決定品質》本刊有刪節)